《论语》中曾子谈到:“吾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职尽责;是否守信坦诚;是否时常温习,自己的知识有没有拓展与提升等等。这种追求自我道德修养的完善和自省精神想必对陶行知有着深远的影响。于是他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的演讲时提出“每日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的四问首先把身体放在第一,毛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基础,再伟大的理想没有健康的身体支撑,也无实现之日。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是成就事业的最大助力。要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活,既不能过分劳累,又不能过度的休息。须知,忽略健康的人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没有好的身体谈什么教育?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工作,我们生活当中就有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疲劳或者身体不适,在孩子们面前没有精神,总是缺乏活力,这样也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老师上课精神饱满很富有热情,本来对这堂课没有兴趣的孩子也会被她们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人们习惯于用“红烛”来比喻老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我更希望人们把教师比喻辛勤工作的园丁,因为我希望园丁拥有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
第二问问的是学问。 陶老先生认为有五个字可帮助学问的进步。“一”字,即专一;“集”字,即多多搜集材料;“钻”字,即深入;“剖”字,即解剖、分析;“韧”字,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工作,需要韧性。定下目标,广搜材料,深入研究,分析材料的价值,能够坚持不懈的长期奋斗,如此必能有所收获。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感受尤其深刻。面对学生的一个个好奇的问题,有时候知识显得那样的贫乏。因此,要让学习成为必修课。
教育者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从走上教育岗位到成为一名好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持之以恒。
每天四问—陶行知教育名篇第三问:对于工作,他提倡“做好为止”,按照计划,凭借毅力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偶尔忙不过来便半途而废。魏书生常说做事是“说了算,定了干”,大事干不了,小事一定得先做好。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琐碎,而琐碎的工作常常考验我们的毅力与耐心。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端正工作态度,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任何工作决不能半途而废。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老师怎么才能配做老师,怎样去教育孩子,这点我非常赞同,在每天工作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让孩子获益更多、更广!
每天四问—陶行知教育名篇看似简单平常的四问,让我们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与伟大精神。细想我们教师,没有健康的体魄如何应对各方面的工作,没有广博的学识如何教好学生,没有好的职业道德如何做好工作,立足于世。这些道理大家都已熟知,但能做到什么程度,就需要我们每天自问了。我们不妨把陶先生的“每天四问”当做我们行动的指南,身体健康,学问增加,工作进步,道德完善。
每天四问—陶行知教育名篇这四问朴实中彰显的是一个教育家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作为一名教师,以后的日子里我应该坚持有这样的追问,并能在不断追问中完善自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人的人!
每天四问—陶行知教育名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