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罗娃是一位女演员,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飞行员阿列托夫,在一次试飞中不幸逝世。后来她与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作家西蒙诺夫在战争中有过一段三角恋情。她选择了与西蒙诺夫结婚,只是不幸这段婚姻难以为继,她以为拥有一切,反而失去所有,最后酗酒度日,沉沦老去。
下面的内容是我在网上找的,没怎么经过加工修改。是有关谢罗娃的一些故事。
《等着我吧》这首诗写于苏联卫国战争初期,诗歌描写了战士的希望和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的爱和信念,一经发表就争相传抄,给了战士极大的鼓舞。有的战士把此诗抄在信中寄给妻子;有位战士在战后,写信给西蒙诺夫说:“您的诗以及您在诗中所表达的对亲人深切的爱,支持我度过战争岁月。”
卫国战争爆发后,西蒙诺夫同许多作家一样以《红星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他预感到谢罗娃对他的感情将会冷淡,以至变心。预感并未欺骗西蒙诺夫。1943年谢罗娃随乐团赴布良斯克前线演出,同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相遇,有美男子之称的英俊统帅与绝代佳人双双堕入情网。谢罗娃心里又掀起久已平息的感情狂浪,谁料叱咤风云的元帅原是多情种子,两人爱得昏天黑地。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像他们那样身份的人的爱情只能昙花一现。短暂而炽热的爱情不仅加深她同西蒙诺夫已有的裂痕,而且给予她本人致命的打击。她以酒麻痹内心的灼疼,逐渐成瘾,无法戒掉。罗科索夫斯基对谢罗娃也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仍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谢罗娃卧室的窗帷。多年后谢罗娃在青年工人剧院时期的老搭档帕维尔讲了一件他所目睹的事:有一次谢罗娃对他说,五点整,一秒不差,一辆政府要员的轿车准时开到她家门前,车里的人将在门前“立正”几分钟,并说他可能见过那个人。五点钟谢罗娃拉开窗帷,一辆吉姆车刚好开到。从车里走出一个人,帕维尔一眼便看到军服上的元帅肩章。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任国防部长,吉姆车才不再出现。此后她同西蒙诺夫的关系并未好转,反而恶化。谢罗娃已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桃色事件时有发生。1950年谢罗娃生了个女儿,西蒙诺夫见到后意味深长地说:“头发是黑的,这么说是我的!”西蒙诺夫终于无法再忍受,由爱转恨,同她决裂。他们是1957年离婚的。除《等着我吧》一诗上留有瓦·谢两个字外,西蒙诺夫删掉作品中所有她的名字。这时西蒙诺夫跻身高位,担任作协副总书记,并多次荣获斯大林奖金,已是有影响的人物。他不希望谢罗娃的名字再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这些机构的领导对此心领神会。
离婚后谢罗娃的日子很艰难。她离开列宁共青剧院,在小剧院也没待住,又转到莫斯科苏维埃剧院,仍没待住。影片当然没再拍。为同母亲争女儿玛莎赡养权打了一年官司,母亲认为她是酒鬼无权抚养女儿,应由她抚养。谢罗娃虽最终胜诉,但精神已崩溃。她同儿子安纳托利一起酗酒,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变卖了,惟一保存下来的是西蒙诺夫给她写的信。七十年代西蒙诺夫生病住院,玛莎来看他,西蒙诺夫叫她把他写给她母亲的信全部带来,他看过便还给她。玛莎送去后西蒙诺夫让她三天后来取。玛莎取信时发现父亲一下子仿佛老了十岁。西蒙诺夫说:“这些信仿佛昨天写的。凡是提到你的地方我都剪下来还你,其余的都要通通烧掉,不能落入他人手里。”
现在,不少人还记得三十年代苏联著名女影星,如玛卡罗娃、拉德尼娜、奥尔洛娃,可有谁还记得四十年代令观众着迷的谢罗娃呢?她完全被人遗忘了。
西蒙诺夫写这首诗的动机和它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所罕见的。
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忧伤满怀
等到大雪纷飞
等到酷暑难耐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
一股脑儿抛开
等到遥远的家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心灰意冷
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
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着
啜饮苦酒
把亡魂追念
你可要等下去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
感到意外
那些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是你把我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人明白
只因为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等待
西蒙诺夫于1938年毕业于苏联高尔基文学院,1934年开始写作。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战争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荣获苏联最高奖——列宁奖,他也成为苏联最杰出的军事题材作家。
西蒙诺夫不仅中短长篇小说创作高产,还擅诗歌。他有首家喻户晓的情诗《等着我》,在苏联文学史上颇有地位。2015年,俄罗斯国际作家联合会主席别列维尔津来北京时,还特别背诵了其中几句:“等着我,我会归来,但你要苦苦等待。”此诗可谓情深意切,字字珠玑。
西蒙诺夫这首诗是写给恋人谢罗娃的。1940年,他爱上了莫斯科工人青年剧院演员谢罗娃。她1919年生于乌克兰哈里科夫市的演员世家,15岁就开始在莫斯科登台献艺。谢罗娃演技出众,上世纪40年代便斩获斯大林奖金并荣膺俄罗斯联邦功勋演员称号。谢罗娃前夫是大名鼎鼎的苏联英雄、试航员谢洛夫。1939年,他在试飞新飞机时遇难,谢罗娃在丈夫死后生下他们的儿子托利亚。
1940年,谢罗娃在莫斯科国家剧院主演高尔基的话剧《济科娃》大获成功。她和剧组演职人员走上舞台谢幕,21岁的她站在舞台中央,众星捧月,鲜花簇拥。谢罗娃发现剧院前排有位年轻人目不转睛地望着她,鼓掌鼓得特别起劲。她想起来,每到一地演出,这位年轻人总是坐在前排观看。
谢罗娃看见,他眼中不仅充满崇拜,而且还燃烧着爱火。这位年轻人就是蜚声文坛的年轻作家西蒙诺夫,那年他24岁。谢罗娃与西蒙诺夫的相恋的消息,很快成为苏联热点新闻。西蒙诺夫痴迷谢罗娃的演技,演出结束时满怀激情地献花。后来,他为谢罗娃抛弃了原配,还为她写了新剧本《本城一青年》,讲述女主人公和死去的丈夫的爱情故事。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西蒙诺夫上前线当了战地记者。行前,他给谢罗娃写下流芳千古的情诗《等着我》。这首诗是他献给谢罗娃个人的,本不打算发表。孰料他在朋友圈子里朗诵后,《等着我》竟不胫而走,迅速在读者中流传。
当年12月,《等着我》最终在苏联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真理报》上发表,西蒙诺夫一炮而红。《等着我》被誉为卫国战争的战地爱情宣言。史学家说,《等着我》在卫国战争史上的意义,不亚于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西蒙诺夫在前线写报道,谢罗娃在后方拍摄电影《四个人的心》。有一次,她在拍摄之余随团去战地医院劳军,竟爱上了养伤的苏军大将罗科索夫斯基(1896-1968)。翌年,大将晋升为苏联元帅。
罗科索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地位显赫,屡建战功,深得斯大林赏识。1942年3月8日,他被德军炮弹击中,伤及右肺和肝脏,后被送往莫斯科一家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罗科索夫斯基见谢罗娃长得俊俏,多才多艺,便主动献殷勤,俩人遂擦出爱情火花。
苏联大将军与女明星的恋情让舆论大哗,前线到处流传着谢罗娃-西蒙诺夫-罗科索夫斯基三角恋的绯闻。谢罗娃多年后对女儿玛莎说,1942年春天,她处于情感的十字路口。她既爱西蒙诺夫,也放不下罗科索夫斯基。最终,西蒙诺夫成为博弈的赢家。1943年,谢罗娃嫁给了西蒙诺夫,婚后夫妻共赴前线。
时光荏苒。西蒙诺夫和谢罗娃由于性格迥异,夫妻多有龃龉,矛盾逐渐加深。谢罗娃希望将她和前夫的儿子托利亚送到亲戚家抚养,但西蒙诺夫坚持送他到寄宿学校上课。托利亚在校期间犯了罪,被判处监禁,后来死于酗酒。
战后,西蒙诺夫曾在苏联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新世界》和《文学报》担任总编辑,后来又在苏联作家协会工作,说话也有分量。在那个年代,他甚至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作家的命运。谢罗娃曾因西蒙诺夫对她的作家朋友不公而憎恨他。
1946年,西蒙诺夫奉命前往欧洲游说海外俄罗斯作家回国,参加苏维埃文化复兴运动。西蒙诺夫在巴黎的一家豪华咖啡厅,请作家普宁喝咖啡,滔滔不绝地讲述国内作家待遇如何优厚,创作多么自由。但谢罗娃趁西蒙诺夫上厕所的功夫对普宁说:“您千万别听他胡说八道。回国的作家不是被枪毙,就是被送进劳改营。”
西蒙诺夫知道后气得要死,他发誓今后绝不带谢罗娃出国。尽管他们在1950年生下了女儿玛莎,但也未能阻止几年后两人分手。
1957年,西蒙诺夫离开了谢罗娃,与战友遗孀日丹诺娃结了婚。他搬进了莫斯科市中心一套豪华而宽敞的公寓,那是国家免费分配给他居住的。而谢罗娃却住在筒子楼的一个小房间里。
她离开西蒙诺夫后终日借酒浇愁,卖掉了家中值钱的物件换酒喝,酩酊大醉是家常便饭。法院鉴于她酗酒严重,剥夺了她的子女抚养权,她和西蒙诺夫的孩子玛莎由奶奶抚养。西蒙诺夫平时根本不让谢罗娃探望玛莎。
谢罗娃酗酒日趋疯狂,后来完全不能登台演出,就被剧院解雇了。西蒙诺夫虽与谢罗娃离婚,但还与她保持着通信。信中,他曾多次规劝前妻戒酒,重新做人,找个好人嫁了,别再摧毁自己和别人的生活。
1975年12月10晚,电视台重播谢罗娃主演的电影《四个人的心》,市民争相观赏。这时,谢罗娃披头散发,消瘦不堪,摇摇晃晃地走上莫斯科的街头。她手握酒瓶,掩住被风吹起的皮草大衣。从路边一扇小窗里,她听到了熟悉的电影插曲,时哭时笑,表情怪异。
第二天,谢罗娃的尸体在酒友家被发现。原来,她被人暴打后,皮大衣也被抢走。目击者说,她倒在血泊中,面部伤口深及头骨。
谢罗娃死时年仅57岁。西蒙诺夫没有参加谢罗娃的葬礼,托人送去了57朵红玫瑰。4年以后,西蒙诺夫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晚年住院治疗时,让女儿玛莎送来谢罗娃的资料。他在病床上边阅读,边陷入深思。他临终前对玛莎说:“我与你妈妈生活的岁月最幸福,也最痛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