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人性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掌管乡间的的一切闲事,所以他们之为人又象征着可贵的泥土。以至于作者出国时,爷爷奶奶都要包上一包泥土,仿佛这捧土包治“思乡心切”和“水土不服”,叮嘱作者想家和水土不服时拿出一点泥土煮一点汤吃。
2.乡土社会的“土气”特色有两点
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而村落是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发展而来的。受限于乡土社会的地方性,因此我们生于斯,死于斯,我们讲终老是乡、落叶归根。在这种“土气”浓厚的生长环境中,所带来的第一个特色是:”熟人社会“。这是一种”有机团结“,有别于”法理社会“的”机械团结“。(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用于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不需要习得,因为”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第二个特色是:对”物“的认识因熟悉而具有个别性,缺乏抽象的普遍原则。
3.从乡土社会的角度理解孔子对孝的解答
孔子对于”孝“的回答,并没有抽象概括,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不同的学生得到的回复因人而异。最后归结到心安二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后去承他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