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陶继新老师的演讲《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给了我根本的改变。他的演讲,一个个详实而富有启迪的案例,仿佛你面前走来的就是个性鲜明的人物!
听他的演讲,最使我感受深刻的就是关于读书的议论。在陶老师看来,真正的名师并不见的有着多么高超的讲课技巧,而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折射出魅人的个人风采。
从年轻的教师苏静到全国有名的大师李镇西。陶老师娓娓到来的不是解密什么成功的秘诀,而是论述着一个鲜明的主题“读书成就人生,读书成就名师。”
有一句话他说的好“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记忆的准确,但当是的那种豁然开朗的顿悟,使我惊喜万分!一个老师的幸福感哪里来,它的源头在自己,在读书,而不在与你创造了多么好的升学奇迹,你发明了什么教学模式!
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那源头只有一个——就是博览群书!读书要博览,而不局限与教育。
这点对于我们尤其重要,很多的教育书籍都很经典,但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感。所以在陶老师的演讲中,才会有爱好哲学的化学老师,才会有精通红楼的数学先生。教学是一个综合素质展现的过程,你所教的也决不仅仅是哪一门学科,是你深厚知识积淀的外化。
如果,你明白了这点,就不难明白有这么多‘不务正业’的老师成为了名师了。数学老师可以一两个星期把一整本书教完,然后领着大家多古典名著。
语文老师干脆一篇课文都不讲,而和学生一起诵读论语。我们真的无法理解吗!不是的,我们是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让那些离经叛道的人最终修的了正果呢!
“我读书从来就认为应该取法乎上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好是相反了。我们教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开始,在孩子们看来,这些最简单的和《论语》、《大学》一样难。”
听陶老师讲这段话,我品味再三,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和诵读古典名著一样?这可能吗。其实这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陶老师的外孙女,一个普通的小女孩,不仅能熟记论语等经典,而且能够准确的说出章节的字词。
他说,这不是什么奇迹,每个孩子都能做的到。
“我总是无意的给她放一些经典的录音,在玩的时候放,在吃饭的时候放,在很多的时候放,我们家的录音带和光盘,不知坏了多少!”陶老师已经把把孩子周围的环境变成了无意学习的课堂!
我相信陶老师,不仅是他讲的事例生动形象,也不仅是他的采访写的大气磅礴。使我感动最深的是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
“我从四十九岁开始背诵经典,到现在还在进行着”能这样做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一个人不怕你学不会,而怕你不去学。
“我几乎每天都要写几千字的文章,如果一天不写,就感觉到很不好受似的。”回味陶老师的话了,尽管记得不一定准确,但却都是字字珠玑的经典之语!
两个小时多的演讲,我一口气听完,回味更是无穷,那感觉真好似余音绕梁。我要去诵读,像陶老师那样!自己不是比陶老师年轻吗,我一定能读有所成的。我对自己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欣赏大家的风范,听陶老师的演讲给了我精神高度的启迪,他不仅告诉我们要读书,而且把读书和我们的生命成长连在了一起。
让读书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拉长到无限历史空间。和智对话,向先贤学习!谨守自己那一隅精神家园,做一个乐于读书的教育者,不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