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的《毛泽东传》是美国罗斯·特里尔编写的版本。前几章大部分篇幅都是描述毛主席求学和不断探索中国出路。
童年 1893~1910
读第一章的时候,我一直怀疑这本书是不是把毛主席神话了?一个懵懂少年怎么会这么成熟的思想呢?当看到他父亲说出的话带有彩票的时候,我更是怀疑那个年代是否有彩票,这本书是不是带有作者或者译者的思想在里面呢?百度之后才了解到早在两千年前彩票就已经兴起;再想想那些年少成名的人,他们不也是在孩童时期就有了超出常人的才华?我想这可能就是毛主席超乎常人的地方吧。
读完第一章之后,毛主席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爱读书,善良,但是又具有反抗精神的。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读书特别浓厚的兴趣。在童年时期,大多时候都是因为读书问题,他反抗他的父亲。除了能辅助做生意的学习外,他父亲是极力反对他读书的。为了能够读书,他自己去亲戚朋友那借钱;为了能够多读书,他会更快的干完家务。毛主席在很小的时候能有非常成熟的思想,应该跟他爱看书有很大的关系,并且《水浒传》等名著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毛主席爱读书,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的死读书。他讨厌儒学,我觉得他不是讨厌儒学本身,而是反对老师的那种授课方式。从他能够熟练背诵那些文章,并且能够运用某些思想跟他父亲辩驳的就可以看出来。
“活我要照常干,书也要照常读”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做事分主次。干农活是优先要做的事情,农活做完了之后,才去做其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就是做事需要高效,只有高效的完成了工作,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我们平时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在上班时间高效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可以减少加班,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业余的事情。别人花一小时能做完的事情,你半小时完成,你就会有半小时自由时间。
他善良有正义感。他不会因为自己是地主家的儿子,不会因为家庭比其他人富裕而看不起那些长工,贫苦百姓。相反,他跟长工站在一边反抗他的父亲;会把卖猪的钱给穷苦的乞丐;会把自己的午饭分出一半给其他孩子;会把自家的米偷出来送给挨饿的农民;会为那些暴动者感到不平。也许正是因为他能认识到百姓疾苦,所以他才拼命读书,希望从书中寻找到救国救民的道路吧。
为何求知 1919~1918
第二章主要记录了毛主席在长沙的求学经历。这段经历对他日后有很大的影响。在这段时间他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书籍,开阔了眼界,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在慢慢形成。读这一章最大的感触就是毛主席能忍常人不可忍之,容常人不可容之,思常人不可思之。
毛主席把读书和社会发展,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对英雄人物比如拿破仑,林肯,华盛顿,秦始皇,汉武帝等等都感兴趣;他学习西方思想,希望能用西方的思想医治风雨飘摇的中国。在进入军队的那段时间,每月7元的军饷,他2元用于伙食,其他大部分钱全部用来买报纸等书籍,并且还给那些不识字的士兵讲解。
毛主席读书的认真劲真值得我们学习。一本书读完之后会像排版校样一样写满批注;为《伦理学原理》写了1.2万字的批注;在第一师范的5年半时间里,他总共写了不下100万字具有分析性、独特观点的批注。这一点感觉跟虚舟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
毛主席的自制力也是我不能比的。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他认为学校的课程不能满足他,就在图书馆泡了6个月,每天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到,晚上关门时才离开;在长沙南门最喧闹的地方看书,为的就是检验自己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自制力真是让人佩服。如果我有6个月没有工作,没有其他事情做,我肯定是在睡懒觉,玩手机中度过,肯定不会天天待在家里或者带着图书馆学习;我租的房子旁边的河道正在改建,每天都轰隆隆的,在家的时候,我都要关着窗户,不然都没有心情做事情。
毛主席在学习时会有自己的思考,会提出质疑,并且进行探究检验。学习也要学会提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动力找寻答案。不读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
毛主席的另外一个观点很好的概括了我们读书的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采取行动。理论就是为了指导实践的,理论对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像我们现在进行的读书,我们也是为了向伟人高手学习,也是希望能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北京和上海的广阔世界 1918~1921
毛主席第一次离开湖南,他从北京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湖南,几经来回,只为探索出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这段时间毛主席的思想从无政府主义转换到了马克思主义。
在北京虽然生活的很苦,但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在为国家的命运而不断探索。他们八个人并排睡在一个炕上,翻身都要和两旁的人打招呼;八个人合买一件棉衣,轮流换着穿。毛主席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学生革命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了第二天举行新的抗议活动,他们通宵不眠,撰写政治宣言。学生们口袋里装上牙刷,背着毛巾裹着的雨伞,从长沙出发到周边地区去联络有共同理想的同伴。他们真的是拼尽全力的去做事。我现在欠缺的就是拼尽全力做事的劲头。
真的很佩服毛主席的说服力。他能一个一个的去说服他人赞成自己的观点,并愿意为之而努力。他不放弃任何一个状态自己团队的机会。用马克思的思想对持有无政府主义思想者进行劝服,每劝服一个就将其引进社会主义共青团。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上海举行。13名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不能完全统一的。很明显,这个时期,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还不深入,还不能完全应用到中国的国情上来,也需要有更多的检验与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