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开封府》学写场景之7步法,你也能学会的方法

看《开封府》学写场景之7步法,你也能学会的方法

作者: 雨过西城 | 来源:发表于2018-08-24 12:53 被阅读0次

    一,
    学习不光是要从书本上学,大千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学习的途径,那可以从看电视剧学习吗?那当然,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或者知道而不愿去尝试,去行动罢了。

    那就从一个场景来学习怎么写场景、怎么写冲突?

    以前段时间放映的《开封府》黄维德版为例来解说下。其中有一个场景是救灾,包拯担任端县的县令,县里的西部地区发生率灾荒,洪水遍地农民的庄稼都被淹没了,以及房屋。无家可归的人们就拥挤到县城的城门口,拖家带口的衣衫褴褛,要求进入城里,能有口吃的有口喝的。

    官兵因为上代县令以及上上代县令的情况,命令不能放灾民进城,不然会有大祸的,所以官兵们只能死守着城门不放。包拯因为不信有什么天灾以及不忍心看着人们受难,就下命令让官兵放百姓进了城,事情就此展开。

    二,
    我们以许荣哲的"靶心人公式”来看下这个场景。

    首先看一下"靶心人公式”的定义:
    目标->冲突->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1,目标:包拯的目标就是一心想救济灾民,让灾民有吃有住的地方。

    2,冲突:包拯就让灾民住在自己的县衙里,同时去施粥。县衙因为包拯这几年的整治导致入不敷出,不几天就没有粮食了,连包拯自己都没有什么粥吃,只能吃一点清汤寡水充饥。官兵来报有灾民在街上抢夺人家的粮店,冲突不断蔓延。几天前向京城递奏折要求发放救灾钱粮也音信全无,据说钱粮都被调用了,不可能送来了,真实雪上加霜。

    3,努力:为今之计包拯只好去借粮,首先去的是本县最大的财主家,财主拿来上任以及上上任县令的借粮凭证来让包拯去兑现,当然是不能兑现了,那财主就给出一个方案,同意借粮但要把灾民的地拿来支付,这是乘火打劫啊,结果两人不欢而散。包拯又去了许多家也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借粮失败。

    4,结果:就是包拯失败而回,去了许多家都借不到钱粮,灾民更加暴动引起了很大的恐慌,眼看着就会发生更加令人恐怖的事情。包拯叫来手下人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手下人回答说包拯不会权宜之计。

    5,意外:晚些的时候那个财主提了一大袋黄金来说包拯欺人太甚,指示手下去绑架财主的儿子,来打劫财主要挟借粮。包拯否认此事,说可以帮助找回财主的儿子,去与绑匪接触。

    6,转弯:包拯答应救人的同时要求财主借500担粮食来解救灾民,财主说包拯趁火打劫,包拯答趁火打劫又如何,财主没办法只能同意。

    7,结局:包拯从劫匪手中救了财主的儿子,财主借粮。更加意外的是绑匪是包拯认识的江湖人士展大侠。展大侠说自己也是在救灾民,在劫富救贫,并把打劫的黄金给包拯来救济灾民。

    故事到此讲完了,场景怎么写我们来明确一下。

    三,
    一个场景只要采用"靶心人公式”的步骤,按部就班让各部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写出来,关键是要关注三个点,一是冲突,二是意外,同时处理好转弯才行。

    冲突,就是要引入让主角没办法顺利完成的阻碍,让主角陷入困境,主角才能为了目标继续努力,最后落个每况愈日下的结果。冲突要放置的合理,可难可易,要有个度。此场景中设置了没有钱粮救灾,灾民暴动的阻碍。

    意外,一个故事的戏剧化主要就体现在引入了意外,没有意外故事就没办法进行下去,就结不了尾,就不能让人有一种过山上车的感觉。

    所以一个场景要想好要引入什么样的意外。此场景中引入了财主儿子被江湖人绑架的意外,意外就是机会,包拯抓住了这个机会,转了一个好弯,使得整个场景都活了起来。

    那说转弯,弯一定要转好,怎么转的要合情合理,不能硬转。
    包拯转弯的核心是一个心法:权宜之计
    包拯深深的体会了这四个字的真谛,切实合理的应用到自己的身上,使得结局可期。

    四,
    权宜之计是包拯内心的转变,也是一种对包拯内心冲突的一种解决。他用权宜之计突破了自己的心房,让自己实现了突破。包拯一直就是一个正直而坚持公平的人,这次得以在坚持公平的基础之上,学会了更加婉转的处事之道,人生何尝不是一次一次的转弯。

    灾民要救,但不能像江湖人那样劫富济贫去打劫财主,更不能利用权力来向财主施压要挟。只能采用婉转之道,转这个弯。

    对于财主方式的转弯:采用派人去救财主的儿子来要求财主同意借粮,不是要粮,只是答应给借粮,没有强抢,这样转的。

    对于展大侠的行为的转弯:展大侠为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绑架了财主的儿子是做了犯法的事,对财主不公平,按照公平包拯要把它抓起来关起来才行,可是展大侠的目的是好的,是要救灾民,只是出发点是好的,方式选错了。情可原谅法不可赎。

    这要怎么办,包拯转了个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要求展大侠在牢里和自己谈话一段时间。一来名义上和形式上展大侠都是去了牢里,并且呆了一段时间,也是关了一段时间,然后就要展大侠走了。

    谈话时
    展大侠问:为什么选择在牢里谈话?
    包拯答:衙门里都是灾民只有这个地方空着。

    走之前
    展大侠问:你要把我关起来吗?
    包拯答:你已经在牢里呆够了时间,我已经判过了你的做法,你可以走了。

    就这样包拯完成了心里的突破,心里冲突的突破,实现了转变。

    五,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对场景进行了以下论断:

    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根据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价值改变了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

    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你必须认真审视你所描写的每一个场景,并自问:在我的人物此时此刻的生活中,被押上台面的风险价值是什么?爱情?真理?还是别的什么?这一价值在这一场景中的性质如何?正面?负面?或二者兼而有之?记一下笔记。

    然后,转向场景的结尾处,问自己,这一价值现在在哪儿?正面?负面?还是兼而有之?再记一下笔记,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你在场景结尾处写下的答案与开始处相同,那么你还要自问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的剧本中为什么要采用这一个场景?

    包拯救济灾民这一个场景承载的价值是:救灾民。从开始的救不了到完成了救济灾民。同时还有公平这一价值在转换,百姓遭了秧要公平的话就要救济灾民,但怎么救,劫富济贫对富人不公,不这样又对百姓不公。灾民在城中抢劫暴动有对城里的人产生不公。

    最后还是选择了对财主不公,劫富济贫。价值实现了反转。

    六,总结
    场景要从一开始设定好主人公的目标,然后设置阻碍,让主人公去努力并得到一个很坏的结果。

    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引入意外,出现转弯,达到一个适合的结局。场景得以展开和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开封府》学写场景之7步法,你也能学会的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eb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