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幸福的方法》概要

《幸福的方法》概要

作者: 寒石T | 来源:发表于2018-03-12 20:15 被阅读0次

    《幸福的方法》将教给你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本书不同于传统充满缺乏实证性内容和空头承诺的“自我激励”书籍,它是积极心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科学地证明了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提供给读者的是“摸得到的幸福”。读这本书,按书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坚持练习,你便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

    1关于幸福的疑问

    导读

    什么是幸福?我幸福吗?为什么要追求幸福?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你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吗?让我们一起看看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是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的。因为只有了解幸福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它。

    对幸福的迷惑

    泰勒16岁的时候在全国壁球赛中获得冠军,那次经历迫使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认真思考了“幸福”这个主题。

    他为了赢得比赛,辛苦训练了5年。他以为赢得冠军的成就感会弥补他5年的空虚与不快乐,让他获得幸福。夺冠后他欣喜若狂,相信他付出的艰辛和苦痛都是值得的。然而就在当晚,狂欢过后,他独自回到房间时,他的喜悦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忽然感到迷惘和恐惧,充满了伤心和无助。

    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即使他达到更高的目标,哪怕赢得世界冠军,也不能为他带来持久的幸福。自那时起,他开始对一个问题着迷:什么是幸福的本质?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如何同时获得成功和幸福?怎么样平衡成就和幸福?

    后来他明白了,要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首先理解幸福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种情绪,就像快乐一样?还是没有痛苦?“快乐”、“好运”、“满足”这些字眼经常被视为“幸福”的代名词,然而这些情绪稍纵即逝。它们虽然让人感觉很好,但是它们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不掺杂不良的情绪,而是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在我们遭受命运的打击或深陷困境时,我们很难有精力关注如何才能更幸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真实地体验那些负面情绪,并允许它们按照自然规律自行转变。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无可回避的痛苦,本次学习并非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更好地理解幸福的真谛,并将本次学习中的一些方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确可以帮助大多数人更幸福。

    从幸福到更幸福

    很多人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幸福吗?”这个问题虽然重要,但是意义并不大。

    “我是否幸福”这个问题本身就暗示着对幸福的两极看法:要么幸福,要么不幸福。在这种理解中,幸福成为一个终点,一旦达到,我们对幸福的追求就结束了。实际上这个终点并不存在,对这一误解的执着只能导致不满和挫败感。

    与其问自己是否幸福,不如去探讨一个更有助益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幸福?”这个问题不但契合幸福的实质,还表明了幸福是一个需要长期追求、永不间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可以终结的句点。要记得,“让自己更幸福”应该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

    练习

    养成幸福的习惯

    如果我们要追求幸福,认清它是最有价值的目标,我们就需要为此养成习惯。

    什么样的习惯能让你更幸福呢?你希望在生活中发生怎么样的改变?比如,每周运动3次,每两天阅读一些有趣的读物等等。每次养成新习惯时不要太多,一两个足矣,另外在习惯成为规律之前,不要再增加新的。

    一旦你确定了新习惯的内容,先把它列入你的计划,然后开始行动。刚开始可能并不容易,但通常30天之内,一个新习惯就可以被固定下来,变得像刷牙一样简单。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的习惯造就了我们,卓越不是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2四种人生模式

    我们可以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分为四种模式来进行解读: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这四种分类只是理论上的分类,并不代表任何具体的人。其实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每种类型的一些特点。

    1.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地考虑后果。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以及愉悦和幸福等化。

    如果不去努力,没有目的和挑战,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只想着享乐,总是逃避挑战和问题,那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每个人心中,多少都会有一些“享乐主义型”的成分,把努力和痛苦等化,只享乐而不再追求意义。

    2.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和“享乐主义型”相反的是,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不懂得去享受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还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为何有这么多的“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我们奖励;如果工作表现好,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性的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的忽略了眼前的事,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我们并不会因为过程而受到奖励,必须先达成目标。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努力着的人。

    一旦达到目标或成功之后,我们经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成幸福。因此当我们有这种错觉时,我们不自主地就对这种生活方式屈服了。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是它绝不等同于幸福。

    这种幸福可称为“幸福的假象”,它们来自于压力和焦虑的消除。但这种幸福无法维持长久,因为它本身就是和负面情绪共生的。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的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3.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在他的实验中,塞利格曼将实验狗分为三组。在三个地板充电的房间里,第一组被轻微的电击,而他们旁边有一个开关,只要碰一下,就可以停止电击。第二组也遭受电击,但他们没有任何方法阻止电击。第三组则完全没有受到电击。

    过了一会儿,所有的狗都被关进一个大箱子,箱子边上有着很矮的栏杆,接着开始进行轻微电击。第一组(曾经被电,但学会了操纵开关停止电流的狗)和第三组(没有被电击过的狗)很快的便跳出了栏杆;第二组的狗(之前无法停止遭受电击的狗)只是在原地哀号,这些狗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

    塞利格曼的实验证明,人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所以当失败和无助时,我们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和“虚无主义型”都犯了同一种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于幸福的偏见。“忙碌奔波型”相信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不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至于“虚无主义型”,其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情况的完全误读,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这种类型的人最可怜,他们就连前两种谬论中的快乐都得不到。

    4.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这类人不会问自己“是否应该享受当下的快乐或者未来的幸福”,而要问“如何才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以及未来的幸福”。

    当然,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有时是冲突的,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确实容易顾此失彼。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快乐的成果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以致获得未来的幸福。

    但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为我们带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就像为未来努力工作、攒钱会为我们带来些许不快,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获益。重点是,就算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真正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练习

    冥想幸福

    有规律的冥想可以为生活带来深刻的改变。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盘腿坐下。确定自己处于舒适的姿势,保持背部和颈部挺直。你可以选择闭上眼睛。

    深呼吸,保持心态平静。用意念扫描你的全身,将紧张的部位放轻松。至少保持5分钟(最长20分钟),专注于呼吸。

    让积极的情绪包围自己。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开心的状态中,比如与爱人共处。用30秒到五分钟的时间,让这种积极情绪蔓延至全身。

    把冥想变成规律,当你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只需要做几次深呼吸,就可以释放出积极的情绪。

    4 幸福的意义

    为何追求幸福

    当问题是“为什么要追求幸福”时,答案其实是简单而肯定的。我们追求幸福,因为幸福是人类对生命的一种基本需要。

    英国哲学家戴维·雍姆斯曾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幸福,其中包括了艺术的创作,科学的发明,法律的形成,以及社会的塑造。”财富、声望、知名度与其它目标都不能和幸福相比,无论是在欲望或物质上,还是在名誉上,它们的意义都是为了幸福。

    科学已经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幸福确实是所有成果里的最高意义。积极心理学家埃德迪纳提出:“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上都非常的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状况。”报告也证明了幸福和成功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成功(无论是工作还是感情方面)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

    在其他条件一样时,幸福的人有着更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上做得更好,活得更健康更长久。幸福是值得去追求的,无论是作为目标还是达到目标的方法。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和“如何才能幸福”这类问题需要非常精细的答案。

    幸福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情绪。幸福应该解释为“快乐和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能够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与“感悟幸福型”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

    快乐

    情感在我们所有的追求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包括我们对幸福的追求。情感是动机的来源,它赋予我们行为上的动机,它在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光有情感是不够的。如果要幸福,我们就必须体验积极的情绪或情感,因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正如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所说:“快乐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在完全没有快乐且频繁痛苦的生活中,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快乐并不是指情绪持续高涨的状态。我们都会经历情绪上的起伏。生命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悲伤的情绪,诸如失去或失败的时候,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实际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幸福并不需要一直高涨的情绪,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负面情绪。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感上的起伏,但他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义

    如果有一架机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爱,而且我们完全不会察觉到这是机器的作用。如果可以,你会不会一生都选择使用这部机器?另外一种问法是,如果一辈子都使用这部机器,我们会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去选择机器。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所关心的并不只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很少有人认为只有自己的感受才重要,除了想体验快乐外,人们还希望周围环境与自己的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幸福绝不仅仅是愉悦的情绪体验。

    幸福不止是快感,我们更需要这种愉悦感的来源是有意义的。我们要证实自己的行为确实能够改变世界,而不只是主观感受而已。

    当提到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经常谈到目标,却忽略了目标感其实比设定目标更为重要。当然,有目标或实现目标并不能保证我们必然感受到生存的意义。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让我们从内心感到有意义的目标。我们选择目标时必须确保它符合我们自身的价值观以及爱好,而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期望。

    潜力与幸福

    当想到对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活时,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自己的潜力。人不能仅仅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我们内在的力量要我们做的更多,需要充分的发挥我们的能力。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过:“真正令人满意的幸福总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来改变世界。”

    但这并不代表最高领导能力的人必须成为总统才能幸福,成为总统只是潜力的一种表面证明,让你感到幸福的应该是潜力的内在标准得到满足。一个有潜力做总统的人大可以高兴地去当个记者,只要他们从内心感受到工作的挑战性,感受到自己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就好。

    对意义和快乐的需求

    只有快乐,是不足以达到幸福的境界的。同样的,只有目标也不够。首先,无论目标再怎么伟大,长期地进行一件事都是非常难的,如果在过程中没有快乐,我们对目标的坚决心,往往就不会太坚定了。其次,有些人也许可以忍受,但绝对不是在开心的情况下。

    弗洛伊德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类的本能。维多克弗兰克尔则认为,人类意志力的原动力来自于意义,而不是快乐。在对幸福的追求中,他们各说对了一部分。如果想要拥有一个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意义和快乐两种价值,缺一不可。

    一些简易的自我激励方法经常会忽略长期的快乐以及我们对意义的追求。真正的幸福不代表对不安的情绪或生活的困难免疫,药物治疗和励志小册子则在根本上避开了这些问题。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的种种障碍。像弗兰克尔所说的:“人类需要的不是一个没有挑战性的世界,而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的不是免除麻烦,而是能够发挥我们真正的潜力。”

    意义和快乐有相互协助的功能。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抱着使命感时,我们的快乐感自然的就提高了;而在我们从事的事情上找寻快乐,也可以加深其意义。

    真正的幸福

    做对你有意义且让你感到快乐的事会让你幸福,然而,就算是有意义和快乐的事,也不能不停地做。选择正确的活动并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的感受。亚伯拉罕马斯洛坚信:“一个人如果不能时刻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无法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现在我们花些时间,问自己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我做的事对我有意义吗?它们能给我带来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进行不同的尝试呢?我们必须留心去听,倾听我们的内心和头脑中不同的声音,即情感和理智。

    练习

    诚实的镜子

    在一张表格中写下对你而言最具意义和快乐的事,比如家庭聚会、运动、听音乐等等。

    在每一项旁边写下你在每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问一下自己:你的生活是否体现出了你最大的价值?你是否和家人快乐地相处?你是否有规律地运动?

    通常我们会因为一些内在或外在的干扰而远离了幸福,而这些事情往往是可以控制的,比如习惯、他人的期望等。时间是如此宝贵的资源,只有当我们学会开始向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说“不”时,我们才能对那些有意义的事情说“是”。

    经常反复做这个练习,因为深刻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重要的是要把你的活动规律化、习惯化。在养成新习惯之余,你可以尝试停止不良的习惯。这个练习最好能和一个熟悉并关心自己的人一起完成,让他帮助你更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方法》概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eo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