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为了告别的告白

为了告别的告白

作者: 晚风过境 | 来源:发表于2017-07-09 23:49 被阅读146次

    告白与告别,一字之差,相别千里。记得我问朋友有没有过为了告别的告白,他说有,那是给自己的一段情感经历画上句号,一个没有开始却需要终结的句号。我说我想起一首歌,《我爱你,再见》。

    还记得2015年底朴树的演唱会,等待开场时,我翻看着韩寒的《告白与告别》,正看到描写朴树《平凡之路》的那一段,说demo刚出来的时候他们去后期路上车载音响不停反复播放这首歌,听着心里高兴,觉着身上长出盔甲,可歌词说的却是人生无论如何千山万水,最终通向的不过是平凡之路。接着就听说韩寒那晚会去捧场,但后来他终究还是没有出现。

    韩寒《告白与告别》

    《告白与告别》里收录了韩寒拍摄《后会无期》的心路历程以及演员幕后们的一些感想,韩寒说如果用十个字来描述《后会无期》,就是忧伤与幽默,告白与告别。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了很多视角的韩寒,很多不同于公众印象的韩寒,这或许是成长,而其中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关于他人的眼光

    "我在赛车之前,遇到的是不理解和嘲笑,现在我是七届总冠军;但我在游泳之前,遇到的是支持和吹捧,但我依然游不好。别人的眼光不重要,你把事情做成什么样子才重要。—— 韩寒

    他人的眼光很多时候只是某个单一视角,就像我上面贴标签似的罗列了许多,但某单个视角,甚至所有的标签加起来都很可能不是韩寒。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很容易被别人贴的标签固化,看不清真正的自己。

    记得上次参加幸福剧场关于认知自我的环节,老师说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内心是深不可测不能被定义的,因为空和空碰撞不出火花,于是内心会产生有型的系统去体验世界,而这套系统被称为心智模式,它是有边界的,就像是砌了一堵墙圈出了一块地叫做自我,它可以保护你,却也有副作用就是限制你。但我们不要忘记,墙的边界可以改变,可拆可建可打洞。而反应在行动上就是去触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去挑战、去克服、去突破。

    二、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来找我拍《后会无期》的时候,说他想拍摄一个有趣的公路故事,他不需要观众看完一定要有启发,因为他最讨厌的就是阅读理解似的说教。我非常认同这个态度,就像他说的:有多少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生是自己的,并不会因为一部电影就得到升华。——冯绍峰”

    电影《后会无期》上映后,这句台词瞬间席卷社交网络,躺枪之人不计其数。作为某中学班主任的女儿,从小听着父亲滔滔不绝的大道理长大,竟然才开始思考为什么父亲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对道路选择上却并无精彩之处。想起《请停止无效努力》里作者提到过世间那么多的道理,如果只是学习这些”道”,却没有相应的“术”和“器”来支撑,你会发现,道理都是别人的。

    比如如果你认同“有趣是人生的终极意义”,那么久去思考、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果你认同“你还没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那就去寻找努力的方法论。在那么多大道理面前,只有方法论和行动力才是解药。就像韩寒说他坚信不迈腿就不会走路,不走路就永远走不到路。

    三、关于当导演——创作就是在绝对的谦逊学习之后

    “人都有不痛快的时候,但绝对不能放在表面上,因为这绝对不是你真性情的表现,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要通过很多的努力,让自己更加厉害,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畏——韩寒”

    我从高中起就开始看韩寒的书,《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一座城池》等作品,那时对他的印象是放浪不羁我行我素还带着些叛逆果敢,但是在这本书里,从他的心路历程和别人对他的评价里,我看到了他的成长与成熟。清楚自己的职能界限,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以及如何更好的沟通合作。

    忽然想起《破产姐妹》的第六季成为最终季的原因,造成低收视率的因素无外乎看不到角色的突破与成长。戈尔曼《情商》里提及的情商五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认知他人以及处理社交关系。在书里描述的场景故事中,在摄制组人员的视角下,都一一体现出来。我心中一阵感慨和佩服,开始对曾经印象中的韩寒告别,迭代了对现在成长后的他的认知,而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动。

    告白与告别,似乎带着些青春散场的味道,《后会无期》里说,告别的时候还是要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就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最后一眼。谁知道呢,或许告别,是另一个美好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告别的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he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