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追了这么久,被网友吐槽最多的就是这部剧中的许多变态人物,席老太爷首当其冲,玩弄女人,沉迷酒色。而当他死的时候,他的孙子宇文怀却没有丝毫的悲痛之色。这是为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6337654/ad1ddbbb3d6121b4.png)
1.
宇文怀虽是尊贵的公子,红山院的继承人,可是他在他的祖父宇文席那儿,连婢女都不如。只因为宇文怀是一个卑贱的婢女所生,也就是所谓的庶出。
当宇文怀提出想要接管红山院为其发扬光大时,宇文席不屑一顾:“你乃卑贱之人,还说什么为了家族前途,要学学怎么甘于人下!”
宇文怀很难过,但宇文席继续找茬:“气儿都不敢出,还敢说自己不是个废物?”骂得不过瘾,让主管叫侍奉自己的婢女进来后,又挖苦宇文怀:”有个废物让我心里非常难受,今晚我要好好快活快活!”
宇文席走了,留下宇文怀,一脸阴郁,痛苦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就像是被困在笼中的巨兽。
宇文席要他办场宴会,他立刻去准备,却还是换来自己祖父的一句废物;宇文席要他在宴会时将宇文玥请来,他不明白为什么,多问了一句。宇文席发火了:“你的废话太多了!”
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是的,宇文席对宇文怀,不论他做的好不好,一直不断地打击他,不断地告诉他一个信息:你就是个废物。
用心理学的观点,这类现象可以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解释。
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而从小被打击大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极端:第一种是懦弱性格的孩子,会产生自卑心理,没有主见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第二种则是倔强的孩子,他会变得自傲、自负甚至逆反。
宇文怀恰好就是第二种。
他被自己的祖父不断地打击,不断地辱骂,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就这样自我放弃,于是他即使被骂得再惨,也隐忍下来,默默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有一天把祖父给拉下马来。
可惜没等他做到,宇文席就死了,而宇文怀并没有任何的伤心难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6337654/2c6887c3d56ae53e.png)
很多人认为孩子需要被鞭策,被打压,才能够不断成长成才,于是不断地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什么事都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最后换来的不是孩子的懦弱无能,就是孩子的自负叛逆。
2.
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强大如宇文怀,邻居家的小丹就是另一种极端。
小丹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父母是建筑工人,读完小学因为家里没钱就没有继续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力感,所以对小丹的期望特别高。
小丹的成绩还不错,在班里能够排到前十五名,可父母还是不满意,要求她事事争第一。
小丹的父母信奉棍棒教育,认为只要鞭策她,就可以出好成绩。每当小丹没有考到95以上,爸爸就会拿起皮带抽她,小丹总是哭着喊着求饶,妈妈则是边哭边骂她怎么这么笨。
打完骂完后,书还是要读的,小丹的父母不仅在平时各种监督她的作业,周末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奥数、英语、绘画、小提琴……争取让小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又一次的期末考来了,父母满心欢喜:补了那么多课,孩子应该没问题了吧?
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小丹的成绩一落千丈,各科平均不到85。
他们继续打,继续骂,和以往不同的是,小丹这次没有哭,她一言不发地挨完了鞭子,默默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过了一会爸妈叫她吃夜宵时,打开房门,小丹静静地躺在床上,身边放着一瓶耗子药。
他们顿时慌了,打了120送去医院急救,好在发现的及时,小丹脱离了生命危险。
父母在伤心之余很是不解: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督促孩子读书,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事后,小丹父母不敢逼她太紧,他们把所有的补习班取消,担心小丹成绩跟不上,于是找了个师范专业的家教小梦辅导。
了解了小丹的情况后,小梦开始有意识地对症下药。
小梦很是耐心,当小丹做题卡壳的时候,她总是让小丹不要着急,一定能够解出来;当小丹怎么想也想不出时,小梦会教她方法,找到类似的题型给她做,教她举一反三;当小丹失去信心时,小梦会鼓励她,她是最棒的,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
小丹的爸妈看小梦很少批评小丹时,有过担心,怕小丹太过骄傲自满,还想骂骂她。小梦阻止了,请他们不要急,一个月后见分晓。
一个月后,小丹的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回到了原来的排名,并时不时刷新自己的最高纪录;人也变得活泼开朗,学校一有什么事回来的时候就会和爸妈说,叽叽喳喳开心得像只小鸟。
小梦这时才对小丹的父母解释了她为什么这么做:
一味地惩罚,只会加重小丹的厌学情绪,让她自暴自弃,甚至怀疑自己没有一点价值;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适当的鼓励和奖励,会让她有一定的自信心,面对有难度的挑战时敢于迎难而上。
3.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组实验:把60个孩子分为三组,一周时间教他们新的知识。第一组不断鼓励,第二组一直批评,第三组则是不予任何评价。
一周后,第一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第三组排第二,最差的则是批评组。
中国人最信奉棍棒教育,因此才有“虎妈”“狼爸”这些词的出现。确实,一定的鞭策是会起到激励作用,可也要看孩子的承受能力如何。
孔子说过一句话:“因材施教。”正是这个道理。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教育孩子,悲剧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因此,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打骂,冷静下来,看看孩子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谈,进而给出解决方案,或许我们会看到不一样的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