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电影《一代宗师》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
第一个阶段是“见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优势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续地走出舒适区,扩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见世界”:带着这些对自己的理解上路,你会碰得头破血流,你开始理解时代的趋势、社会的规则,看到各种人生的可能。
这部分就是这本书主要谈到的话题。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不仅要有高手的认知,还要有成为高手的技术。
但高手之后还有第三阶段,就是“见众生”:高手当久了,胜胜负负,你终于理解,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解的、坚持的传播出去,帮助更多人,这样才能从高手变为一代宗师。
彼得·德鲁克的父亲曾带他去见经济学家熊彼特,他父亲问这位经济学大师:“你现在还会想别人要怎么记得你吗?”“当然,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希望以后的人记得我是经济学老师,一位很会教学生的老师。”
德鲁克的父亲对这个答案很吃惊,熊彼特继续说:“到我这个年纪,才慢慢体会到,只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
小说《在轮下》里写道:“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相信有那么一天,如果你已经修炼成为一代高手,希望你把这些东西传播出去,文字的、声音的、在线的、线下的……联机更多的聪明人,一起玩好这个轮子;推一把新人,让他们跑得更快,越过你飞奔而去;拉一把活在轮下的人,让他们看到希望,过得更好些。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这样定义自己的成功: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为。
这更是一种跃迁。
感
这段文字如一个石头掉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波澜。那一瞬间,我抬头,自习室的白色灯光忽然变得柔和,我静静地看着对面同学奋笔疾书,嘴角露出微笑,内心深处那朵花开始悄地的绽放。
思
俊雅姐说:身在江湖,我们是靠作品存在于世的,比如提起曹雪芹,我们脑海中瞬间跳出的就是《红楼梦》,这是我目前在尽全力达到的状态,创造自己的作品。
然而这种境界还不够高明,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话:只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
“其他人因为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这句话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了演讲。
在《一代宗师》中,这种境界叫“见众生”,我们一层一层来说。
第一层叫“见自己”。
人最难了解的是自己。我们会本能的不愿面对自己不好的一面,不愿去花时间和精力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最大的短板是什么?
用梁宁老师的五层分析框架来讲:
你的感知层是什么? 比如你喜欢什么穿衣搭配,这一类可以一眼感知到的东西。
你的角色框架层是什么? 你在生活里主要扮演什么角色,这样的角色是如何塑造你的?
你的资源结构层是什么? 比如你出生的城市,你的家庭背景,你身边可以利用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等。
然后分析你的能力圈,你所拥有的核心的能力是什么?你能影响多少人?
最后是你的内核,你对于自己存在感知度是怎样的?什么促使你持续的行动改变?
这五个层面梳理下来,你会对自己了解的更加清晰,跨越了这一步,你才能走进下一步——见世界。
当你带着自己的认知开始上路,你会无数次惊讶地张大嘴巴。
“这个世界怎么是这样的?”
“我对他这么好,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我都生气了这么久了,他为什么还是不来哄我?”
“竟然还卖假货,他的良心在哪里?”
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
当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碰撞在一起,你被打碎了一地,当黑夜将至,人群散去,你蹲下身子,一片一片的把碎片拾起来,重新装进身体,用你进化过的认知重新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挣扎着完成了自我蜕变。
终于,你修炼出了你的铠甲,你的心却越来越柔软。
某个深夜,你的心里突然升起了一团火焰,你想让周围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好,你的眼睛发着光。
此时,你看到了众生。
这就是跃迁,
行
1.理清自己处于那一阶段,如何实现跃迁,清晰跃迁的路径。
2.让身边的人因为自己而变得更好,这就是自己活着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