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拆页来自第二章 「何谓故事」
拆页五
换位思考,换个角度讲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特定的观点,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有的时候是两个或者三个,我们只关注一个)。聆听一个故事,就是短暂地间接与描述者分享他的视角。同一个故事,如果视角不同,意思也会完全不同。
以《三只小猪》的故事为例,无论是让有稻草房子的猪、有木头房子的猪还是有石块房子的猪,又或者是狼来讲,都是一个不同的故事(道格李普曼在他的书《增强你讲故事的能力》里指出了这一点)。
理论上说,如果你从有稻草屋的猪的角度,给狼讲了一个足够好的故事,狼就会理解这只猪是怎么想的,知道从这间稻草盖的房子里能看到什么。如果这个故事并不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无论如何,狼还是会“吹倒它的房子”。如果故事比填饱肚子更有价值──比如说这只猪的妈妈和狼的妈妈是一起在博伊西长大的(我扯得有点远,是吧)──狼就可能会被影响到,让住在稻草屋里的小猪多活上一段时间。
叙述的过程,其实是叙述者和倾听者选择并交流一个特定观点的过程。当你想让人们去“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一个故事就可以将他们从一个视角带到另一个视角。开阔听众的视野,给他们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就可以改变他们的想法。
一个财务经理可能只会看到,由于回访客户增多,相关费用水涨船高。对于一个销售经理来说,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拓宽财务经理的视野,从而让他赞成这些花费。
一旦财务经理“看到”一次回访挽救了大量的订单──嗯,这就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不是吗?
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会引起截然不同的行动。故事就是这样,让别人穿上你的鞋子出门走一遭,可能会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人们大多数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如果你问他为何要做某事,他们会给你一个好的理由,一个听起来很理性的理由,却与真正的原因毫无关系。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决定,更不要说做决定的原因了。
我们之所以那么做,原因很简单,我们从来都是这么做的。或许很久以前,有人告诉过我们要这么做,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我们认定了这么做是“正确”的,长此以往,我们便跟着感觉走了。一旦养成了习惯很少再回头反思。一个好的故事,可以促使我们审视无意识的选择,检验那些未经检验的思考。
「I,重述知识」
1、梳理拆页内容,整理出讲故事的角度有哪几类,并继续头脑风暴,将类别补充到5类以上。
2、说说你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哪一类,为什么?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I,重述知识」
1、讲故事的角度有 站在有故事的人的角度讲自己的经历,讲跟别人有感情或者利益关系的故事,站在旁观者(第三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故事,头脑风暴的角度有男人视角vs女人视角,高知人群vs普通大众,年长者vs年轻人,不同职业视角,不同岗位视角,承担的责任(做事的人和没做过的人),谦虚的人vs傲慢的人,热情的人vs冷漠的人……。
2、我过去讲故事的角度常常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自己的情感和利益,可能有时候容易忽视别人,让他们感觉没被关注,很自我。
「A1,激活经验」
挑选一个你从来不曾尝试过的角度,改编前几天任意写的一个故事。完成后,说说你的感受。
我看到这个人一直在跑步打卡,之前还好,就3km,后来竟然跑到10km,还2h。有时候还那么晚,这不是疯了是什么,一个女孩子不好好打扮自己,穿的漂漂亮亮的,文文静静的,整天瞎疯,像什么话,这个样子有那个男人敢找他谈朋友啊,虽然皮肤挺好的,但是她也太有自己的想法了,管不住,还是算了。
哈哈,感觉自己一人分饰二角,觉察到了以前不曾深入思考的视角,开心,这样子锻炼一段时间之后也许就不会那么自我了,开心,今天的拆页让我看到全新的视角,以前忽视的地方,开心,果然好的东西还要细细品味才行,走马观花什么都学不到。对《故事思维》这本书有了新的观察角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