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很多作品,我一直有这样的选择倾向,不先看字句美不美,先读其背后内容和情感,因何而用这样的字眼儿去描述?情因何而起?感由何而发?
关注文字背后的力量,每长一岁愈加如此,感受愈深。
上学时候是真的不喜欢鲁迅的文章,而今却越来越觉得鲁迅先生真是字字珠玑,每一个词都掷地有声,这文字背后才真是有力量,比之于文章表面上的华美,它们厚重了很多。鲁迅先生写作的体裁丰富,题材也很丰富,使不同的文章呈现出不同的批判侧重,其文章整体来看是极具战斗性和批判性,极具讽刺意味,在今天也丝毫不会过时。我们上学时候被逼迫着大段大段背诵的《记念刘和珍君》“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狂人日记》里描述的那些人吃人的社会惨状,文章最后喊出“救救孩子”的呼号,100年前鲁迅先生这样高呼,100年后的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疫苗事件,大学教授侵犯女学生事件,频频爆出的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令人发指,鲁迅老爷子良心所致,数十次更换笔名坚持声讨揭发,而今天本应与老百姓同一战线的部分无良记者、媒体宣传报道欠妥,罗生门般迷离不断,难怪网友们大骂他们“妓者、霉体”。这些真实有力量的经典作品,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
我个人还喜欢丰子恺。丰子恺老先生的漫画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散文简单平实,却包含着浓浓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有他所处年代的真实时代感,这份厚重绝不是大量堆砌花样词汇就能得来的,丰子恺老先生每一笔每一画都饱蘸浓墨,清清淡淡地去写满人间冷暖滋味。
“他的画实是中国一创格,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又有西洋画法的活泼酣恣,他的画是无字的散文,无声的诗歌,是牵动人思想行走的小说。”俞平伯如是评价丰子恺先生的画,在我看来,读丰子恺的散文和看他的漫画,都带给我一种别样的通透畅快,那感觉就如同在7月份潮湿黏人的北京街道上走了半个小时后进入空调室内,还无需担心吹多会头痛。
给别人推荐阅读的时候,相比于推荐哪一个作家,更为明智且具体可行的应该是推荐某位作者的某个作品。
颇为众人称道的名篇名作自然有其经久不衰的道理,对此我们需要反复阅读、深度阅读,咂摸其中滋味儿,斟酌字句情感。
一个作家可能会凭借一部好作品一炮而红,但是我们当下的读者切不可因为其一部作品的成就过度评价和崇拜一个作家,踏实阅读本身固然重要,挑选和甄别所读内容更为甚,不盲目不跟风,尤其不要随意跟随畅销之风。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那些畅销书,简单浏览一下也无妨。
对于经典文章,要反复细读,常年伴随左右,能成篇记诵最好。畅销作品,闲暇时光,简单,以充实生活,从畅销作品中,基于个人兴趣以及与作者价值观的契合度等方面考量,沉淀下自己的一份书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