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忆我的十七岁--浮华人生

回忆我的十七岁--浮华人生

作者: 也凡atheal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1-06 16:09 被阅读0次

拖拖拉拉的,今天才开始写这篇关于年少的故事。

前些天,网络上面的90后们纷纷晒出自己18岁的照片。

很遗憾,我还没有。

我是最老的零零后,出生于2000年1月初。

然而今天,我也十八岁了。

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我突然发现这个曾经写了又写,擦了又擦,一遍遍出现在日记里,作文里,考试里的名词“年少”,竟然此时此刻成为了濒危词语的代表。你看,“那是我们青春正年少,正值迷茫与彷徨。”还有“青春无悔,青春绚烂”,然后再罗列一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句子,显得自己读过多少多少书,多么聪明,然后在冠以 ‘鸿鹄之志少年时’这种几百年万能的题目填充成一片习作,在全班面前朗读,抑扬顿挫。然而“乱世当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年光景,我就成了曾经那个象牙塔里面出来,每天都站在人生的米字路口上的年轻人------没有了年少那种被允许犯错的条件,被允许“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感表达,自知需要尽快做出决定的那种笃定又在远方等着我。没错,在这样的青黄不接,尴尬的年龄里面,我毫不意外的词穷着。

每个年龄都有自己有的特性,大概享受当下永远都是最明智的选择。眼看着自己人生的黄金十年已经到来,不想庸俗,不想贫穷的我在此时此刻大概可以做的只能是一步步更加了解自己想要要的,同时我不对自己的想法过多的钳制,让这个“源头活水”一直处于一个活跃的状态,保持它,尽可能多的保留身上那个对万物好奇且勇敢的模样。

原本想要在这个年少的话题上面多讲一些自己迷茫的日子,没想到曾经那个为了某个世俗的目的所奋斗的岁月是最明显不过最清晰的日子。反而是现在,有了金钱,人际关系,还有那么多的“惑”,反而成就现如今日常惊悚的状态。回忆过去这一年,平庸且碌碌无为,无为是好的,因为老子讲“无为无不为”,你看,我这是因为“为道日损了”,可是平庸且碌碌这就很有问题了,年轻人怎么能平庸碌碌无为安慰自己难能可贵呢?于是,我暗自想着,找个随便什么的学位能赚钱的,先读着吧。

大概就是这样的懵懵懂懂,非此即彼的果断,加上一些高中的那种不学就是死的压迫,我就成为了这所加村最牛逼的新闻学院的唯一一名中国学生,每天和白人一起上课,吃披萨,吃牛排,穿简单的衬衫,偶尔不高兴了几句“’**, F off” 在这个城市里面找自己的存在感。学校中国人不少,可是不是工程系带着ESL进来的就是交换生拿着国家的福利过来当代购享受人生的。文化认同感是什么早就不懂得是什么了,中文写作也是很久没有触及了,依然保持着自己小学五年级那会的中文水平,虽然事实上可能还赶不上那会。英文处于一种时好时坏的状态。

我竟然又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天啊。 

可怕。

罗列一下去年做过的事情吧。

     一月份大抵是哭着过得,圣诞假期和元旦假期死活憋着不回家。原因是那会失恋了,嗯,没错,我暗恋过高三的一位老师,大概是所有无知、网瘾、高三少女都做的事情(医学上被定义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每天依然坚持着一边绝望一边把超长的历史论文写完,学数学超多的经济学,带着超大的眼袋和我标志性的未梳理的钢丝卷儿上学,连续几周的失眠和咖啡上瘾组中终于在期末考试中人品爆发,挂了经济期末和高三英文的RTL(RTL? 估计你一年以后连这个是啥都忘了,注释:response to literature)寒假回家。然后就是二月份了。

    举家欢乐,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奋笔疾书,别人都在看元宵晚会的日子里,我和我的老公顾大爷,嗯,GJB,一位当红IELTS老师上网课学习写作。我记得他的作业我并没有怎么认真写,好好写,那段时间除了用来完成寒假作业的review package,读了一本全世界最无聊的英文反乌托邦小说《分歧者》,还有一些大学的资料的收集和第二梦校的PSI论文(其实到最后 被录取也没有上角这个PSI,拖延症晚期)余下的时间就都用来忙活我的写作了,背诵,记忆,就是没怎么动笔写作,毕竟一味地重复只能是让我的5分写作在考场上发挥更稳定。(过是6,怕你忘了。)

    我记得有一个下午,我就这样躺在我那张超级舒服的床上,成大字形,脑子里面总是有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现在已经记不得了。还有,经常写写作业好奇“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没有结束“,“如果不是这样,那会怎么样。。”我现在依稀记得哪会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是,上知乎,以“被梦校拒绝是一件什么体验?”那时候的我,如此坚定着不会被两所学校的牛逼专业录取,可是似乎就是有那种向死而生的劲,或者没来由的,难过了坚持不住了就拼命给自己一个理由坚持下去,就这样,像过去的高中三年一样,永远在最后时刻打印作业,(不过这次没有忘记手表),我在开学临走当天到PP之前的店铺旁边打印出自己厚厚一沓的论文,彩印,然后塞在书包里头,上车,走人。我记得那时候高铁已经修好了,所以我好像是自己一个人拿着箱子和一堆L大娘给的姑娘(一种黄色的DB水果)打印出来的论文,放在铁皮箱子里面,等着开学,等着什么时候能在走廊里头碰见他,然后满满登登的安全感,睡着我的硬床。

    三月份的DL市在印象里面是很少下雪的,用WQ的话讲,“头皮屑都比雪多”。操场通常是冰冻的,然而我然保持着我下晚自习之后去那个冰冷的操场跑步的习惯,那段时间非常迷恋网易云,探戈也是当时为数不多旋律上可以接受并且具有一定启发性的类型,闻香识女人的《一步之遥》听得最多,其次是各种弗拉门戈吉他曲,后来有一天干脆开着流量,听了很多华尔兹,自己后来也跳了起来。那应该是很迷醉的一个月份了吧,在冰冷的月光下面翩翩起舞的厚重黑校服棉袄少女,好在路灯都关着,回到寝室的时候往往寝室楼已经关了,我就干脆破罐子破摔,干脆10点熄灯再进去。学习的事情在那个时候貌似也是不很难的,我重修了高三经济,比较文明也是一门十分温柔的历史课,除此之外的地理,是和温柔的美少女们,胡姜,水晶姐,还有Daisy他们一起,我现在能够依稀记得大家上课一起定“如果爱”家的奶茶,我记得是叫大满贯还是啥,还有一起去地质公园,这些,印象不大深刻的其实,因为相比16年的冬天,这些日子实在是太快乐了。

    四月份,学校的杏花开了,从教学楼走到食堂这段距离,偶尔一阵”清明时节杏花雨” , 迎来女孩子们都在花前树下拍照。空气依旧是干冷干冷,然而我最喜爱的依旧是到操场上跑圈。然后,貌似就到了月底,三月底上缴的成绩很不错,录取通知书就到了。当时欣喜吗?好像不是的,只是觉着心里有块石头沉下来了。若是说最欣喜的,怕是还是10月底收到Q大的录取通知的时候,觉着太好了有大学收了,这样的快乐,到了真正想要去的两个从来不敢想的专业(当时两所还都给了相当可观的奖学金)受宠若惊没有,喜极而泣没有,波澜不惊有点装逼,但是“守得花开苦也成甘”和“无风也无晴” 是当时最直接的感受。现在想来,似乎那会的这个专业是作为理想的化身而存在的,就好像于方鸿渐的唐晓芙,拥有了娇蕊的振保。

    后来的日子就有些风平浪静了,五月,六月,柳絮,花丛,毕业季。自己把曾经的舞台剧捡了起来,成为了高中一直热爱的事业的stage manager,在DL中山区那个很古老的,比爷爷年龄都大的俄罗斯剧院导演了《新罗密欧与朱丽叶》,拍了比毕业单人照还要漂亮的program。毕业典礼上一直提心吊胆着3000字的论文,六月末来临,一个论文上缴,一个省考结束,一辆车,一个后备箱的行李,一脚油门,离开这个学校,离开这座小镇,离开这座拥有海滩,清吧,蚊子,猫窝咖啡店的城市。

    如果我没记错,我还有一个橙天嘉禾的电影票没有用过,一家叫做多福的日料店没有去吃,还有一个叫做布鲁克林的酒吧,听说他们家的IPA很好喝。三月份的时候庆祝雅思的时候考过,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喝过一次,和一个俄罗斯妹子,我尝了一口,苦苦的,并不太好喝。

    七月,八月,九月,十月,我多么想就这样一笔带过所有。日子一天天的过,自己的人生却一天天在迷茫里头愈发空白起来。开学了,上了飞机,到学校了,上课了,读书了,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然而我不太愿意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只是记得,很好的教授的办公室是堆满着着书籍,“如果可以想见,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做过些什么呢?去了渥村的北京周当了志愿者,收获了很多不相称的赞美,觉着自己应该学学法语,还有什么?我想不起来,也不愿意去想,一眼望不到头的日子给空白蒙上了一层黑色,雾茫茫的,夜里看不见星星。

    十一月份,十二月,拒绝和拖延是我当时的心理状态。“饱食快饮,虑深求卧”是我日常的生活,我拒绝了上学这项需要体力和脑力和智商共存的运动,每天趴在床上,醒来就哭,哭累了就沉沉睡去,饿了就起来煮一点点方便面,偶尔去TR Street 买一些零食,零零散散地摆在架子上。瘦了几公斤,然后在了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才想到,走出这个房间去了解一下自己的人生。毕竟,对于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的事实,越抗拒越持续。(而我,也不太喜欢这种日常担惊受怕的日子,死不了,而且死的也会很难看,活着,可能还不会太差吧。)

    转眼间到了一月份,今天,已经是我18岁的生日了。我从曾经那个夜深透了也看不见星星的夜晚里醒过来,透过窗棂,看外面白雪皑皑的世界。记得小学的时候很喜欢一篇讲“雪”的散文,不光是抑扬顿挫的腔调,还是散文那种诗一样的表达,朗读了几遍就把文章记了下来,现如今脑子里面还会偶尔闪过几个片段:“只有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月悬中天,月光也是清冷的”,“洁白的雪,掩盖了人世间的一切色彩,美的,丑的,干净的,龌龊的,都被这皑皑白雪所包裹,这是一个透明的,空灵的,毫无纤尘的世界,一个神话般的世界”。还有第一次接触文言文《高山流水》,自己造出句子,“皎皎兮若皓月”,和全解很相似,还有一个练习册叫《自主学语文》,和PP一番讨论后写下这样的意象,“细腻如春雨润物”。小时候,红色的厨房,回家一开门就一定会飘出来的,五点十分的香味,六点半准时打开的香港无线电电视剧和一锅米饭,有时候是欧阳震华配西红柿鸡蛋汤,有时候是林峰陪炸牛肉猪肉牛肉排,一开始喜欢郑嘉颖和角瓜鸡蛋,后来他老了有了皱纹,角瓜也改名称为西葫芦,就迷上了《大唐双龙传》的吴卓羲和炸沙肝炸虾和鸳鸯火锅,后来有了富家子小暖男林峰,他的《溏心风暴》和“几千天近况幸福吗,每日忙碌吗,仍旧是那么认真吗?可有新恋人,成熟的恋人,成熟到未再共你吵架?”就在去香港旅行的时候,和MM给PP买了一个林峰代言的男士洗面奶,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次去香港是因为自己命超级好,考了两个97,一个100,然后如果我依然没有记错的话,那瓶洗面奶,PP用了三年。雷霆扫毒这种兄弟间叛变,恋人背叛这种虐心虐骨类型的题材我一直爱到高中毕业,后来马国明(怎么拍完使徒行者后脸蛋就变得满脸坑坑巴巴的了)的一个超级变态的美少女杀人系列电影《心理追凶》搞得我对媒体人开始惧怕起来。从80年代那会流行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古惑仔系列到90年代的谁演谁红,《法证先锋》系列,到现在启发我爱吃肠粉的胃的《一屋老友记》我也见证了欧阳震华从法医到一个肠粉大爷但却十分不油腻的中年大叔的故事,然后呢,我看了更多的TVB,开始矫情着看重庆森林,看花样年华,看影评,喜欢上《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二零一八年,一月五号,目前,到此为止。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年少时的香味,厨房,可以踢毽子跳皮筋的那个小区,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的包子铺,(包子铺老板的女儿和我上同一所初中。我感觉她成绩很好,因为听说有一次没有考入年级前50被他爸爸骂了,不允许他去第二天的FH山春游,她妈妈在旁边一段做汉堡的肉馅一边抹着眼泪。)还有在中医院门口卖糖葫芦的高血压还是血栓,(小学时候一定路过买山药豆,初中路过一定买巧克力板的)老爷爷。印象中糖葫芦似乎一直都是一块钱的。一座温暖的房子,一个下午没有遮蔽好窗帘的,阳光偷偷溜进来,照在客厅里,我假装是一条鱼,在阳光温暖的那一大片地板里面游啊游。一个超级大的客厅,我可以打着侧翻从跑步机那里一直打到我的房间。跑步机后来变成了晾衣架,门口的可视对讲机我总是恶作剧般的只给开门的人看眼睛,那做墙一开始是一个05年在北京王府井买的“福”字,后来换成了WSL送的一幅埃及画,PP还说为了这幅画要不要考虑换个高级一点的房子。我总是喜欢在那面墙上打倒立,尤其是晚饭之后,我MM说过我一次,然后我打得更欢了。在墙上一吊就是两个小时,世界都是倒着的。

    匆匆忙忙的,这篇日记写了很久,来来去去辗转了三个地方。一月一号的星巴克,一月五号下午五点的宇治咖啡,下午十点的鲜茶道,还有此时此刻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不这样辗转,不这样写下来,似乎自己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曾经会有人突然间在角落里面吃着冰激凌就突然流下了眼泪。也不知道为什么刚刚坐在我什么好好的小黑哥,躺下,睡了很久,然后就有保安过来让他不要睡那么久,起来,他现在坐在我很远的对面,玩着手机。

    人情,事故,这些东西在逼迫着我们成长。老邱说过,嗯就是CCTV的前主持人,邱启明,“我们都是小镇出身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这些新闻人就都这么巧合的来自于小镇。” 真巧,我也是。曾经那些冬天道路的泥泞,到在崭新的白雪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这样的回忆大概是城市永远无法给予的。

    写到这里,我有点想去厕所了。

    故事先到这里。这是过去,未来,还在自己手里。

     2018.1.6

相关文章

  • 回忆我的十七岁--浮华人生

    拖拖拉拉的,今天才开始写这篇关于年少的故事。 前些天,网络上面的90后们纷纷晒出自己18岁的照片。 很遗憾,我还没...

  • 剔除人生的浮华

    人生在世,浮华犹如过眼云烟。浮华表面上华美照人,对人们有梅大的诱惑力,殊不知,浮华背后可能是万丈深渊。如果我们过分...

  • 回忆十七岁

    那是一九六八年,我来到了北大荒。上山下乡的浪潮推动了无数城里知青,奔赴全国各地的农村广阔天地。 这一年雨水太大,所...

  • 浮华人生

    《浮华人生》 (旁白)“叮铃铃,叮铃铃”不用问,这个点给我打电话的没有别人,辛亏我刚观完今天的第三座观修,还没有睡...

  • 浮华人生

    此词原创,请勿私自转载使用,想作为商业用途,请联系本人,谢谢。 作词人:七言 花芳艳 花开芳香艳美 人浮华 空无人...

  • 无标题文章

    你是我十七岁的星空,二十五岁的梦想,后来的回忆

  • 黄浦江上的烟花

    岁月就像日夜奔流的江水,流走的是表面的浮华,留下的是对人生沉甸甸的感悟。回忆过去,深情过去,难忘过去。2010年5...

  • 十七岁我们能做什么?

    十七岁,一个青春刚好的年纪,十七岁我们应该有很多的回忆,十七岁我们应该每天不用愁很多事,每天无忧无虑的生活着不用...

  • 《二十八岁未成年》:请记得忠于自己

    28岁,人很大,梦却小; 17岁,人还小,梦很大。 希望在我二十八岁的时候,能笑着回忆我的十七岁,也能活出十七岁时...

  • 追逐着

    从前的记忆; 从前的爱情; 从前的回忆; 却让我温暖; 却让我追忆; 却让我坚定; 现在,都市的繁华,我却不浮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忆我的十七岁--浮华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my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