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姐妹辞职了,我为什么很高兴?
刚刚,桔桔在闺蜜群里说她辞职了。
对于这点,我和小曲都没问她原因,而是对她说,本来就该辞了,没事宝贝,姐妹养你的时刻只不过提前到了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75966b1f2f70cfcf.jpg)
其实辞职这件事,我早就有预感了,两个月前桔桔通过激烈的面试与笔试进入了一家地产建筑设计院,工资待遇都很好,愉悦还未散尽。一周前,她突然在群里诉说,近半个月来经常加班到凌晨1点,经理的咸猪手与黄段子同样让她感到反感,她已经忍了两个月了。
大部分社畜们有体会过加班到凌晨,极端上司的素质虐待,客户的吹毛求疵等等一系列的不舒适境况。
女性在职场上的弱势更是彰显出来,即使你很优秀,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的热播剧《平凡的荣耀》中的实习生兰芊翊,明明是同一批实习生里最优秀的人,但是上司明里暗里对她的故意打压,在公司度日如年,这些应该都让许多职场女性感同身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989c09badb08bf18.jpg)
其实我们都只知道,大部分公司他们要的,是像一百多年前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一样,榨取你身上源源不断的无比珍贵的宝藏——你的工作价值。他们用奖杯和欢呼捧起你,再把你摔得遍体鳞伤。我们可以让他们获取我们身上的工作价值,毕竟这是等量交换,但是如果太过挤压我们,那么反抗就是最正确的回答。
所以当姐妹桔桔提出离职时,我们都很支持她,如果一份工作真的让你感到极致不适,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02 穷就算了,为啥我们还这么忙?
这个话题一提出来,我感觉会有很多小伙伴和我一样的感受,同样的二三十岁,在我们父母那一代,每天也是上下班,大家工资水平也差不多,却是每天按时下班到家,鲜少听说过加班是常态,而现在很多人忙成狗,把996当成标配,按理说工资应该加倍,但是实则却不见增长,穷的莫名其妙,又理所应当。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d80678311d699106.jpg)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9亿网民中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了13.3%,5000-8000元占了14.3%,月收入5000元你就超过了72%的人,可以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没钱呢。
朋友小盒最近一直在抱怨,他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经3年了,和他同期工作的三个同事已经走了两个,三年来就涨过一次薪,两个同部门的同事走了,现在还要兼顾他们的一部分工作,可老板一点也没要加薪的意思,甚至感觉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没办法,年纪在那摆着,出去另找工作想来肯定不会很如意,上有老下有小,全指望他了。
所以给大家的忠告就是:对老板提加薪的唯一一次理直气壮的时候那就是刚刚面试这家公司时,这个时候只要你的能力达到了,该提的薪资待遇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最后别扭的还是自己。
我们可以忙一些,但是我们不能穷。
03 我不想在写字楼里当码农
油管上有人写了一个段子,很值得玩味:
“入职以后,公司给每位员工发了一台电脑,表面上是每人拥有了一台电脑,实际上是给每个电脑配了一个人。”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每台电脑前面的座位,和生产线上的机位没啥不同。
这看起来其实和工厂的流水线职工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的办公场所从环境较差的厂房搬进了市中心n层写字楼而已,二者大体的工作心境,我想大致相差不几。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556775912917a13e.jpeg)
说到这,深有体会的我就要站出来侃一番了。看过我我本科经管类的,对于媒体运营类性质的岗位,大都招聘的是中文和新闻类专业,我这个半路杀出的求职者,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就只能从全国号运营做起,通俗的讲就是去各大新榜采集排名靠前的文章,重新洗稿发布在公司分配的代运营公众号里,每天上班上午就是统计数据和采集文章,下午就是接收广告文案,将文章与广告分别安排在十几个类似的公众号里定时发布,机械化的操作,完成这些工作需要马不停蹄地到晚八点。因为我吐槽它为傀儡似的汗血加工厂,廉价的低专业性劳动者毫不为过。
我想这就是我第一份工作辞职的重要原因,找不到价值所在,固化的模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默剧中:卓别林每天拧螺丝的工作场景。
04 这让我想起过气网络热词996
这种工作制度最早起源于销售岗位,并且到现在已成普遍趋势,就以房地产销售为个例子,如果说房地产销售行业没有996制度,这可是很容易被同行看不起的,同样在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
《奇葩说》里的薛老师曾说过一句找打的话:“让你996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996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3bc873732581c8f9.png)
同事们你追我赶,每天都加班2-3个小时,但到手的工资,还是最初的那么多,以至于最后大家恍然大悟时,事已成局。
现在想想刚刚毕业那会,我们是多么意气风发,认为不对的事情直接开怼:和同事不对付,当面吵一架;和老板不对付,拍屁股走人。这些人都甭想委屈了我,而现在我们的姿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边骂边干活:
我会赶在天亮之前把bug补好。
我会在明早8点之前把文件发您邮箱。
不好意思,我会尽快按照您的要求重新改好方案,发给您预览。
焦虑的职场生活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缴费观念,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畸形的消费价值观:
用小米的,觉得不如用iphone的;
背正品LV的,瞧不上背高仿LV的,但背正品LV的,又打不进背爱马仕铂金包的贵妇圈子;
别人都出国游了,而你整天宅在家就是没出息。
但是这些情况的确就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获取生活成本与社会认同感,它还在慢慢的腐蚀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潜在的价值观,如果我们还没意识到这些,那么当996成功被007代替时,我想那时我们应该真的就是社会工具人了。
05 写在最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51659/7e78ce6834f88069.png)
这是一篇由姐妹吐槽而引发的感想,最初写这些也没想到会触发这么内容,结果真的是越写越无力,真心希望我们都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工作与生活尽可能的妥善安排,其实付出就有回报,我们在岗位上付出的精力越多,我们得到的东西也就越多,比如资历,人脉,存款等等一系列的回馈。
最后希望我们无论在哪里,大家都是在为了自己心中不同的理想而奋斗,但绝对不是过分将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