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设计总监李宁宁做客“水滴消费创新营”,分享了小米的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关系。
首先,李宁宁说,在做设计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公司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目标用户消费群是谁。从这个角度出发,推导出跟设计有关的因素,最后再落实到设计上。她认为,没有商业战略的工业设计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师。
小米提倡工业设计师要在产品定义的早期介入,因为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硬件工程师,对工业设计没有太多概念,脑子里可视化的东西不一样。李宁宁举例说,最开始做小米手环的时候,有一个争议,就是手环要不要显示时间。以当时的硬件技术来说,带时间意味着要有显示屏,同时也会大幅减少手环的待机时间。这样就和小米希望增加用户黏性的目的矛盾了。所以,商业模式会极其深刻地影响到产品定义,产品定义会影响到硬件产品的选型,硬件产品的选型最后会影响到工业设计。
小米的工业设计流程,已经不再是从设计创意出发了,而是设计师先坐下来,研究一下产品的定义是什么样的。然后,在基于供应链的考虑,以及基于小米对产品定义的实现程度的考虑,去选择更适合的元器件选型。这些都定了以后,工业设计其实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设计除了美,还要考虑如何规避商业模式上的风险。
一是要考虑成本上的风险,有时候,一些设计会导致产品的良品率很低。(良品率是指生产线上,最终通过测试的良品数量占投入材料理论生产出的数量的比例。)李宁宁说,苹果公司的良品率可能没那么高,但是它的毛利高,可以把不高的良品率用高毛利吸收掉。但是以小米的商业模式来说,小米不能这么做,因为小米不可能保持高毛利。所以作为小米的设计师,就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事情,不能做带来巨大风险的事情。
二是要考虑售后维修的风险。如果是千万量级的产品,5%的售后维修都有50万的退货,这样的负面评价放在外面就是非常巨大影响,肯定不行。
三是考虑包装运输的风险。比如做台灯,设计师不能只是自己设计得很“过瘾”,还要想台灯折叠以后,怎么能让包装最小化。如果包装不能更小的话,就会占更大的空间,同样一辆货车,就少运很多件产品,这显然是有成本在里头的。这些都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风险。
那小米是怎样打造爆款产品的呢?李宁宁说,先要找到没有被满足的大众化需求,然后排除这个需求中的小众因素。
她以小米移动电源举例说,当时智能手机兴起,人人都有手机,重度使用者的手机电量肯定不够用,所以大家都需要一个移动电源,这就是没有被满足的大众化需求。而当时的移动电源很贵,所以做移动电源的时候,要排除小众因素。什么是小众因素?比如,很难上手学习就是一种因素。另一种因素是,价格很贵,尤其对于价格敏感的市场来说,如果价格太贵,接受的人显然就会很少。做海量的产品不考虑以上两点基本上就是灾难。
李宁宁表示,红海市场很难出爆品。所以,如果要找到爆品的机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应该找一个蓝海市场,找一个小众因素,或者是消费者难以接受的因素。你把这个小众因素去掉,就能做出一个爆品。
最后,李宁宁说,“极简”风格也是小米商业模式的必然选择。“极简”是为了降低受众的认知难度。所以小米要做极简的形态,然后尽量整合成一体化的造型,不刻意添加无意义的装饰或细节。因为无意义的装饰和细节意味着成本,意味着加工的时候良品率会有损失。所以,如果以小米的商业模式来看,无意义的装饰和细节一定不做,因为它没有意义。
总之,李宁宁认为,视觉风格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大量产品的积累,所以最好一开始就从商业模式出发,选定一个相对稳定的、目标清晰的道路,然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通过一件件产品慢慢地搭建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