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寻常的一年,盘点我的2008 2009-01-01 09:52:28
2008年就这么过去了。我又老了一岁。
——————————————————
翘课写影评。。。。。
绝非故意翘课。一觉醒来已经这么晚了。罪过罪过。本学期最后一节课就这么被我翘了。作为对翘课的补偿,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一首英文歌“As time goes by”。然后就响起了《卡萨布兰卡》这部电影。
西方人的世界真的是太小了。一对在战争中失散的恋人,居然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夜总会里相遇。Rick 把夜总会经营的十分成功,以至于“Everybody knows Rick's”。然而这一次女的带了一个小三过来。Rick 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说,你怎么能把小三带到我的店里呢?小三与狗不得入内!女的辩解,其实你才是真正的小三。然后将往事娓娓道来,解释Rick 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小三。Rick于是大彻大悟,盘掉自己的夜总会,杀掉来闹事的德国军官,和他们一起踏上了通向自由世界(美国)的康庄大道。
这部电影为什么经典呢?我想主要是因为2点:其一,三角恋中,Rick 以为那个男的是小三,没想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小三。太戏剧性了!其二,歌颂了革命者大无畏的精神。Rick 为了全人类的革命事业,放弃了自己和那男的之间的不共戴天之仇,并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爱情而让他们逃亡去美国。这种精神太伟大了!我的耳边回荡着阿Q的呼唤:让我们革命吧~~
——————————————————
又一则影评:马达加斯加2观后
抱着学习英语磨练耳朵的目的观赏了《马2》。这个目的基本达到了。但是电影内容本身却很让人反感,真的后悔,看了不如不看。马2彻底消灭了我对马1的全部好印象!
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友情?亲情?爱情?或者3者?反正我没看出主线。应该不是我的智商问题!和这个问题类似,这部电影没有主角和配角!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配角!网友有一比:CCTV的春节联欢晚会,一个大杂烩。令人作呕!
令人作呕的老太太!令人作呕的马达国王!令人作呕的狮子反派!令人作呕的……oh my god~这部电影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烂的电影——除了功夫熊猫 ~!
我已经出离地愤怒了!给大家的建议:没看过的同志们就不要污染眼球了
——————————————————
影评:BOLT the UNDERDOG
经济发达的社会,狗比人有人情味。
片子的内容我就不多说了。美国人很喜欢狗,所以拍了一部又一部关于狗的动画片。前一段时间刚有一部叫做“落水狗”或者 UNDERDOG的电影,现在又一部BOLT。人很冷血,所以看了BOLT就顺便忘记了前面的UNDERDOG,和电影里的情节差不多。哈哈!
本片的内容虽然被很多人评价为“很扯淡”、“很儿童”,但是在影片的高潮部分,狗却不愿意苟活,而是陪主人呆在危险地火场……狗狗勇救主人的事情很多,所以这一段很真实、很可信。
人这种生物就比较奇怪了。有的人可以与之同患难,但却无法同安乐;而有的人可以同安乐,却无法同患难。前者指的大概是贫贱夫妻,后者则是酒肉朋友。俗话说朋友如手足老婆如衣服,这句话其实错了。朋友、老婆亦如手足亦如衣服,这取决于时机。
——————————————————
找回我自己 2009-02-06 09:59:26
20多天在家里空想狂想妄想,终于把自己迷失了。
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过去,打开相册或者他们尘封已久的博客,呼吸着曾经的气息。人生仿佛一段旅程,每个人都是自己路上的车长。途中不断会有人上车下车,所以车上的故事不断上演又不断淡忘。忘不了的则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我也曾登上过他们的列车。在那个人人读《萌芽》的时代,我吃力地扮演一个个光明或阴暗的角色。我眼中的我不是我,你眼中的我也不是我,我折射在所有人的眼中,甚至包括路人甲。只有把所有人眼中的碎片拼接起来才是真正的我。我留给每个人的印象里都只是抽象的片段。所以多年以后的闲聊中,我甚至都不认识他们口中的我。那不是真正的我!
《哈5》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震撼。小哈利逐渐发现心中的伏地魔,我也开始发现真正的自己,开始真正地探索自己。当时的我发疯地爱上了一部叫做《骨架氤氲》的恐怖小说,因为它可以在数学课上帮助我提神,赶跑瞌睡虫!第一次亲密接触了只在《读者》彩页广告上见过的一部彩屏手机!听到彪哥高中三年从麻杆变成胖子时无限羡慕,并自卑地认为我永远都胖不起来了那年我有了自己的第一盘周杰伦专辑,尽管是D版的!成为信虫的我最忘不了的就是那一封信:
她也是偶然翻动从前的书,发现里面居然掉下一张冥币!然后回忆像洪水一样涌出来:在那个不着调不靠谱的年代。那个小子把收信人的名字写成她,然后把收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的地址写反,信封上不贴邮票,这样邮局就按照她的地址把信件返了回来……然后——“妈呀!!!!”一张冥币滑落……我到底有没有署名?不然她怎么知道是我邮寄的?ANYWAY,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就这样很无厘头地交给了她!
——————————————————
找回我自己(二) 2009-02-06 10:44:00
18岁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就像过山车一样很牛X地冲到峰顶,然后像大鼻涕一样被狠狠地甩到地面上。很庆幸当时自己有多么没心没肺,所以上去也不觉得风光,摔倒也不觉得疼。经常忍不住YY一下要是没有那场大病,我现在还会不会混得比现在差很多!
18岁那年认识了很多人,有牛人,有圣人,还有超人。超人永远不会超越别人,因为别人都被他远远抛在后面。超人需要超越的是他自己,所以超人和自己比赛,永远不会输,但是也永远不会赢,因为他总是和自己一同到达终点。圣人以光复中华为己任,犀利的眼神的AK的子弹将会伴随他的一生。牛人伴我一路同行,他无论在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他所达到的高度和不期而遇的知名度注定使他成为一个传奇。
那年我读了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京味特别浓的一部小说。然后对于北京的渴望更加强烈了,梦想着P大的我最终去了另一个P大,尽管现在更多叫做R大。
R大不大,却又一个湖!还有很多古迹,宿舍楼西边还有一个大工地。老校长的塑像,手指尖一直是金黄金黄的。开学来的时候,我和爸爸分别照了一张和老校长牵手的照片。照毕业照的那天很想卧在老校长的怀里,最终因为影响不好而作罢。
开学的那个晚上,我认识了一个女生,大学生涯里认识的第一个女生。当时的我被形容成:嘴咧得老大,快到耳朵根了,只知道呵呵地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心里清楚,这个女生和别的女孩不一样……一个学期下来,她果真成为了我的女朋友!

——————————————————
找回我自己(三)
我知道我的大学生活注定会很无厘头,因为在开学典礼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几兄弟在学活网吧联CS。那天上午因为有急事我在校外,而当我连口饭都没吃急冲冲赶回学校的时候,才发现典礼早已经开始,而我被无情地关在了门外。于是做一个“乖乖子”的想法彻底被我打消。
也许我没有老大的先天优势,但我绝对是除了老大之外最早发现网吧的!所以当他们翘了开学典礼赶到网吧时,我已经QQ了一个多小时了。放一张当时的自拍:
老大对人大很熟,因为他在我们刚到的时候,就知道小南门外的“紫金庄园大饭店”了。我还记得我们6个人出了小南门之后七拐八拐就进了大饭店里面,然后服务员就手忙脚乱地给我们上包子,一屉又一屉,一屉又一屉,一屉又一屉……那时候我们刚刚军训完~!
老大是我们宿舍最有个性的人。如果说用一个词来形容他,那么“颓废”非常准确;如果说用一个颜色来形容,最恰当的就是黑色;如果说用他的一个物件来形容他,那么最传神的就是他那张刻录Action Vedeo的DVD碟片上,写着阿党的名字~~如果说用一个角色来指代他,那么毫无争议的就是——李有鬼。

——————————————————
我在GOOGLE上开通博客啦!
http://slek4ever.blogspot.com/
亲们,有空上去踩踩啊!
为什么现在要开通博客呢?
校内虽好,毕竟不是久留之所啊!很多毕业工作的兄弟姐妹们纷纷离开校内。校内这个名字起的毕竟不好,看看外国的FACEBOOK,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说明一下,blogger.com是GOOGLE旗下的博客网站,申请后的博客就变成了blogspot.com,不明白怎么回事。
不知道有没有聪明人猜出来,slek4ever是什么意思?猜中了将1Q币!
——————————————————
新学期,新目标!
减肥,瘦身!
我的口号是:
重塑自我,美好生活!

——————————————————
发现一件很和谐的事
今天我去图书馆借公共政策的书,发现书架上摆满了某老师编写的《公共XX导论》,四五个版本,内容都差不多。真的好和谐啊!无论你怎么借,借的都是他的书,而且内容还都差不多。
想起了刘慈欣的一部科幻小说里提到的“思想钢印”。如果一个人被打上了思想钢印,那么他会对于某种思想或者陈述坚信不疑。现实生活中也有所谓的“思想钢印”。排名第一的应该是传销。任何有理智的人,一旦进入了传销窝点,那么就会被彻底洗脑。在强大的思想钢印下,个人的理智是脆弱的。其次是邪教,信法X功去剖腹自焚,正常的人应该不会这么做。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也能够排到前列。例如,孔夫子的钢印深深地打在中国人的心中,以至于文革都无法彻底清除。
人类总是希望长生与不朽。基督教文明相信人类死后会去见上帝或者撒旦;佛教认为全宇宙的生命都在轮回来轮回去;中国人在秦始皇以前相信人能够永生。当然,秦始皇集中全中国的力量也没法成功。从此之后,中国人对于教育和教学特别热衷,因为虽然你的肉体无法永生,但你的思想却可以不朽。
回想起上这位老师的课,听他在课堂上妙语连珠很受启发,的确是一种享受。你在不停地思考、思考、思考……等下课了才明白过来,刚才思考什么呢?好像思考了一些,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等到期末考试的前三天,开始拼命背书,这个思想钢印就被重重地打下了。现在想起来公共XX的定义还是那么清晰:
公共XX就是政府选择做或不做的事情。

——————————————————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无趣 2009-02-23 00:27:58
有一些鸟人,有一些逼事,不理也罢。
就像臭屁一样,随风而去,不留下一点味道。
——————————————————
我愿意做一具浮尸
我愿意做一具浮尸
每天漂在水面上无所事事
瞧着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听着耳边的苍蝇
自由自在地聒噪
有时候蛆虫会从我的鼻孔爬出来
静静地观察我和老朋友打招呼
朋友说,傻逼,每天都是同样的词儿
烦不烦啊
我愿意做一具浮尸
从人大的游泳馆
飘向海河和渤海
渤海不大但是很脏我不喜欢
最好是随着洋流漂到太平洋
那里我会被鱼群吃掉,吃得干干净净
我就这样结束自己浮尸的一生
把自己交还给大自然

——————————————————
曼昆:黄牛党有理
曼昆在他的博客里讲了一个故事:喜剧演员 Jay Leno 打算在底特律为那些失业工人演出喜剧,于是他给那些失业工人免费派发演出的门票。但是当他发现有人在EBAY网上出售他的免费门票时,Leno表示反对这种行为。
所以曼昆就发问:如果有人认为800美金比在剧院笑一晚上的效用更高,为什么Leno要表示反对呢?也许他仅仅是希望电视转播的时候,大家能够看到他的观众全部是失业工人,这样才能够体现他的同情心罢了。
曼昆认为,刨除外部性的影响,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因为买卖双方在交易中必须有利可图,否则交易则无法进行。这件事中唯一的负外部性就是:Leno 的“同情心”效果看起来大打折扣。难怪他会那么卖力地反对。
从曼昆的博客中,我得到了如下启示:1.黄牛党有理。2.票的定价太低。从购买者的角度来看,购二手票者宁愿出比票面价值高的多的价格来购买票,这就说明存在这一部分的消费者剩余。
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票价,大于等于二手票价,否则他可以选择不买。如果我们实行浮动票价制,在春运期间大幅度提高票价,使得票价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位,那么黄牛就没有了利润空间,倒票行为从此可以绝迹。
——————————————————
买了好多托福的题 2009-03-20 00:15:50
中午联系的一位TDRD的卖家,约好晚上去取货。晚上10点,如约出现在DF7楼,发现一位长得很干净的小女生,大概是左边照片这个样子。抱着一摞书,身边还守着护花使者一位,很憨厚的样子。
在短信里我和她砍价,最终定下来130大元。她把那摞厚厚的资料递给我,很仔细地解释每一份资料的内容,还特意强调,真的是九成新,里面没怎么写划。等所有的材料到我手中的时候,我才发现至少有2斤重。她找不开钱,我就很邪恶地把所有的材料塞到那个小弟弟身上,说,哥们帮个忙,我去超市破钱去。憨厚老实的人,人人得而欺之。
回到宿舍细细地品读这些材料,才知道小妹妹的名字原来叫XX,并且她的书法其实很难看,甚至比我的还要难看。从今天开始,我要为了托福而努力。
***********正义的分割线************
照片上的女子叫朱丹,是浙江卫视的当家花旦。在老叔家看到了 她主持了《我爱记歌词》。记住了这个发型,以及发型背后的道理。
田姐夫认为,没有丑的女生,只有不会藏拙的女生。好比鲁豫,方块脸、高颧骨、大额头,但是留了那样的发型就巧妙地把那些缺点都掩饰了。朱丹的发型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不算漂亮的女生,用一个聪明的发型就巧妙地掩饰了相貌的缺陷。
聪明的女生很稀少,所以遇到了她,要格外珍惜
——————————————————
成长是一个耻辱的过程
在《追随她的旅程》里,男主角路小路是一个即将毕业的中专生,他喜欢上一个文静的女孩于小齐。小说里是这么说的:
有一天他说,他最近在搞一个女孩儿,年纪很小,刚刚十六岁。他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失学在家,也不去读书。这个女孩儿长得还可以,可惜是个平胸,没什么意思。他说,唯一的刺激就是,他是在女孩儿家里搞她,她妈妈随时都可能回家。每次干完之后,女孩都会从厨房舀一碗莲子羹给他吃。我们不明白,吃莲子羹是什么意思,王宝说:“莲子羹是防青春痘的。” 有人问:“是处女吗?” “听她自己说是的,不过没流血。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王宝说,“看那样子应该是吧,有些处女也不流血的。” 当时我们对处女没什么情结,上帝能发一个四肢健全的女人给我们,已经是厚爱了,就别提那一小块处女膜了。我们主要还是对床上的故事感兴趣,最好能听到各种不同的新鲜内容,比如学生会女干部喜欢用指甲掐人,戴城职大的女大学生喜欢一边看黄片一边玩。关于莲子羹的女孩儿,没什么特别的故事,王宝说她中看不中用。有一天他告诉我们:“我干到一半,觉得没意思,拔出来就走,莲子羹也没吃。” 拔出来就走。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旁边有人开始流鼻血,还有人说:“王宝,你他妈的,我们连一个女人都没有,你就这么浪费粮食。”这个人就这么用黄色故事征服了我们。 那时候,我回到家里,深夜手淫,脑子里都是王宝的故事。一方面觉得刺激,另一方面对这个王八蛋恨之入骨。我的早期性教育太糟糕了。一边手淫,一边想到那个莲子羹的女孩儿,有几次甚至停下手来,觉得很伤感,差不多要让我阳痿。 九一年夏天,那个下雨的午后,在于小齐家里,她说到自己有个男朋友是我们学校的,后来她端上来一碗莲子羹,我眼睛前面黑了一下,有一个巨大的钟槌在敲打我的太阳穴。那时候我已经十八岁了,于小齐也是十八岁,还很年轻,但是已经长大了。我吃着莲子羹,想到那句毕生难忘的话,拔出来就走。我看到她的床,有一道闪电照亮了它。
——————————————————
狗屁理论 2009-04-30 18:57:23
所谓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不过是因为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而把一些它本来应当承当的职能剥离出去而已。一群御用的经济学家为这些政治家们摇旗呐喊,抬出了一大堆狗屁的理论,来论证政府做法的合理性。“公共物品”、“政府失灵”、“民营化”云云,说来说去只是把人们绕进去,却掩盖了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质。
政府永远不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即使在口头上,似乎除了美国,没有哪一国是为了“公共利益”而结成的。政府的存在有几千年了,它不是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自然而然存在的。每一个政府的背后都是赤裸裸的暴力。政府的本质是利益集团,它无法代表社会大众。但是每一个政府都竭力地美化自己,用各种各样的理论论证自己的合理性。
反过来说,论证现有政府合理性的理论最受欢迎,如果这个政府碰巧比较长寿一点,那么这个理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流理论。
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流传到后代时只有儒家独大,因为信仰法家的秦朝很短寿,而信仰儒家的汉朝兴旺了好几百年。后世的王朝看清了这一点,纷纷采用儒家作为治国思想,即使外族的满清政府也不例外。洛克的《政府论》赤裸裸地为当时的英国政府辩护,所以成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正宗思想。当罗斯福的新政成功后,凯恩斯主义风靡了30年。后来政府背负的社会福利的包袱越来越重,所以要改革,要市场化,要民营化,狗屁的自由主义成了新的主流思想。现在闹金融危机了,政府要救市,政府要加大监管,那群摇尾巴的理论家又一次大放厥词。
所以理论本身没什么是非对错,更不是高尚而独立的。理论只是理论家尾巴上的毛。理论家像个哈巴狗一样跟着主人的步伐摇尾巴。尾巴往哪边摇,哪边的毛就竖起来。
——————————————————
谈谈皇马巴萨比赛的几点体会 2009-05-03 09:44:16
1.普约尔长的和梅西从前的时候有点像,我还以为梅西进了头球。
2.亨利的状态不错,进了2个球。我爱亨利!
3.梅西居然是巴萨的10号!为什么不是亨利呢?
4.罗本长得太丑了,还谢顶,像一个中年男人。
5.巴萨今年要夺冠。
6.皇马可以买梅西和亨利。再加一个普约尔也不错。
7.我心目中皇马的最佳阵容:卡西利亚斯/拉莫斯 特里 费迪南德 阿比达尔/斯内德 古蒂/ C.罗纳尔多 劳尔 梅西/阿德巴约
替补阵容:张磊/欧阳 德福 张强 何功华/乔毅 加戈/徐涛 袁野 罗本/伊瓜因
——————————————————
亲历地震 2009-05-10 23:15:08
正在敲打笔记本,突然之间感觉座位剧烈地摇晃,大概有3、4秒钟的样子。我缓缓地转过头,张老师也在看着我。我们的眼神一对,哦,明白过来是地震了。这时候又小小地晃了几下。他妈的,原来是地震啊。
然后走廊里就布满了人。有人看起来很明白地说,没事,这里经常闹地震。然后回屋睡觉去了。
就是这么回事。
——————————————————
随笔一则 2009-05-14 18:57:19
今天独立作业。有的部门很配合,所以做得就很顺利。有的人,尤其是“员”级的人,对BSC心存怀疑,甚至不认可,费了很多唇舌去解释,最后他们也慢慢认同了。总结一下,他们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1.我们平时也做这些工作,这样作出来的指标体系有意义吗?你们做出的指标体系好像还不如我们从前那个好呢!
(我说:制作BSC的过程也就是把我们的工作理顺的过程。BSC不是要把我们的工作拔高,而是清晰地描述我们的工作。业务流程层面的目标就是你要做的事,指标就是对你做这件事的测度。评价你的工作干得好不好,可以通过能够衡量的指标体现出来。后来他点头说:哦,我们原来的指标体系主观判断的太多,还是BSC好一点。)
2.这个(或这些)指标好像不是考我们的吧?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啊!
(我说:有很多工作是你们几个部门、几个环节的人共同配合才能做好的。比如营销部和销售部的工作,一个把顾客领进门,一个让顾客掏钱买东西。我们最终从顾客兜里头掏钱,实现销售额的增长,需要两个部门协调一致配合好才能实现。因此“销售增长率”这个指标在两个部门里都有体现。)
3.我觉得平时我做了好多事,忙的要死,怎么反映在BSC上就那么几项呢?
(我说:BSC并不是要求你把你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列上去。BSC评价的目标应该是你做的那些重要的、关键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有一些事情,比如准确录入销售数据,是你工作职责范围之内、例行的、应该做好的事情,没有必要作为BSC的一个目标。)
4.求求你少给我列几项吧,这么多指标压过来我就被折磨疯了!
(我说:BSC首先是一个管理工具,看了这张表,我们知道哪些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的事情,知道我们的部门运行的是否健康。它的指标可以分为考核指标和监控指标。只有那些考核指标才和业绩挂钩。换句话说,BSC可以帮助你管理你的组织,是一个管理工具,而不是考核工具。)
5.这个指标很模糊啊,是那种主观判断的,考出来误差会很大。
(我说:的确,像“顾客满意度”这样的指标,模糊性比较大,作为监控指标更合适。)
6.我的工作属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你们一个月考一次考不出什么啊!
(我说:那可能是你们对于评价周期有误解。有的指标,比如“销售额”,一个月考评一次比较合适;有的指标,像“延期交货次数”,可能以季度为周期比较合适;有的像“新增大客户数量”,周期可能要拉长到一年,甚至更长。)
——————————————————
可爱的果蝇一家 2009-05-23 09:28:09
高中生物课上学了好多动物,最喜欢的还是果蝇。因为印象中它的染色体特别粗大……
与水果打交道的苍蝇,应该不会很脏吧?今天早上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家伙在我的桌子上空快乐迪盘旋。不管怎么说,桌子上的水果是不能吃了,统统丢进垃圾箱。水果是昨天晚上从某处顺来的,还没舍得吃呢……
——————————————————
看完了毕业大戏,又一年过去了 2009-05-23 22:41:42
去年《楼梯的故事》,很精彩。今年话剧团走了几个主力,现在看看也不过如此,倒是TDRD上有一群人在叫喧,今年水平如何如何……这说明他们真的不自信。说实在的,除了那个型男还说得过去,整体水平比去年差远了,差远了。
不过看大戏是我们的年度梦想,今年实现这个梦想很困难,直到开演前的1秒钟,我才确信我们真的实现了。我们站在场边,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看完的。
开演前30分钟,我们在几百人的队伍后面排起了队。我们只庆幸几分钟之后,我们的后面又排了二十来号人。
开演前1个小时,我和舒在知味苑,吃着那盘永远吃不完的炒饭,因为我3个小时前刚吃过。
开演前2个小时,我还在徐老师的车上,驶离老师的家。当时路上拥堵的情况刚刚好些。
开演前5个小时,烈日当头的时候,我在菜地里拔草,我拼命地拔,希望能够早点结束,赶上大戏开演。
开演前10个小时,突然接到Kim老师的电话,说徐老师的车到了……
开演前20个小时,听到一个好消息,说周六晚上不开会了……
开演前10天,当时我还在齐齐哈尔,舒催我赶快定下买哪天的票。我说周六吧……
开演前360天,当时我们刚刚看完《楼梯的故事》,我们一致认为人大话剧团的水平很高,明年还要继续来看……
——————————————————
平衡计分卡啊平衡计分卡 2009-05-27 14:12:10
1.发现保罗·尼文比卡普兰他们要靠谱。
2.发现刘俊勇比博意门他们要靠谱。
3.发现学好平衡计分卡,必须掌握: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运营管理知识(供应链、价值链、企业再造、TQM、6西格玛……);人力资源管理(胜任素质、领导力、组织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知识;PPT制作知识;等等等等。
4.所以Mr. Fang说,学好了BSC等于打通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因为BSC是将老板、老总想要干的事,层层转化为组织每一个成员要做的事——企业组织里每一个人要做的事,就是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5.所以BSC团队里至少要包括这样的人才:a。懂战略管理的;b。懂市场营销的;c。懂生产管理的;d。懂人力资源的;e。懂信息管理的;f。懂平衡计分卡的。
——————————————————
娶一个女共.产.DANG.员 回家去…… 2009-05-28 00:45:43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对今天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妇女被视作男人替代性的廉价劳动力,加入了产业工人的大军。这种改变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女人有了一定得经济自主权,男人不再是唯一的“breadmaker”,导致了男权主义的衰落和女权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儿童的处境更加悲惨了,因为缺乏母亲的关爱和照顾,很多儿童会夭折;很多儿童会加入街头的黑帮(像狄更斯的《雾都孤儿》里描述的那样);更多的会被父母送到工场里做工,拼命挣着微波的收入来补贴家庭。男人的处境也更加悲惨了,因为存在廉价的替代劳动力的竞争,导致了男工整体工资水平的降低。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体理性导致群体非理性”的案例。对于单个家庭,妇女出去做工的确能够增加家庭收入,因为少数女工的加入并不对男工的工资水平构成影响。但是如果大多数妇女都出去做工,那么男工的工资水平肯定被拉低。因为资本家像工人支付工资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能够支付维持工人家庭日常之用的工资就足够。单位家庭一个人出来做工和单位家庭两个人出来做工,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大致是相等的。因此资本家在这个过程中成了绝对的赢家:没有支付更多的工资,但是获得了双倍的劳动力。
所以娶一个女.共.产.DANG.员回家很重要,她会明白资.本.家对于无.产.阶.级.赤裸裸的剥削。她会明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背后真正要说的话:妇女群体要联合起来,拒绝工作。这样才是通向理想社会的正确途径。
——————————————————
推广一下我的新家 2009-06-03 23:44:51
这个很好记啊,ray johnson 是我的英文名,在blog.com上。
希望大家经常光顾我的新家啊!
——————————————————
野蛮年代 2009-08-31 18:31:00
在评价民国的历史地位时,黄仁宇说:民国是一颗现代的脑袋配上一个传统的身体。这句话放在今天的中国仍然试用。温总理如何勤政爱民,但他所依靠的是这个庞大的官僚体制,这个体制中的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前现代”模式的——官本位、个人意志、漠视法律……他们的行为逻辑从本质上来讲,与百年前的封建王朝也并没有多大差别。今天,我们可以喝着咖啡、听着音乐、在网上观看电视剧或者聊着QQ,我们——至少我在08年以前,并不认为自己处在一个野蛮年代中。那时候的我,刚刚接受完本科的教育,天真的认为政府正在逐渐进步。
至少我开始慢慢醒来,发现现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
现实仍然是一团迷雾,但是能够看清的部分已经足够让我窒息。有时候想起中学时课本里鲁迅的文章,放在今天仍然使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的悲哀。
有时候回顾中国的历史,发现南北分裂的时候,以北方的军事胜利次数居多——例如,北隋灭南陈;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后金又灭了明。伴随着汉文化的南迁,北方每一次击败南方,就意味着文明的倒退。例如清朝建国之后大兴文字狱,导致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最近的一次南北分裂,北方的共产党人击败了南方的国民党政府。这似乎仍然沿着历史的足迹前进——文明的破坏,秩序的混乱。只是这一次,因为共产党对社会具有强烈的控制力,因而破坏的程度尤为强烈。
这个政党在建党之初就埋藏着野蛮的种子。它是一个相信暴力甚于相信制度的政党,从“枪杆子里出政权”就可以看出。建国后更加肆无忌惮。当政府对个人的权利进行不加约束的侵害时,这个政府就是一个野蛮的政府。
借用昨天刚刚看过的一句电影台词作为结尾:
You don’t have to believe in your government to be a good Chinese. You just have belileve in your country.
——————————————————
《录取通知》:乌托邦大学 2009-09-06 22:09:00
不相信权威是美国人的传统,所以电影拍出来符合大众的口味,我们看了很多小人物挑战权威而大获全胜的故事,今天的这部《录取通知》就是其中之一。
在大学如此之普及的美国,仍然有高中生上不了大学。其中的一个loser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就自己编造了一个大学:South Harm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他租了一个废弃的精神病院并打扮成大学的样子,请来一群群众演员装扮大学生。当父母开车送他到大学门口的时候,他听到父母对他说, I am proud of you。然而美国的loser如此之多,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到这座大学,所以只能假戏真唱下去。这座大学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尊重学生个性的大学了,你爱学什么就学什么。
后来的故事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老底被揭穿了,然后在一场听证会上,男猪脚慷慨激昂地演讲: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是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这个学校就获得了法律的认可。
真是胡扯。现实生活中怎么会有那样的学校呢。一群傻逼和无赖,连大学都上不去的人,凑在一块,成天乐呵乐呵就混了四年。他们出来了也是社会的渣滓,败类!无耻!
当然,在咒骂这部电影傻逼之余,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就是美国政府的可预见性。当事人知道,至少在这个学校被查封之前,政府会给他们一个机会说出他的方面的事实。让每个人说出他想说的话,这是民主制度相对于权威制度的一大优点,如果不是最大的。在中国,表达自由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难以实现的。
诚然,中国具有权威主义的传统。让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权力集团最害怕的,并不是叛逆的行为,而是叛逆的思想。自从上古时代,官方控制言论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典型的例子是周厉王——在对言论的控制达到顶峰的时候,老百姓甚至不敢说话,只能用眼神来交流。后世的历朝历代都无处于此。载舟的水终于覆舟:愤怒的人们冲进了王宫,赶走了周厉王,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周公和召公的共和执政。
民国是一个让人神往的时代。伴随着集权政府的垮台,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充裕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正史对于袁世凯政府和段祺瑞政府有着负面的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和大学充分地行使了对于政府的批评权,他们批评的范围如此之广泛,如此之深入,恐怕知道今天仍然是个神话。从鲁迅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尽管段政府恨鲁迅恨得要死,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被“肉体消灭”,也没有被禁声,而是活到了终老。他的文集加起来有一尺多厚。今天的共产党政府,恐怕不会如此大度。
既然是骂政府,自然有骂错的可能。谁都无法保证说的每一句话都经得起推敲,尤其是骂人的时候。翻开鲁迅文集,他骂过的人,也并不见得人人都是乌龟王八蛋。好比说段祺瑞,日本侵华的时候请他做伪政府的高官,被他言辞拒绝,不当卖国奴。在美国,只要你说的话不具有“明显而立即的危险”,那么法律就保护你说话的权利。在当代中国,有人因为质疑杭州飙车案的被告是否为真身,被定为造谣罪而入狱。联系日前入狱的许志永,我真的怀疑是否居住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
——————————————————
孔子其人其事 2009-09-15 18:54:00
孔子开辟了MPA教育的先河。他的学生,有的是商业大亨,有的做了教师,有的毕了业继续攻读博士、博士后,但是更多的人在政府部门供职,例如,子贡做了内阁总理,冉求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公西赤大概相当于大使,子路大概相当于上将之类的军官。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弟子都去做官。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理论——孔仲尼主义理论能够有人传播出去,于是他留了好多学习刻苦的学生做博士、博士后。讽刺的是,很多人全都没毕业就不得好死了。有据可查的包括:
1.颜回。饿死时年仅29岁。
2.冉耕。和颜回一样是个好学生,年纪轻轻就病死了。卒年不可考。
颜回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根据《史记》记载,颜回饿死后,他的父亲没有钱埋葬颜回,就像孔子求助。可是孔子只讲出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他说:“颜回和孔鲤虽有才与不才的分别,但对我们来说,也都是自己的儿子呀!孔鲤死的时候,也只有一层棺而没有外椁。我总不能徒步走路而把车子卖了替他买椁,因为我曾经位居人大的行列,照礼是不可以步行的”。
——————————————————
我愿意做一串大鼻涕 2009-10-05 21:30:18
我愿意做一串大鼻涕
黄中带绿
还夹杂着几块硬物
在冬天里冒着热气
你想甩我
却甩不掉我
我粘在了你的衣服上
直到干成粉末

——————————————————
Dr. Bao's Lesson 2009-12-16 14:28:48
在FTCHINESE上看到这样一道题:
3扇门,只有1扇有奖品。让你随便猜一个,猜中有大奖。
你选择了1号门。这时主持人打开了3号门,后面没有奖。
主持人像王小丫一样问你:改不改选择?
曾经我认为不应该改。因为随便每一扇门的中奖概率都是1/3。但是,当打开3号门以后,1号门的中奖概率仍然是1/3,2号为2/3而不是1/3 。因此,如果有无数次选择机会,那么选择2号是理性的。即便选择的机会只有1次,2号仍然是个好选择。
FTChinese讲的是投资股票,Dr. Bao讲的是另一个故事,其实道理是相通的。
——————————————————
华盛顿属于哪个政党?——兼论美国的政党政治对民主的影响 2009-12-19 22:08:05
民主制国家中,由政党来组织国家元首的选举,在今天已经是惯例了。即使某些一党制的国家也会宣布自己的政党领袖通过选举而当上的总统。然而作为民主标杆的美国,他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确实一个地地道道的“无党派人士”。
1796年,华盛顿退休。他在卸任之前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主旨之一就是警告美国人不要陷入党争。他甚至表示,要“最郑重地反对政党精神所带来的有害效果”。事实上,当时的美国已经出现了“党争”的苗头。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和以麦迪逊、杰斐逊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党”,在对国家的前途上存在严重的分歧:前者主张加强联邦的权力,后者主张尊重和维护州的权力。在接下来的总统选举中,联邦党人战胜了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并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杰斐逊接受竞选失败的结果,同意担任亚当斯的副总统,并在1800年选举中成功击败亚当斯,担任美国第三任总统。在这之后,民主共和党开始了长期执政,联邦党日渐式微。
有趣的是,无论是联邦党人还是民主共和党人,都不愿意看到党争的出现。联邦党人汉密尔顿是《告别演说》的主笔,民主共和党人、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也写道,党派“不利于其他公民的权利,也不利于共同体的永久集体利益”。然而党派的出现毕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不同政见的两个政党互相PK,失败方杰斐逊能够“屈尊”担任政敌的副手,众人所担心的“党政之乱”并没有出现,可见美国“国父”人格之高尚,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反倒是“一党制”时期出现了选举丑闻。在1824年选举中,杰克逊成为了美国总统选举史上唯一一个普选和选举人票上都战胜对手,却又失掉总统宝座的人。
1828年,杰克逊卷土重来,当选总统。他和他身边的人组成了今天的民主党。1833年,杰克逊的反对者,联合一部分联邦党人,组成了辉格党,由此开始了新一个阶段的两党对立。这个时期奴隶制的废留成为了当时美国的“主要矛盾”,两党内部都无法形成一致意见,而辉格党终于在这个问题上分裂,在1856年选举中正式崩盘。此前的1854年,一群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力量组成共和党,从辉格党中脱离的林肯代表共和党参加1856年竞选并担任总统。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执政的历史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在美国的历史中,党派之争往往反映了美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做出的不同选择。刘瑜先生在《民主的细节》中提到,为什么美国今天的选举中选谁都差不多?为什么两个总统候选人会辩论是否加1%的个税,同性恋是否合法等细节、琐碎的问题?因为美国在重大的问题上(联邦与州的权力界限、是否废奴、妇女该不该投票、黑人能不能坐公交车前排)都已经伴随着“党派之争”而逐渐形成了共识。
——————————————————
一点随想 2009-12-26 10:42:10
1.做自己就好。一个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就是他自己。
2.学会在阴雨天气的时候有一个好心态。
3.既要吃肉,又要游泳。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新年到了,祝自己和所有的朋友新年快乐!所有的小目标都会实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