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公司的坏话

公司的坏话

作者: 贺凯驹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23:25 被阅读0次

    股神巴菲特的挚友查理·芒格有个方法论,就是反向研究:如果你想研究飞行安全,那最好先把飞机怎么失事弄明白。如果你想研究健康长寿,那就先把导致短命的生活习惯搞清楚。同理,如果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企业,那就应该把那些失败的企业是如何失败的搞清楚,然后避免。很可能,你成功的几率就成倍增加。

    我们特别喜欢听别人说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却很少有人喜欢听别人说他们是如何失败的。有趣的是,成功者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即使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说假话(如果是真话,那么这个世界成功者将不计其数),而且是真的认为。

    虽然我们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个一定能让公司成功的方法,但却找到了一些避免公司失败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些公司的“坏话”。

    1.过度相信调研和专家的意见

    我们在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后一般会得到一些专业的意见,这些专业的意见会告诉我们什么方向好,什么样的产品受消费者喜欢。那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这些调研和专家的意见来打造一个产品,就真的会卖爆吗?当然不一定。

    智能手机在研发出来之前,调研公司一定会告诉你非智能手机出货量很大,所以要大力研发和制造非智能机。可口可乐在研发新可乐之前,请了非常多的专家来品尝新口味可乐,他们都认为一定会大卖,结果上市短短不到三个月,却因为市场的强力抗拒换回了旧口味。

    很多商业专家并没有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很多调研也都充满了主观性。这个世上没有一个万能的药,即使有,也一定不是治你这个病的。

    2.信息不对称导致沟通不对称

    信息对等是双方高效沟通的要素之一,如果两个人获取的信息不对等,沟通结果可想而知。这里不仅仅指的是平常的工作过程中业务沟通,也包含了更高层次的认知沟通。有一句话叫“即使不能统一意见,也要统一认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员工对浪费没有概念,对花销没有概念,原因其实是因为管理者没有把“预算和花费”的关键信息传达到位。预算对普通员工来说就是数字,所以对他来说,花几十万和花几百万的感受是一样的。但对老板来说,通常几十万的差别能决定公司明天是否还能活下去。这其中的问题并不主要是员工,而是在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身上。管理者和领导者没有把关键信息告诉员工,没有传递为什么要节省预算减少开支,为什么员工要拥有同理心,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努力才能共赢等等。

    公司要裁员,也要体面的裁员。实际上在员工得知自己要被裁员之前,领导得首先保证已经有过两次以上的沟通,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即使是公司倒闭这种极端情况下,作为企业领导者,也应该与底下的员工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真诚的告诉员工为什么做出了如此艰难的决定,而不要对所有情况都无可奉告。

    所以,某种情况下来说,一场足球赛的胜利,基本上在比赛之前就已经决定。过程导致结果,如果过程除了问题,结果必然不会好到哪里去。千万不要让员工去猜管理层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即便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也要告诉别人为什么。

    3.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不作恶

    不作恶首先是一个社会对一个公司最基本的要求。即便是很多东西并不触犯法律,但也会深深伤害道德,例如百度的莆田系广告,权健的医疗诱导等等,再比如最近处在风口浪尖上的电子烟。不得不说,电子烟确实是个好生意(门槛低,利润率高、复购率高),但是不是个不作恶的生意,就得好好评估下。

    我们很多人作为从业者,也要考虑下自己是否在参与“作恶”,如果一个公司是干的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事情,例如通过不正当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的手机号,然后进行群发垃圾邮件和短信,不符合国家法律的超高利率的P2P贷款,以破坏公共资源为基础的违规广告制作,印刷等等。商业道德首先还是道德,一个没有价值观的公司,可能是一个优秀的公司,但永远不是一个卓越的公司。

    4.公司里悲观主义盛行

    纵观网络上,要问媒体最喜欢报道什么,当然是哪个明星又出了丑闻,哪个公司又落下神坛。但当这些事情出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却不愿意被大多数人消费。这其中的差别在于这个事本身跟你的关系有多远,如果跟你关系很远,那么你就愿意去消费它。但如果这个事情跟你关系很近,甚至在你身上,那么你就不会考虑去消费它。有意思的是,人们的本性在追求安全的同时,却又愿意在负面中寻找刺激。

    悲观主义者的典型特征就是每天垂头丧气,对未来充满畏惧,关注事情总是在不能做什么,输出信息总是告诉别人哪里不好。悲观主义者本质上是个保守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比较关注我没有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乐观主义者关注我还有什么,我还能做什么。常常看到很多创业者抱怨市场大环境不好,但回过头仔细想想,每一个好环境都有人赔钱,每一个坏坏境也都有人赚钱。

    所以说做个乐观主义者并不容易,但做个悲观主义者却非常容易。

    5.脱离第一线的消费者

    当企业逐渐开始脱离消费者,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远的时候,企业就会离失败越来越近。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企业管理层的人每天都在关心什么,融资、供应链、招聘、库存、盈亏、会议等等,我们再来看看消费者每天在关心什么,产品质量、性价比、售后服务、购买渠道、安全性等等。发现没有,我们每天的关注点和消费者每天的关注点是否有差异,这些差异会不会导致你最后失败?

    我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面猜测顾客的需求,我们每天在电脑前思考出街的广告。我们就这么有自信了解消费者吗?有多少企业会安排企业员工去销售第一线跟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有多少管理者和员工会主动跟进用户回访?最可怕的是,很多企业做出的产品,自己的员工也不会购买,难道大家都不反思吗?能否把员工是否购买自己企业的产品,加进产品上市前的测试规则中,如果连员工都不愿意购买你的产品,那你就得好好去思考下,你是否真的离消费者太远了。

    企业跟人类似,人一旦给自己画一个玻璃房子,营造一个海市蜃楼,就会活在美好的梦里。诺基亚到死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消费者抛弃,以至于约玛·奥利拉在公司被收购时说了那句让然潸然泪下的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6.公司官僚主义盛行

    当一个公司领取一件办公用品都要经过很多人层层审批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下公司被各种流程所困,而流程背后的透漏出来的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导致了资源流动性变的有指向性,所以最终导致了领导提拔的员工并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最听话的。KPI考核的时候不是看这个人工作成果好不好,而是看这个人是不是你的派系中的人。

    这样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整个团队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变成了选择性汇报,只汇报领导喜欢的那部分,而领导不喜欢的那部分就知而不说。最终团队所做的事情也就变成了只做对领导来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对公司来说重要的事情。

    科学的管理方法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不一定,因为即使再科学的管理方法仍然有“人的遮蔽性”在里面,例如我们更倾向于招聘跟自己相似的人,无论是校友老乡都比较容易获得我们的关注。我们更喜欢在团队里面支持自己的人,因为利益的流动性导致了支持你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无论是心理利益还是物质利益等等。作为管理者,我们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只汇报坏消息的小组,这个小组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整个公司的坏消息,然后在固定时间来统一处理。

    结语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公司业务蓬勃向上发展的时候,公司内部的问题会被公司业绩的增长掩盖下去,高速发展的后果导致来不及去关注和处理这些问题,但公司内部的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组织内耗严重(1+1的结果变成了远小于2),发展受阻。

    创业公司通常会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因为业务处于高速发展期,大家的精力和热情通常也都投入到对新事物的探索中去,并不会对公司内部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组织制度流程不规范等)。但一旦公司业务发展缓慢后,身边的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官僚主义,内部腐败,利己主义盛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等。

    不过这类问题一般来说也是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上面也说到,只要业务发展足够好,增长时间保持足够长,就能给你一个较长的缓冲期来处理这些问题。遇到问题,保持理性,找到最适合解决方法,还是那句话,我们虽然不知道哪些事情能让我们直接成功,但却知道哪些事情能让我们直接失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司的坏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qm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