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浅喜 微信|浅喜
配图|网络 编辑|纪昕
仿佛斑斓流光中,
忽远忽近的呓语。
又像粼粼水波里,
或浓或淡的思绪。
像琥珀玛瑙的纹理,又变化多端,法乎自然,这些斑斓迷离的纹理属于一种曾经失传的大漆工艺,这就是犀皮漆。
源起
犀皮,又名玻罗漆、虎皮漆或桦木漆。传统多用黑、朱、黄三色,据传世实物,也有兼用绿色及紫色的。
胎骨与其他漆器没有太大区别。做犀皮漆时,用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趁漆器半干时做出各种凸起的形状,待干后再一层层刷上颜色不同的大漆,积累到一定厚度,最后磨平。如此,高出的地方经过磨研,便露出漆层的断面,出现各种自然物象的花纹。
尚未打磨时,犀皮漆表面只是一种颜色,而且布满斑斑点点的凸起,乍一看甚至有些俗不可耐。而打磨开始,就好像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各种华丽的色彩和花纹渐次显露,仿佛一夜春风,万华绽放,斑斓夺目。
流传
明代黄成所著的《鬃漆录》记载:犀皮漆“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
文献有关犀皮漆的记载出现于唐代晚期,因而过去普遍认为犀皮漆工艺的出现不会早于唐代,直到1984年在马鞍山市发掘的三国东吴重臣朱然的墓中出土了一对轰动学界的犀皮漆耳杯,人们才有了新的认识。
到宋元时代,犀皮漆又有了巨大的发展,技艺日臻成熟,明清则达工艺的顶峰。明人杨明曾云:“今之工法,以唐为古格,以宋元为通法。又出国朝厂工之始,制者殊多,是为新式。于此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矣。
(清 犀皮漆书卷几形座)
徽州因盛产优质生漆,自宋代开始便有着繁荣的漆器行业至明清两代更是空前发展。在清代,犀皮工艺制作之器皿,小至匣盒,大到家具,品类繁杂,为清宫内廷贡品不二之选。
(明 犀皮漆漆扇形盒)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漆器工艺日趋式微,到了民国后期,珍贵的犀皮漆工艺竟然无人知晓,近乎失传!幸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身传统漆艺世家的徽州漆工俞金海,承继家学,勇于实践,历经多年钻研,终于将几近失传的漆艺瑰宝犀皮漆(波罗漆)工艺重新开发出来,这实在是国漆的一大幸事。如今犀皮漆已得到众多匠人的传承,走入寻常百姓家。
古人常有妙想,往往巧夺天工
值此初春时节,略作小词赞曰:
明窗净几,馨室雅器。
焚香伴手谈,泼墨抒胸臆。
知己数人,品茗诗书,
星点金辉,漆艺闪烁,不亦快意哉。
---- THE END ----
文章均由浅喜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允许|禁止商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