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中考市一模分析

2021中考市一模分析

作者: 秋之准备 | 来源:发表于2021-04-21 11:31 被阅读0次

一、积累运用

第3小题:古诗文默写

失分原因:第(1)题“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择”错写为“则”;第(2)题“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错写为“弼”“避”;将“士”和“世”甚至写成“土”。第(3)题“朔气传金柝”“柝”错写为“析”“拆”“折”。第(4)题“苔痕上阶绿”的“苔”错写为“台”,“阶”错写为“皆”。“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的“篱”写成草字头,“拭”错写成“试”“轼”。

改进措施:

1.强化背诵默写。

2.对古诗中的生难字,在学习时分析字的结构,帮助记忆的同时多写几遍。

3.加强对古诗词意思的理解,防止乱写。

4.把写错的字记在古诗的题目旁边,复习时强化记忆。

第4小题:名著阅读

答题情况:整体不错

失分原因:

①字体差。②不审题,大题要求任选其一,这一题包括两小题,两小题又各包括两小题 有学生把两小题都选一个做。③部分学生故事情节把握不好 。

第5题补写句子和病句修改 

1.得分情况:

平均得分0.7,得一分占大多数,满分较少。

2.失分分析:

第(1)小题失分原因:对段落内容理解不充分、答题时语言表述不完整。没有抓住“众多人不遗余力推进汉服文化普及的理由和汉服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2)小题失分原因:病句原因找不到或找错(同时两小题还有很多空题的)

3.改进措施:

①加强补写句子和病句修改的训练。②加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答题时注意文从字顺。

第6题:探究活动题

第6题(1)

1.答题情况:得满分的学生比较少,25%左右,得2-3分的学生占72%,3%的学生得了1分或0分。

2.失分原因

①字体不工整,书写不规范。②对材料内容理解不透彻。③不知道分点答题,概括和总结能力稍差,抄原文的现象比较多,特别是材料三,学生不能从现象看到本质,答案只是浮于表面,不深刻。

3.复习建议

①加强训练,在做类似的题型时,第一先让学生读懂材料内容。

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③多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要做到阅读,思考理解,表达相结合。

第6题(2):考查徽标的图文转换,用简洁的语言对河南老字号专用标识及寓意进行解说。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句通顺,80字左右。

本小题满分4分,最高分4分,最低分0分,平均1.48分。大多数同学是1-2分,满分的寥寥无几。

徽标要素包含图案和文字两部分,并且要合理答出寓意。学生作答时,都能看出“字号”、中英文字;部分学生可以看出形状是“鼎”,文字两侧的祥云图案。但“鼎”的寓意能理解为“一言九鼎”“诚信”的学生非常少,答成“鼎立中原”“历史悠久”“老”的居多。部分学生把整体外形看作“H”中间看作“n”,寓意为河南的首字母;还有部分学生看作“南”字,部分学生将宝盖头理解为“政府保护”,个别学生看为城门、两条河流等。少数学生把英文看成拼音,把祥云写成“筋斗云”“云彩”“云朵”“烟雾”“仙云”等。

失分原因表现为:

1.要素不齐全。漏写“鼎”和“祥云”的居多。

2.寓意不准确。主要答为“历史悠久”“政府保护老字号”“弘扬发展老字号”。

3.顺序不合理。要素随意写,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

4.语言不简洁,词句重复,并有抄材料内容的现象。

5.审题有误。把题目当做口语交际题写;直接解释老字号,抄材料第一句话。

6.错别字多。“鼎”字写不对的居多,“老字号”写为“老子号”,以及其他错别字。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类文本阅读

第8小题:作者是如何描写朱县长的?

本小题满分4分,最高得分四分,最低得分零分,平均分二分左右。

题干中的有两个关键词,“如何描写”与“人物形象”。第一个关键词告诉学生,回答的要点是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第二个关键词告诉学生,要结合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所以,答案应由描写方法、对应的内容、人物特点三部分组成。

主要失分原因:

学生普遍的错误是审题不严,只注意“人物形象”,忽略了题干中的“如何描写”。

只回答了描写方法,没有回答相关联的描写内容及人物特点;只回答了人物特点,没有回答描写方法及相关的描写内容;结合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但没有回答描写方法;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着重于棋艺的高超、恪尽职守、尊敬老人、谦虚、爱下棋,忽略了人物其他的特点;人物形象分析错误,主要表现在对“官迷”的理解上;没审清题意,只是概括了情节;分不清文体,有按议论文论证思路和说明文说明过程的答题模式回答问题;书写潦草,字不规范,书面太脏等,导致改题人看不清楚内容。

第9题:本篇文章语言简洁富有情趣,请结合第五段的内容进行赏析。

本小题满分为4分,仅有个别同学得了4分,很大一部分同学得了0分,平均分在0.65左右。

本题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赏析句子。从给出赏析角度(看修辞方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词语妙用、句式特点),未给出赏析角度(把握语言特点、分析表达效果、揭示深刻内涵)的角度分析答题。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只注意到了这道题干到后半部分,就是请结合第五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就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对这段文字进行了赏析,而没有注意道题干的前半部分是要从语言的简洁凝练,富有情趣,这两方面去赏析,没有答到点上。

2.写对了对偶修辞一点,但句子总结不到位,不能写出对偶句体现出语言简练的特点。

3.“者”这样的文言词语,学生看不到。

4.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趣的口语,学生找出来的极为少数。

5.误解题意,根本不知道此题让赏析的内容是什么。

6.有个别同学从修辞手法答出“借代”,虽然答案没有,我们认为也是正确的。

第10题:小说结尾看似戛然而止,实则意味无穷。请结合全文探究其妙处。

1.大部分学生对文章结尾突出、深化文章主旨作用有所感悟。

2.大部分学生对戛然而止的故事情节的理解有感悟。

3.只有极少数考生考虑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但对老者睿智爽朗的性格理解不到位。

4.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情节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几方面鲜有考生能理解考虑周全,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两点。

5.一部分考生答案写得很多,但让人不知所云。

6.还有一部分学生侧重塑造朱县长的人物形象,对文意理解不精准。

7.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格式化比较严重,只知道答题格式而不知道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二)实用文阅读

第12题:文本一是如何说明“京剧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程式”的?

本题考查的既有说明顺序,也有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回答此题,既要按文本介绍的先后顺序,也要抓要点,答出关键的四点内容。

本题满分4分,最高得分4分,最低得分0分,平均1.73分。

失分原因:

1.表述混乱,没有按照文本介绍的顺序去回答;还有按照全文的说明顺序来答题的。

2.问题理解有误,只概括回答,没有答出具体内容。

3.理解不全面,四点内容,只答出两点,不必要的内容写得太多。

4.审题不清,答成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还有按“记叙文”“议论文”回答的。

5.没有表顺序的词,而是用1,2,3,4小标来答题。

6.题没有看懂,答成第4段内容。

7.字迹潦草,书写错误,有漏字现象,导致表达错误。

第13题:结合文本一三,请在“戏曲新唱”活动开幕式上,以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为切入点,做一个简短的发言。

本题分值4分,平均分2.12分,学生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写成了对京剧的介绍,或者摘抄文中相关语句,没有以发言的形式答题。

2.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是发言稿,却没有按照发言的格式答题,缺开场“对听众的称谓和问候”和结尾。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一句话作答或者干脆空白,一点语文试卷普遍失分原因,字太小、挨得太紧密,在电脑上阅卷,太难认清。

3.大部分同学没有把握发言的好切入点“从京剧的传承和发展”来介绍,写的内容不符合题干要求。答题时要学生必写“答”字,发言稿前面一个“答”,建议不写。

4.要求有“100字以内”,结合答题卡的空白,说明答案的篇幅不能太短,很多同学写一行多,势必不能拿高分。

总之,本质上属于语言交际题,以往考试多出现在第一大题材料分析题中。既然是需要交际便一定要有开篇称呼语,其次,一定结合文本一文本三,最重要的是要结合题干的关键字: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在学习和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我认为失分原因首先在于学生读题不够细致,在题干中寻找关键字的能力减弱。其次,学生没有分分必争的竞争意识,这一题算低等难度,因为字数不够而十分,太让人遗憾。

三、古诗文阅读

第15题:翻译句子

此题满分2分,平均分为1.25分,学生失分原因:

1.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此句是一个省略句,部分同学 不  能补充出省略部分,语意翻译不完整,翻译为“头通鼓”和“二通鼓”;“竭”翻译为“没有了”

2.翻译句子不通顺;部分同学空题没有作答;还有少部分同学答非所问。

第16题:两个“未可”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小题2分,平均分0.89分,学生失分原因:

1.大部分同学对人物的分析总结不到位,学生只分析了曹刿的形象,而忽略了鲁庄公的形象,致使失分。

2.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如有学生写:曹刿聪明伶俐,他抓住作战时机。用词不当,指代不明。部分同学对人物的分析总结不到位,用词不准确,错别字较多。

3.还有学生审题不准!题干中的关键词是人物形象。有个别学生分析的是情感或者解释的是两个“未可”的意思。

4.字体太小或者太潦草看不清楚,用词不准确,错别字较多,本小题相对来说还是较容易得分的,但空白卷较多

5.学生浮躁了事,有不少学生写齐王,齐桓公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第17题:语段一二分别详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样安排?

此题满分4分,平均分为0.86分,学生失分原因:

1.详写的作用学生掌握得不太好,语段(一)中有学生写成为了和鲁庄公形成对比。还有的同学把详写的作用写成是“把文段(一)(二)的国君做对比”。而详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和突出中心。

2.学生答题时不扣题,答成“语段(一)写了…”应该为“语段(一)详写了…”。另外题目要求回答“分别详写…”而有的学生回答“两个文段都详写了…”。学生不会分析文章的详略,有很多学生写了“详写了作战过程”。语段(二)有很多学生没有读懂,详写的内容和作用表述得不清楚。

3.没有理清人物关系,写得乱七八糟。个别学生答非所问,或者干脆不写。还有极个别学生,把语段(一)中的鲁庄公写成了齐桓公或齐王,把曹刿写成邹忌。

4.得0分的不少,一种情况是空题,另一种是写上的内容不对题少部分学生看题不清,把18题的答案写在了17题上。

总之,本题4分,能得2分的不多,得4分的更是寥寥无几,0分的较多,而且学生书写仍是潦草的较多。

第18题:首联式如何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的?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没有写出首句是从什么角度表现战争紧张氛围的。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炼字、色彩对比等角度表现的。

2.部分学生由于粗心,答非所问,回答的内容没有按要求写(首句)。

3.部分学生答题中心偏离,没有围绕“黑云”“压”“摧”等词展现“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兵临城下”等中心展开内容。

四、作文

其一

这次作文是仿照2020中招试卷,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选取自己熟悉的点,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但学生的作文不理想,高分不多。

1.不会从材料中提取自己的观点,有的甚至读不懂材料,不能明确材料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有照抄材料、扩写材料、模仿“拉面哥”的事例再写个“烩面哥”之类的事儿,一样的故事情节,一样的品质,只是把“拉面哥”换成了“外卖小哥”“月亮馍奶奶”等等。甚至连价格3块钱都不会变。

2.有的选点与材料不搭,通篇只写母爱父爱等亲情之类的,或者写通篇景色;

有的自由发挥,没有任何界限,不知道材料作文应该要围绕中心,想到哪写到哪,有时候一篇文章可以写好多个话题。

3.有的从材料中提取了自己的观点,但不联系材料;有的联系材料了不知道依据自己的观点来引材料,而且大篇幅的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再添加一些已经知道的或不知道的内容,等到最后一段才点出自己的观点,好像是在凑篇幅。

4.就事论事,认识不深刻,只是看到了他踏实,保持初心等,并没有写到如何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又是如何保持本心的,只会表面谈,一笔带过“他是一个……的人”,不会分析,不会升华中心,作文很空洞。

5.大部分学生语言直白没文采,只叙事没波澜没情感,人物没有立体感,另外字体小,潦草的比较多。

6.有的学生过于偏激,或一味地批判拉面哥作秀,或一味地批判网络带货的弊端……不能全面看问题,看不到一个问题的本质所在。

其二

本次作文所给材料是有关“拉面哥”程运付的一段新闻采访摘录。写作要求是: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在评改作文时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大的问题是不认真看要求,或者说是审题不细致。大部分学生可能直接忽视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一关键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出现了许多“随意”作文:题目随意、立意随意、材料随意。有写个人成长的,有写感恩父母,有写冲刺中考的,有赞美逆行者的……甚至有抄平时看的小说、动画片中的内容的。仅仅体现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这些要求。忽视了前面还有个重要条件。不能围绕所给材料的核心去创作故事,严重偏题跑题。

有部分学生能根据材料展开,但浮于表面,泛泛而谈,极少能挖掘实质。作文题目随意,牵强,宽泛。还存在机械抄写材料现象。

没有作文题目,篇幅不够,字体不整,卷面不洁仍然存在。

其三

1.学生不知道结合材料悟主题。

2.学生不知道结合材料谈感受,编故事,发议论。

3.这样一位平常人他身上折射出的人格魅力是必须传递正能量。

4.有的主题明确,但内容是和材料脱离的,无厘头。

总之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材料作文怎么写。

其四

从所改试卷的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得分不高,分值集中在35-43之间。

现将作文评改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

1、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导致偏题作文的出现。

2、材料主题把握的可以,但是拟题目时候拟的过于宽泛,不具体。

3、写议论文文体的学生不知道要结合材料。

4、抄袭材料,改编故事居多,换汤不换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5、作文最基本的文从字顺都达不到,且涂抹现象较严重。

6、考试时间把握不准,有部分作文没有收尾。

相关文章

  • 2021中考市一模分析

    一、积累运用 第3小题:古诗文默写 失分原因:第(1)题“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择”错写为“则”;第(2)题“入则无...

  • 2022郑州一模释放了哪些信号

    2022年郑州市一模传递了哪些信号 郑州市一模试卷往往是当年中考的向标。今年郑州市一模传递了哪些信号呢...

  • 【中考真题】2021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附答案)

    【中考真题】2021年北京市中考地理试卷(附答案)。#中考地理 #地理 #地理生物中考 #中考 #中考真题 #中考...

  • 中考一模

    女儿一模成绩出来了,英语有进步,125分,语文正常发挥,政史差强人意,数学比自测骆驼卷高了5分,及格了,物化是我们...

  • 2021河南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之八研读名校题

    今天晚上认真收听学习了鼎成组织的2021年郑州市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卷分析及备考建议。 郑州市一模一直引领着...

  • 什么时候是个头

    从三月底开始,新课程结束考试,小一模,口语听力中考,一模,体育中考,二模,填报志愿,中考........ 什么时候...

  • 中考三天

    20210712记录宁越中考实况: 2021年7月10广州市中考(今年由于广州第二波疫情,中考推迟到今天。) 9号...

  • 中考一模在即

    昨天,班级群里通知这个月25~26号要举行普通高中一模考试了。 儿子的成绩一直忽上忽下的,去年期中考试考了年级第五...

  • 闭环思维,形式翻新,扎实训练 ——2021-2022中考一模考后

    闭环思维,形式翻新,扎实训练 ——2021-2022中考一模考后的反思与计划 王桂香 2022.4.25 考试当天...

  • 苟且·诗意·远方---市一模考试分析

    花残绿浓春已老,乘风扬帆正当时。为期两天的市一模已经结束,老师们在紧张的监考阅卷中,对这次考试一定做了一些思考和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中考市一模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wa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