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长一定有过早晨喊孩子起床上学弄得鸡飞狗跳的经历。场面往往是这样的:"xxx,起床了好不好!这是我最后一次喊你了!......你怎么还没吃完早餐啊!还有5分钟就错过校车了!
《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认为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大人们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向孩子提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
孩子们常常不回应家长的要求,但孩子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是当你在给出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
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应着重于情形的需要。选择和责任直接相关。
年龄小的孩子缺乏能力承担很多的责任,所以给他们的选择应该更加有限。年龄大的孩子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因为他们能够为自己的选择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
例如,在晚上就寝时,对年龄小的孩子,你给出的选择可以是现在上床还是等五分钟后。对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完全让他们自己负责选择上床时间,因为他们还对自己第二天早上按时起床去上学负完全责任。
如果孩子们不想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别的什么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47890/8009bd98f273990a.png)
如果这个“别的什么”是你能够接受的,那很好。如果是不能接受的,你就说:“那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一遍你给出的选择,以及“你来决定。”
孩子们对很多事情不能有选择,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业。家庭作业需要完成;但你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诸如他们愿意什么时候做作业,比如放学以后马上做,晚饭前做,或者晚饭后做。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给孩子建立日常惯例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当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
建立日常惯例表的第一步,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抄到(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一张表上。
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
建立日常惯例表的第二步,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
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接下来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当孩子们遵循早上的惯例表(你们可以另做一份早上的惯例表)时,头天晚上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能消除第二天早上的一些麻烦。
如果他们头天晚上就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摆好,他们就不会因为最后一分钟还找不到衣服而发脾气。另一项应该在就寝前完成的任务,是让孩子头天晚上就把要带去学校的学习用品准备好,这会让早上更顺利一些。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由此带来的一项额外好处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并且会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最后,真正的管教来自于内在的控制(自律),而不是外在的控制(由别人施加的惩罚和奖励)。惩罚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是为了施以责难、羞辱和痛苦。
正面管教的前提是以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保持尊严和尊重为基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