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体验:感觉做了很多事情,但总感觉在哪个领域都不太突出,用功再多都仿佛原地踏步,难以跨越质变的那条线。
在最近看到身边不同人把擅长的事情做到不同量级的时候,我会自我拷问: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愿意并且可以投入去做的?在期盼拿到结果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我想,无论做什么事情,真的做到了很自然地获得量级增长(比如从埋头做事到把价值传递到更多人手里、曝光量陡然增加获得大量流量、链接资源的能力翻倍、从免费到实现变现等等变化)时,就算「拿到结果」了吧。
那么“拿到结果”之前,我们该做什么呢?
我觉得可以做几点:
1、忘掉比较,跳出标准答案的框架,听从内心指引。
决定去做什么事情,并不是看见张三做得好就跟风,听到李四说容易就模仿。
最应该做的应该是真实地沉浸在生活里,感受自己做什么事情比较开心,做什么事情会比别人更轻松拿到同样结果。
可以尝试放下头脑的评判和标准,去感受那件让你“冲动”的事情,那件事很可能就是结合天赋与热爱的所在,也是可持续的必要条件。
当然,理性层面也可以借用工具:梳理过去的“生命河”,找到你认为给你带来最大能量的事情,再挖掘背后真正打动的点是什么。
2、持续获得高质量的输入。
有时候没结果,可能是方向没对,也可能是拿到质量太低的信息,导致跨的步子太小。
《一年顶十年》里也有提到,快速成长很重要的经验是:买贵的课,跟有结果的牛人学习。
如果上过免费课程和付费课程,大概都能对知识密度的差异有明显的感知。
一分钱一分货,大部分时候在知识领域也不假。便宜的课不一定差,但贵的课好的概率更大。
而跟随牛人学习就更直接了,站在对方的认知维度上,借着对方的肩膀看高维思考是怎么运作的。
这都是指向尽可能靠近高质量的经验的方式,去学习其中的核心,奔向结果。
3、持续稳定地输出。
另外是持续写作、讲课、实战,三者缺一不可。
尽可能掏空自己所学,写出去,表达出去,既可以让更多人看见,又可以检验自己的吸收成果。
讲课也同理,可以讲出来意味着有跟用户对话的场景感,真正要在人前表达时也比较容易言之有物。
实战则是学到一个东西,要在最后问自己:
1)学到了什么可以用得上的内容
2)列践行清单:打算根据这些内容做什么事情?
然后就可以着手去行动了,而不是等所有要素具备才开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当你把东西推出去,才有可能得到反馈,获得更快的迭代速度。
比起“好”,“持续稳定的好”更重要。
比起紧盯“结果”,在正确的方向上使力,更容易到达目的地。
短短 2021/12/07
🪐
“持续耕耘,赞赏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