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泰山难道不如林放懂礼节?

泰山难道不如林放懂礼节?

作者: 马潇豪 | 来源:发表于2020-07-25 23:10 被阅读0次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

第一种:夷狄之地尚且有君王,华夏正统之地,反而无君无父。

就孔子所处时代背景而言,周天子失势,甚至连鲁国的国君,都已经被家臣架空,政治混乱。

反观当时作为夷狄之地的楚国,吴、越,国君却有威严,能够掌控国家。

所以孔子感叹,华夏已经没有君主了。

第二种解释:夷狄之地,即使有君王,也比不上华夏没有君王。

中华乃是礼义之邦,文明昌盛,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而夷狄之地没有文化可言,就算有君主,也比不上华夏之地没有君主。

这种说法,大概是五胡十六国期间,汉人学者接受不了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覆灭,而开始有此主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学生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旅是祭祀祭告的意思。

祭祀泰山,按规矩——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境内山川。

泰山只有鲁君有资格祭祀,况且泰山地位特殊,一般是天子来祭祀泰山,鲁国国君,没有重大功勋,都不能去祭祀。

季氏祭祀泰山,不仅是僭越了鲁君,更僭越周天子,在当时实属大逆不道。冉有是季氏的家臣,也是孔子的学生,所以孔子问冉有能不能阻止季氏。

上文将林放问礼之本,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泰山为五岳之尊,季氏根本不应该来祭祀,这样的道理林放都都,难道泰山山神不懂?

季氏去祭祀泰山,不是乞求国泰民安,而是妄图自己有凌驾周天子的权势,并不把泰山放眼里。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凌驾别人之上的权势与尊贵,考公务员,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如此。

公司里,作为员工的上级,作为老板,总会觉得自己比别人高级,比别人厉害。于是对下属颐指气使,肆无忌惮。

在职场上,希望我们都能记住一句话——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相关文章

  • 泰山难道不如林放懂礼节?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 第一种:夷狄之地尚且有君王,华夏正统之地,反...

  • 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吗?

    今天我学到了: 原文“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吗? 一、本章要点: 1、 面对学生的...

  • 《论语》40-41  神明不昏 君子之争创造新价值

    40,“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41,“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 —————— 连林放都知道季氏的做法不对,难道泰...

  •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原文】 3.6 季氏旅于泰山①。子谓冉有曰②:“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泰山不如林放——论语贯通58

    前面讨论了礼实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是一种文明的传承,那么礼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讨论。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

  • 论语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 八佾第六章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将要祭祀泰山。...

  • 《论语》八佾6-曾为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 八佾篇(六)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翻译季氏要去祭泰山...

  • 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旅于泰山。“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山难道不如林放懂礼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ev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