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扶木、扶桑、乌(三)
大禹昆仑
字数 958 · 阅读 2962019-02-11 23:03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四百九十七:扶木、扶桑、乌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20年9月25日
为了搞清《山海经》中的“扶桑、扶木、乌”,我先后写了《山海经之扶木、扶桑、乌》及《山海经之扶木、扶桑、乌(二)》两篇文章。破解了“扶桑、扶木、乌”之后,总感觉《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扶木与乌”的描写似乎有那么一点不对头,之后我又反反复复研读了《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关于“扶木、乌”的描写,并搜集了“扶桑国”墨西哥温泉谷周边地区的影视资料,最终对《山海经大荒东经》关于“扶木、乌”的描写有了全新的颠覆性认知。
1.扶桑
关于“扶桑”部分,之前的破解完美无缺,非常正确,确定“扶桑”就是墨西哥最著名的龙舌兰。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的“扶桑”如下:
在《大荒东经》中又称“扶桑”为“扶木”: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两段经文记述的都是“汤谷”这个地方,故“孽摇頵羝”上的“其叶如芥的扶木”就是指“扶桑”,两者指的是同一种植物。
生长“扶桑”的具体地址为“孽摇頵羝”地区。
“孽摇頵羝”,之前我已破解就是墨西哥著名温泉谷地区,见我的《山海经之孽搖頵羝》一文。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孽搖頵羝四字金文象形图形及对应的墨西哥温泉谷地区图形如下:
“汤谷”
“温源谷”
那么这个温泉谷上面的“其叶如芥,柱三百里的扶木(扶桑)”到底是什么植物?
“扶木即扶桑”。
《海外东经》与《大荒东经》两段叙述中明确“孽摇頵羝上的扶木”即为“扶桑”,并且说此植物的叶子形状如芥菜,树木外形如桑树一般。
由于已经破解“孽摇頵羝”为墨西哥地区。
那么这个“扶木、扶桑”一定是墨西哥最具特色的植物。
大荒东经中说“其叶如芥”。芥叶如下图:
“柱三百里”是说此植物像柱子一样,遍布三百里方圆。“扶木”指此植物是树形植物。“扶”、“桑”都是形容此植物的具体形态。
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扶、桑”,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扶木、扶桑”的外形特征取自“扶、桑”二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图形,及“其叶如芥,柱三百里”的文字描述。
“扶、桑”二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对二字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根据上述破解的“扶木”、“扶桑”的外形特征,结合“其叶如芥,柱三百里”的文字描述,以及“汤谷上扶木”所处的墨西哥高原沙化地区。在上述地区寻找符合特征的植物。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确定墨西哥最著名的植物“龙舌兰”就是要破解的“扶木、扶桑”。见下图:
“柱三百里”
“其叶如芥”
综述,“扶木”、“扶桑”这个山海经中最著名的植物,它就是墨西哥最具特殊的神奇沙漠植物“龙舌兰”,它的叶子长长的,一片一片形状如同芥菜叶。当它处于八年花期时,长出一个个的巨大的花芯出来,远看如一个个柱子在那里矗立着,形状如同桑树一样,布满了沙漠地区。
龙舌兰(agave)是一种仙人掌科的植物,植株高大,叶色灰绿或蓝灰,开花周期长达数十年,花序高可达7至8米,花后植株即枯死,所以也被称为“世纪植物”。
2.乌
前面已经破解“扶木”就是“扶桑”。那么为什么还要单独破解“扶木”呢?
实际上仔细研读了《大荒东经》关于“扶木”的描写后,发现短短的几十字文,竟有两个“扶木”,
第一个“其叶如芥的扶木”可以肯定就是“扶桑”龙舌兰。
紧接着又叙说了第二个“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对第二个“扶木”的描写显得极其怪异,“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是说一个太阳刚到了,另一个太阳就出去了。这种荒诞离奇现象在自然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之后我又无数次研读这段文字,最终终于搞清楚了这段话的原意,原来这是又一处“抄译错误”!
其实“日”是抄译错误,这原本是个“乌”字,
“乌”字金文象形图形:
“日”字金文象形图形:
将“乌”字人为破损、做旧,得到如下图示:
对比一下“日”字象形图形,
可以看出破损后的“乌”与“日”字金文象形图形十分相似。
“日”怎么可能有两个呢?这个“日”应该就是“乌”字,与后面的“皆载于乌”形成前后呼应,完整的叙述了“乌”这种鸟在“扶木”上进出的景象 。这样这段经文就通畅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乌方至,一乌方出,皆载于乌。
那么这个“乌”到底是什么鸟呢?
由于已破解了“孽摇頵羝”是墨西哥高原地区。
根据我破解的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要想破解“乌”,须先破解其外形特征,“乌”的外形特征取自“乌”字金文象形图形。“乌”字金文象形图形如下:
乌字金文图形有多个,到底哪个乌字是哪?
对“乌”字金文象形图形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乌”所处的“孽搖頵羝”地区为墨西哥温泉谷上的荒原。
根据“乌”所处荒原干旱稀树环境,在上述地区寻找符合特征的鸟。经过搜索、比对、分析,最终确定墨西哥吉拉啄木鸟就是要破解的“乌”。见下图:
“皆载于乌”。
吉拉啄木鸟介绍(网络):
吉拉啄木鸟是属鴷形目啄木鸟科的一种中型啄木鸟,身长24厘米,雄鸟头顶具红帽。分布于北美地区和中美洲,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北美洲索诺拉沙漠提供的分散的树木或巨形仙人掌的环境中。杂食性。动物菜单中包括许多种昆虫:蚂蚁,甲虫,蝗虫,昆虫的幼虫。也吃一些蠕虫、蜥蜴以及幼鸟和蛋。植物类包括果实和种子,如仙人掌水果,浆果,谷物,种植园的水果。
中文学名
吉拉啄木鸟
拉丁学名
Melanerpes uropygialis
形态特征
吉拉啄木鸟是一种中型啄木鸟,身长24厘米,翼展41厘米,体重51-79克,寿命7年。头、喉咙、前胸和腹部棕褐色。上体背部、翅膀、尾巴由黑白两色组成波浪状横纹。白臀,尾上覆羽黑而稀疏,尾巴和中央尾羽黑色。雄鸟头顶具红帽。雌鸟嘴短,头上没有红斑。幼鸟比它们的父母体羽深。上体更近似羚羊色。肚子是苍白色的[1] 。征服沙漠钢刺的吉拉吉啄木鸟。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要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水,它们把目标放在被称为北美巨人柱的仙人掌上,这种仙人掌垂直的主干高达15米,重达数吨茎干具有极强的储水能力。
吉拉啄木鸟
栖息环境
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北美洲索诺拉沙漠提供的分散的树木或巨形仙人掌的环境中。也见于更湿润的地区,如沿河流的一排排树木、亚热带森林和种植园。在海拔1600米的高度内是它们活动最多的区域。[1]
吉拉啄木鸟
生活习性
这是一种生活在沙漠中的鸟,因为它发出的噪音很大,最容易被观察到。它们寻找食物及和栖息一般在树木的顶部,仙人掌和灌木地上。当它在冲突中感到危险时,它会晃动头部和身体以达到平衡。是一种主动攻击性很强的鸟类,特别是攻击蜂属、八哥。大多数攻击的半径范围在40至50米内。以空洞为巢。在育雏期间,家庭以团体形式仍然在其领土上一起生活,直到幼鸟长大或驱走父母,或被父母驱散。杂食性。动物菜单中包括许多种昆虫:蚂蚁,甲虫,蝗虫,昆虫的幼虫。也吃一些蠕虫、蜥蜴以及幼鸟和蛋。植物类包括果实和种子,如仙人掌水果,浆果,谷物,种植园的水果[1] [2] 。吉拉啄木鸟在仙人掌上打洞,给自己的宝宝建造一个凉爽的居所。走鹃在地面上奔走寻找昆虫和蛇[3] 。古拉啄木鸟更喜欢经年累月自然风干的坚固仙人掌洞,一旦找到这样的可用的洞穴,它们就会很快地以极大兴趣占据下来[4] 。
吉拉啄木鸟
分布范围
分布于美国加州(帝王谷、科罗拉多谷低地)、内华达州、新墨西哥州,墨西哥哈利斯科州、阿瓜斯卡连特斯和 下加利福尼亚州。[5]
吉拉啄木鸟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从4月开始,并持续到6月。第二窝可能在7月份。由雌雄同时营巢在仙人掌、棕榈树桩或树木上,高度可达地面10米以上。通常产卵3至4个枚,最多6枚 。卵安置在仙人掌的洞穴里。双亲共同育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本地种吉拉啄木鸟在仙人掌里挖洞筑巢,而入侵的紫翅椋鸟(Sturnus vulgaris)抢占了吉拉啄木鸟的巢穴,造成吉拉啄木鸟的繁殖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吉拉啄木鸟的种群没有重大问题,还没有采取特别措施保护它们。[1] [2]
吉拉啄木鸟
雄雌吉拉啄木鸟共同筑巢抚育幼鸟,一只鸟飞回来,另一只鸟再飞出去寻找食物,正所谓“一乌方至,一乌方出”。
3.扶木
破解了“乌”之后,那么“皆载于乌”的扶木是什么?原来这种植物就是墨西哥大仙人掌。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大荒东经中第一个“扶木”是抄译错误。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第一个“扶木”应该是“扶桑”,
“桑”字金文如下:
“桑”字破损做旧后得到如下图示:
与“木”字金文几乎一模一样。
由此可以推导出第一个“扶木”实为”扶桑”,可能因为破损而被误识认为“扶木”了。
至此,可以确定“扶桑”与第一个“扶木”是指龙舌兰,而第二个“扶木”是指墨西哥巨仙人掌,而“乌”则可以最终确定就是墨西哥吉拉啄木鸟。
大荒东经这段应改为: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桑,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乌方至,一乌方出,皆载于乌。
编辑于 10-14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