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我上高中二年级,那是我的学习、生活开始走上正轨的一学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以往度过的每一个班里,总会有几个特别优秀的人,也总会有几个特别调皮的人。这些人算是我们班里的主角,他们日常的举动往往也影响着班里氛围的变动。嗯,似乎很多群体的内部也是这样的。而高二以前的我,在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都很一般,几乎是在过着跟随大部队上课,跟随大部队下课的日子。那时的我在我们班里的存在也一如电视剧《圆月弯刀》中的古天乐的那般平平无奇。
这样的生活没有看点,这样的人就不配当主角?是的,生活毕竟是写实的,在你真正“存在”之前,你几乎就是“不存在”的。
幸好。青春期毕竟是一个躁动的季节,即便我是在一天一天又一天地过着迷糊的日子,但冥冥之中的我也感觉自己应该是可以做点什么改变的。
这晚上完自习课后,我并没有跟随着大部队回宿舍,而是一个人独自走到了篮球场边的草地上,闲坐了下来。一下看着手机上并无新消息发来的QQ列表,一下又看着暗淡的篮球场上三三俩俩的人儿。感觉自己很无力,也很孤寂,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一晚距离我高一结束还有17天。
人生有些时候就是很奇妙:愁眉苦恼间的灵光一闪--既然要改变,那就改变最需要改变的部分好了。
“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历史、地理、化学、物理、政治、体育、音乐、书法。”我的手指随着我的自言自语而划算着我们每周所需上的科目。老子是个正常人,老子什么科目都学不好?不可能的。
这就拉开了我为期十七天的奋斗的序幕。
基于高二的我所选的是文科班,加之我在初三时期某次的年级考试中也有过历史单科成绩排在全级第一的壮举,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决定将历史科作为一个突破口,让这一部分先优秀起来。
哈哈,这让我想起了就兴奋。确实,在当时迷糊的时期里,这是一个实在的想法。凭着一鼓作气,我开始着手整理课桌上的历史科资料,按着点线面的思路复习,一遍,再遍,再一遍......
我后来回想还是觉得那十几天有点不可思议,即使当时过得很充实。
高一期末考试后的第五天,学校让我们去领分数条。那分数条让我伤感之余也带点惊喜,意料之中的是,我的整体成绩一塌糊涂。而意料之外的是,我的历史成绩排在全班第一,全年级第四。
和一些励志故事里的情节一样,这成为了我日后能够阳光发展并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重要铺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