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端午节回老家了一趟,一大家人欢聚一堂,有开环大笑的时刻,也有小阴云环绕的时刻,就像端午节的天气,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雨水淅沥,主要呢体现在沟通上。家人之间没有了任何防备,说起话来就毫无顾忌,能说的,不能说的,合适的,不合适的话完全不经考虑,直接喷薄而出了。就连我自己,平时跟儿子,老公,婆婆说话还是挺注意方式方法的,可是回到家跟姐妹们聊天就无所顾忌了。有些话一说出口就觉得不该说,或有失偏颇,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没有及时打住。今夜想起来,我发出过一些语言暴力,也受到了一些语言暴力的袭击。

比如我上次带回去的河南特产胡辣汤,被小妹说不好吃,不好吃也就算了,毕竟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我也是想让家里人尝尝鲜而已。结果妹妹说那东西吃不得,有很重的味精味,我说不是味精,是胡椒粉,她马上又补刀一句,胡椒粉是添加剂,吃不得的。求问我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哎,只觉得词穷无力回复。
再比如,昨天在妹妹们的美容店,大妹打电话给老妈,让她别做晚饭,一起出去吃,二妹马上来一句,“假惺惺的干嘛,又不早说,现在他们在家肯定都吃了”。看,还没弄清缘由呢,这句话突然冒出来,姐妹俩不免要争执几句。
今天上午,我们4姐妹聊了一下美容院发展的事,小妹说大妹思维低端,没有老板的格局。大妹反问她,什么是思维低端,什么才是真正的格局。我又在旁边说教:“别被那些乱七八糟的加盟追着跑,你们要想想如何做线上,做社群。”小妹也来一句:“想得都蛮好,在我们美容店不现实的。”
我发现我们之间的说话模式好多年来一直都这样,这两年我们偶尔结伴听听樊登读书,疫情期间我帮她们建顾客群,做了一个多月的分享活动。那段时间,因为都需要分享,尤其是关于情绪管理,家庭沟通方面的话题,我们有密切的学习和讨论,大家彼此也都鼓励着前进,对语言沟通和情绪抒发有更多的感知力。断了几个月之后,又回到了起初的状态,随便说话的状态,我不知道她们仨有没有去反思这个问题,更多的我想大家都习惯了,习惯到几乎失去感知自己所说的话和对方的感受的状态。而我呢,虽说感知到了,但却没有及时作出调整,而是加入了大家的情绪大潮,随波逐流了。
该反思反思了,做一个有觉察力的自己,不管在家里还是家外,不管对家人还是外人,都应该保持觉知,远离语言暴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