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背后的反思

作者: 幽梦200504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6:47 被阅读3次

    昨晚看了一篇文章《17岁少年跳桥身亡:有些父母不杀人,但诛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千言万语在脑海里、内心里涌动着,必须要写下点什么来平复一下心情。

    (考虑到简书投稿的限制,文章内就不放链接了,可自行到微信公众号搜索查看,或是在本文的评论区查看)

    自我回顾

    反思自己昨天的总总思想反应,有种后怕;又对文中父母堪比家暴的语言暴力感到异常愤怒。

    论文今天就要定稿,下周还要考试但我现在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复习,自己会自我施压,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去做,时间很是紧迫,加上嗑论文的过程中,很压抑很焦躁(严重怀疑我是不是正处于一个月情绪比较暴躁几天),就会对生活上的一些细小的事情放大很多,父母的几句闲言碎语就会在焦躁的心情上雪上加霜,很想放声嚎啕大哭表示反抗,会冒出一些逆反心理,通过伤害自己让来伤害对方的恐怖念头。

    很快这种念头就会被自己压了下去,但回想一下真的很可怕,哪怕一瞬间,虽然没有很强烈但是也表明我当下的心情有多么糟糕。

    也好在父母的话语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过分的重复强调,不然当下的我可能真的会崩溃。

    现在回想一下,确实人在某一时刻做出的某一个冲动举动真的很没理性。当下的某个情形,感性超乎理性,理性被感性覆盖埋没,哪怕一秒钟的时间,所做出来的某个冲动行为真的很可怕,那是当下的自身也无法控制的,因为那一刻已失去理智。

    就如《17岁少年跳桥身亡:有些父母不杀人,但诛心》文中,案例一母亲对儿子的责斥,儿子在5秒短短的时间毫不犹豫跳桥自杀;案例二泰国父亲的暴力语言,儿子在其转身瞬间对着自己脑袋扣动手枪……

    事情发生时都只逞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口快,把毕生最难听的话语骂出口;逞这一时手之快,做出了最为失理智的冲动行为;也就是逞这一时之快,后悔莫及的相互双方的一辈子。

    身边例子

    不巧,在这个月中,我也遇见到这样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到小卖铺买零食,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年龄约摸在4-5岁左右,是兄妹关系。原本是一件很欢乐的事情,最后却是那样的收场,也是把我吓得一愣一愣的。

    在旁边观察着他们的我,在他们的言语中了解了大致情况。父亲中午的时候给大儿子买了一瓶饮料却没有妹妹的份,因为大儿子把饮料带到妹妹面前喝,导致妹妹闹情绪了一整个下午。现在父亲为了安慰妹妹,带着哥哥和妹妹再次来到小卖部给妹妹买饮料。

    然而,来到小卖部,最兴奋不过的要数小男孩了,很开心的在一边挑着零食,手舞足蹈的想要与父亲分享;然而另一边的父亲根本没有空理会,反倒是妹妹因为没有在冰箱里找到喜欢的饮料而嚎啕大哭起来。父亲抱着妹妹又是安慰又是推荐别的饮料都无法安抚妹妹的情绪。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突然转移目标,把小男孩臭骂了一顿,是的,没有说错,就是臭骂,我在一旁也是吓了一跳。父亲大声斥骂小男孩假精(常形容一个人爱炫耀、显摆),要把饮料带到妹妹面前喝,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责斥,还打了哥哥两个屁股墩,好像要以痛骂臭骂哥哥一顿的方式来安抚妹妹的情绪。最后给妹妹买了两瓶娃哈哈,妹妹的情绪被安抚下来了,哥哥反倒委屈的哭起来。哥哥刚开始的好心情一扫而空,选着零食时莫名其妙被打被骂,原本很晴朗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零食说不给买就不给买,哥哥在哪欢喜挑了半天的零食一样也没给买,反倒是父亲口无遮拦的臭骂。

    看着父亲抱着妹妹走回家,还时不时回头继续骂哥哥,哥哥当时情绪也崩了,哭着跑回家,哥哥跑在前面,跑过公路的时候把在一旁的我们都吓了一跳,心里一颤。然而他父亲并没有看出很担心,仍继续在大声责斥,粗口也没少过。

    这种当面对着自己儿女骂粗口的行为我还真是第一次遇见,非常想不明白作为一位家长怎么可以对自己的亲生孩子骂出如此难听的话,就像这孩子与他有深仇大恨似的。

    当看到文章中的案例二,那位泰国父亲辱骂孩子的时候竟然还掏出了手枪时,我更是无法理解了,这到底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这可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啊!竟然看不顺眼,当初为何要把孩子生下,孩子不是父母发泄的对象,看不惯孩子身上的陋习,最应该反省的是父母自身!

    想到王潇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里说的一句话:

    尽然当初是我选择要生下你,你的基因都是我给的,你的启蒙教育又是我做的,那么现在我因你而生的气就是我选择生你的代价。

    而且,家庭存在着多代传递的过程,在原声家庭里的亲子关系不好,将会影响 下一代的亲子关系。

    《原生家庭》里对“多带传递过程”的介绍如下:

    多代传递过程:

    任何一个家庭的情感过程都是从上一代或上几代传递过来的;同样,他们也会传递给下一代。一个家族的情感过程或分化水平,通常可以追溯到很多代。

    根据多代传递的理论,如果家庭中的孩子出现问题,那么问题不应该只归因于孩子,同样父母也不应该单单成为受指责的人,一个家庭的问题通常是多代传递的结果。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家族中的所有成员既是接受者又是传递者。

    同理,在一个家庭里面,父母总是对孩子骂骂咧咧,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又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而一般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人,家庭内部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都不会很好。

    后知后觉

    昨晚看完了这篇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也想要表达的很多。认为文章中轻生的少年们的冲动行为,并不能仅仅认定为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弱。因为我们不可以忽视处于少年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那股年轻气盛的朝气,这股朝气给少年们往前奔跑的勇气的同时,也会带去一股脑热的冲动。

    当感性的情绪灌满脑袋,就会在短暂的时间内丧失理智,做出一些过激的冲动行为。

    也正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那股朝气,他们更加叛逆、更加懂得好面子,更加想要在短时间内赢得大家的支持,然而,父母过激的言语,毫不留情面的辱骂责斥,任任何一位成年人都无法承受,更何况是年轻气盛的少年。

    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回头想想我在这激动个什么劲?后知后觉,我的情绪是不是被文章作者的言语给影响到了。

    冷静想想,文章很可能存在为了获得阅读量、点击量而夸大言辞,图片、动图又或充满感性表达言语中,都会直接吸引读者眼球,当我们发现自己情绪很激动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警觉了。

    最后附上一句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言暴力背后的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t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