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晋名胜
太原:大唐名相狄仁杰与白云寺(1)

太原:大唐名相狄仁杰与白云寺(1)

作者: 2018栏杆拍遍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09:44 被阅读6次

             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位于今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处的红土沟口。在太原市诸多的十方院中,白云寺以其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被列为十方院第一

            关于白云寺的得名,还有一个在当地流传千年的故事,与唐代著名宰相狄仁杰有关。狄仁杰的故乡在今白云寺的西南边约2公里处的狄村。传说有一年夏天,天气酷热,骄阳似火,狄仁杰回家乡探亲,路经太原一古寺时,便下马休息、乘凉。走进寺内,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下有一石桌,上面已摆好一盘棋,一位老僧在树下打坐乘凉。狄仁杰欲向老僧借伞遮阳,老僧指着棋盘对狄仁杰说:“家有家法,寺有寺规,想借本院的东西必须在棋盘上战胜出家人。”狄仁杰一向爱好下棋,闻言欣然应战,便和老僧对弈起来,经过三十回合较量,老僧招架不住狄仁杰的“马后炮”,推枰认输。当狄仁杰一行准备离寺上路时,老僧并未给他拿伞送行,而是说:“施主放心前行,路上自有人替你撑伞遮阳。”狄仁杰等走在路上,并没有人来撑伞。但没有被阳光暴晒,原来在他们头上有块白云一直跟着他们飘浮,恰似一把“天”字号的大伞替他们遮太阳。这时狄仁杰才意识到老僧临别时所说的“路上有人替你撑伞”这句话并不是戏语,因而他断言:古寺的老僧道行非浅。当狄仁杰一行将要走进狄村时,头顶上的白云不跟他们飘浮了,而是孤零零地停在红土沟上空,令人不得其解。原来狄仁杰之母前几天得重病时曾在观音菩萨前许了愿,病愈康复即重建观音堂、再塑金身。现在狄母病已痊愈,正准备选地建观音堂。狄仁杰听后,当机立断将观音堂建在白云之下的红土沟。

             现今的白云寺就是由这座观音堂上屡加扩建而成的,最近一次整修是1993-1998年间进行的。 2002年,在广大信众的鼎力襄助下,白云寺重新修葺了“西方三圣殿”,新建了“东方三圣殿”、“往生堂”等殿宇。它和向北不远的“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寺西南约2公里的唐朝名相狄仁杰故里“狄村”、为保护狄仁杰之母所植槐树修建的“唐槐园”,构成了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及广大游客踏青冶游、怀古凭吊、拜佛进香的理想去处。

             下图、 白云寺山门 门额:南十方院    白 雲 寺

                        白云寺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寺庙免费对信众及游客开放

    下图、白云寺天王殿    天王殿座落在二层,通过18级台阶,才能到达殿门。台阶分为左、右二部分,中部嵌有巨型丹陛石,刻有九条蟠龙,雕工十分精美。

          下图、天王殿丹陛石 

            下图、白云禅寺平面图

          下图、  天王殿 简介

    下图、白云寺第一进院落东侧大殿一层是“法物流通处”,二层为白云寺“素餐厅”。殿前阶下是一座关羽骑赤兔马手执青龙偃月刀的戎装雕像,这样大型的关羽雕像在太原其他关帝庙中很少见到。关羽在汉传佛教中,是护法伽蓝,也是民间供奉的武财神之一。

         下图、这是在天王殿东侧的钟楼处俯拍的关羽雕像,以寺院红色外墙为参照物,估计此雕像的高度应在5米左右。

           下图、天王殿南墙上的雕龙漏窗

    下图、天王殿居中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 (又称弥勒菩萨)

    下图、天王殿东侧的“南方增长天王”塑像

    下图、东方持国天王 塑像

          下图、天王殿西侧的“北方多闻天王”塑像

           下图、西方广目天王 塑像

    下图、弥勒佛后面的护法神韦驮塑像

    下图、这是白云寺的第二进院落主殿堂“普光明殿”

                  对联: 有意焚香何必远朝南海     存心为善此处即是灵山

          下图、市级文物白云寺保护碑

    下图、《普光明殿碑记》 一九九六年立(碑文未录)

           下图、此碑立于普光明殿旁,因年久风化文字多数已漫漶不清。

    下图、 普光明殿内供奉的是三十三观音像之首“龙头观音”坐像,右为善财童子、左为小龙女立像。

    下图、这是观音右手侧(背靠西墙)的6尊罗汉塑像。

    下图、这是观音右手侧(背靠北墙)的3尊罗汉塑像。右侧共9尊罗汉。

    下图、这是观音左手侧(背靠北墙)的3尊罗汉塑像

    下图、这是观音左手侧(背靠东墙)的6尊罗汉塑像。两侧共18尊罗汉。

            据说此殿的“十八罗汉拜观音”塑像是国内独有的。这十八尊罗汉是: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下图、这是普光明殿西侧的西配殿“祖师殿”,殿内供奉禅宗初祖达摩、六祖慧能、百丈怀海禅师、常八十塑像

            关于禅宗初祖、六祖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这位百丈怀海禅师,声名不如前二位,但他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革命家。他与马祖师徒二人建立了丛林制度、建立了禅堂,设立了百丈清规,因而佛教佛法才得以流传。

            至于“常八十”,其本是白云寺的天泽和尚。有人到寺中看到他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过了十年再问他,他还答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就叫开了,反而把他的真名忘了。

    下图、殿内居中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塑像。

    下图、在达摩右手侧的这位似是六祖塑像

    下图、在达摩左手侧的这位老者,可能是常八十塑像。但百丈怀海禅师怎么不见了呢?

    下图、这是位于天王殿西侧的鼓楼。

    下图、这是天王殿山墙上的精美的砖雕蟠龙和勒脚上的砖雕壁画

           下图、天王殿后墙(北墙)的雕龙漏窗和浮雕勒脚

    下图、这是普光明殿的东配殿“伽蓝殿”。

    下图、伽蓝殿内的主神,并非佛教中所说的18位护法伽蓝,而是关羽的塑像,在中国佛教中,关羽也被人们尊为护法神了。

    下图、这是位于关羽右手侧的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塑像。

    下图、关羽左手侧的手捧官印的武将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塑像。

    下图、钟楼,位于天王殿东侧。

    下图、这是白云寺新建的“五观堂”,门窗油漆还没有完成。位于天王殿东院内

                《狄仁杰与白云寺》 第一部分 文字完

    附录:

                    狄仁杰其人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卒于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怀英、号德英,。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应试明经科(唐代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重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相,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至今,其故里太原南郊的狄村尚有一株古槐,枝叶繁茂,世代相传为狄人杰之母亲手所植。古槐旁有石碑一通,上刻“狄梁公故里”。

                 白云寺的传说

    传说一:

    狄仁杰原建的“观音堂”三间(今仍存),坐北朝南,堂内原有塑像三尊,正中是观音菩萨,身旁两侧是手执宝瓶的金童和手拿杨柳枝的龙女。明朝时,有个叫净业的尼姑进驻堂内,由于尼姑住的佛寺大都称,故名“净业庵”。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净业去了五台山,因而将此庵献给了天泽和尚

    天泽和尚是陕西蒲城人,在五台山清凉寺受戒,所以他把净业庵更为“清凉寺”。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天泽和尚在观音堂东面增建了一座两进寺院,寺院落成后取名“白云寺”,命名乃取自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

     传说二:

    白云寺的护法神聿驮为坐像。在上世纪“文革”中,白云寺内的木雕泥塑除了韦驮之外,全部遭到严重破坏。在佛教寺庙中,韦驮的形象是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通常有两种姿势: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据佛门规定,这个姿势的韦驮,表示本寺是接待寺。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表示本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进入山门殿后一望韦驮的姿势,便知是否可以挂单。白云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可以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后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於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注:现白云寺山门殿内的韦驮塑像为立姿,宝杵杵尖拄地,表示白云寺已不是接待寺了,请看本文照片)

    传说三:

    关于“常八十”。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给李自成当过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於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请看下集:狄仁杰与太原白云寺(2)

    原题   (原创)狄仁杰与太原白云寺       2013-09-15 11:40  发表

    2018.12.31       阅读(1262)| 评论(3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原:大唐名相狄仁杰与白云寺(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m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