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标题,如果对赚钱没有欲望了,是好是坏?
今天,与一位年龄较小的员工(接近00的95后)作常规的沟通聊天,他突然告诉我,说他自己感觉赚钱也没啥欲望,不知道上班是为啥。
诚实的讲,我听完他的话后,第一反应是诧异,00后果然与众不同;第二反应是有点生气,年纪轻轻,花钱时挺有锐气魄力(曾用1个月工资买了2双限量版球鞋),赚钱时就没了欲望;第三反应是有点替他担心,或是说对这类新青年有点担心,大家都在高速发展中迷失了方向,新的年轻人不知道该往何处走,真的是迷失的一代。
所以,想写点东西,记录一下,也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梳理梳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我是个接近90的85后,80年代这批人算是比较复杂的一代人,吃过苦也享过福,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所以,80年代这批人,既个性独立、不按常规、追求自由,同时又沉稳踏实、吃苦耐劳,现在也是中国社会和各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但是90年代这批人,大多数只是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但是却基本没见过改革开放前和初期阶段的苦。所以,他们在特立独行、追求个性方面比80年代要强,但是吃苦耐劳和沉稳踏实方面又略低一些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就会导致消费意愿较强,没吃过苦就导致耐力略差(当然,这里排除城乡和东西区域间的差异,只是想在此简单讨论下年代特征)。
辩证的讲,命题中这个对赚钱没欲望的人,可能是个牛人(如马云),也可能是个普通人(如你我),所以这个好与坏就得辨证得来分析。
首先,牛人如果对赚钱没兴趣了,那可能真的是牛到一定级别了,还是如马云。
这里,对赚钱没兴趣,又可分为真没兴趣和假没兴趣。
假没兴趣的牛人,实际还在大量捞钱,甚至捞的是带血的钱。这就是人性扭曲了的牛人。比如某马、某燕子,就曾依仗自己的实力、影响力、信息差,疯狂切割股市里的韭菜。这些人,嘴上对赚钱没兴趣,实际行动上对公益、民生、道德也没兴趣,其人性本质还是对金钱执迷,只不过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用自己给自己精心编排好的人设形象来帮助更好的捞钱而已。
这类人,有实力,是牛人,但是境界不高,格局一般,还是属于典型的暴发户。
真正的牛人,不一定出身贵族,也不一定有数一数二的实力,但是,他们是内心真的认可某种金钱之外的事物,并愿意为之奋斗。
这类人,崇高的是内心的自知、自立和自我引导、自我要求。这里面,比较佩服的还是王石,万科的王石。
王石老师是位十足的牛人,在我个人也是非常的敬佩。他的一系列壮举,都值得钦佩。
在其他人想法设法盗取国家资产,并以其为基石暴发致富,疯狂敛财之时,他却如一股清流,将自己辛苦打拼的万科股份划分,自己丁点股份没留,只保留了名义上的负责人。虽然,后来被血腥的资本家盯梢,并被驱离了万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的万科仍具有浓烈的王石个人风格。王石老师人虽离开了万科,但是他的精气神和灵魂却依然充盈在万科之内。这是我认为他最传神的地方。
许多人说王石不务正业,喜好玩,喜好女人,却独独对事业和赚钱不上心。这在我看来,却正是他个人标新立异、自由洒脱的证明。王石老师喜好爬山,喜好运动,并作为第一位企业家身份成功登顶珠峰,与田女士的爱情也很美好。这些都是事实,也都是他在自身实力基础上的非物质化的追求喜好。我个人认为,这正是王石老师更具个人魅力的地方,是个有血有肉、有追求、有理想的人,而不是一个掉进钱眼、嗜血如命的资本家。他已经不仅仅是个商人,更像是一位导师。
用实力为情怀买单。这是我最佩服王石老师的地方。
相对比,普通人如果对赚钱没有了欲望,那是好是坏呢?我个人认为是坏事。
因为,不管是为情怀,还是为懒惰,在没有十足的实力之前,就放弃了赚钱的欲望,不仅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毕竟,我们普通人还是要考虑居家过日子,还是要计算柴米油盐酱醋茶和面包牛奶的。在现实的责任面前,所有的普通人都不可轻易放弃赚钱的欲望。赚钱, 也是一种目标;赚钱,也是一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的标准。
所以,我个人还是认为,没有实力基础之前,不要轻言对赚钱没欲望。钱是个好东西,很多的东西和事情都得靠钱解决,赚钱的能力高低也是人与人价值差异的体现形式之一。
(上述仅是自己的一些即兴观点,不一定对,仅供记录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