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得到 李松蔚 心理学通识139
什么是创伤?
带来重大人身威胁的事件,包括人为的、自然的。受害者和旁观者都可能形成创伤。
创伤带来的影响
打破我们对“世界是安全的”这一基本假设。
例如我有一次把烤面包机翻过来,那个火噌的一下窜到我眼前时,我一下就吓到了,一整天都惴惴不安、惊魂未定。
还有汶川大地震、美国911事件发生后,除了受害者外,幸存者、观众都受到极大冲击,“如果我在下一刻可能突然死去,那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极强的虚无感是最为可怕的。
创伤后的反应
1、闪回。多次重现创伤场景,甚至气味、声音都好像还原了,导致分不清现实和想象。
2、回避,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3、警觉性增高。
但上述反应对于仍有危险的环境是很重要的。所以什么时候这些应激反应才算是病呢?
创伤应激障碍
持续时间超出一个月,或强度过大,再体验症状、回避症状和高警觉症状等干扰到现实生活时,才会成为问题。
它也提出了一个更残酷也更接近真实的问题。
“这个世界真的百分百安全吗?”
也许这些应激反应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安全,应对那些难以预测的极小概率事件。
只是我们真的要牺牲日常生活大概率的安定,以换取极小概率的恶性事件防范么?看个人的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