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杀死那个揭阳人

杀死那个揭阳人

作者: 3e2478d8109b | 来源:发表于2016-08-28 23:18 被阅读0次

    1.

    他终于迈出了这一步,走到了窗前,感到无比的舒适。

    车啊,路啊,楼啊,在眼前铺成一片一片。

    此时他脑海中什么都没有,他跃了出去,成为一道弧线,脑海中仍然是什么都没有。

    2.

    他坐在劣质桌子前,桌面上的树木条纹一道一道,使不作铺垫时在桌面上书写成为不可能。

    老师站在讲台上,用一种奇怪的方言上着课,课程时常被打断--老师需要用比上课更大的气力来整顿课堂纪律。那些坏孩子总是上课捣乱,他却不,他总是呆呆的坐着想着,这样很好,不需去田地间像父母那样辛勤劳作,老师也时常向他的父母夸奖他,尽管这种夸奖从来无关于学习成绩。

    他的父母以此为傲,并错误的以为这孩子是读书的料,从此将家中的所有资源堆积于他身上,甚至逼迫低他一个年纪成绩却远比他好得多的妹妹辍学--一个农村普通家庭实在难以同时供给多个孩子顺利的完成他们的大学学业,并且,在这样一个边远乡镇,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并且想要考上大学,往往,这种挑选的原则是,男孩先于女孩,成绩优秀者先于成绩落后者,前一条原则先于后一条原则。

    他到了六年级,这是一个分水岭,更多的人被区分出这条以本就以挑选为准则的道路。

    他很少发呆了,因为老师向他们描述了一副考上大学的景象,景象中的每一处都被陈述的美好得使人向往,他想,我要考大学,我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始终记得老师说的那句话,“这是你们放下锄头的唯一的出路”。

    3.

    站在成绩榜前,他感到骄傲而满足,他没有被筛选下来,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能继续接受教育的孩子。更多的他原来的伙伴,则没有这么好运气,成为村中或镇上的劳动力,即使他们并没达到法定年龄。

    父母对他很是欣慰,觉得自己的对他的期望没有被辜负。父亲花了很大的力气,凑了一桌酒席,邀请来亲戚朋友,向他们宣布这一消息,仿佛他得到的并不是某个初中的入学资格,而是某个名牌大学的。

    他感到了肩上的担子的重量,于是从上初中的第一天,他便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所镇上的高中,考上那里,意味着离考上大学这个最终的目标又近了一点。

    他偶尔的感到疲倦,比如他很想念小学那些可以任意思绪的时光。身边的同学不再如小学时吵闹,老师也不再夸奖他,他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似乎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认同他的这个观点。

    学业的压力并不轻松,他感到吃力,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初三,他从未想过要放弃,但是也从未找得到解决的办法。他渴望有人能理解他,深入他内心的于他谈谈,而那个人从未出现。

    他感到他的生活压抑而艰辛,并且从未得到过分担,他身边的同学在他看来都拥有着自己前进的计划,并且能够达到,而他对于自己的要求,却次次落空,他只能鼓励自己,只是暂时,我能坚持。

    初二的时候,他在学校门口的盗版书摊上买到了一本书,是一本范围颇广且经过挑选的诗集。他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因为将那本书卧在怀里好像自己会发光。

    于是他也开始学着写诗了,在某个老师跑题的课堂上,在自习之后疲累的间隙中,在某种感情翻涌缺无法表达的缝隙里。他都写下来,成一段段的字,或长或短,他觉得这样很安慰,因为这样子的他是绝对和别人不一样的,比如,他可以认为自己是个,诗人。

    4.

    诗歌给他带来的只能是主观上的掩盖,他在中考中失利了,没能考上镇上的那所高中。当然也有能被录取的方法,缴纳更多的费用,这款项被美化为“赞助费”。

    父亲很焦急,也没有责怪他,只是十分的犹豫--这钱到底是出还是不出呢。

    他对父亲说,我不想种一辈子地。

    父亲点了点头。

    他对父亲说,我想要继续读书。

    父亲点了点头。

    他对父亲说,我能考上大学。

    父亲点了点头。

    最后他去了一另外一所高中,父亲成全了他的愿望,缺仍是拿不出勇气砸下那么多的钱财。

    他想,即使在这种环境我也能考上好大学,因为我有决心。

    高中第一年他便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他甚至很少回家,因为他认为这样对他的学习计划将会有所打击。他在寒暑假,身边的同学都去打工挣取下一年的学费时,自己一个人在老屋辟出一张桌子,终日呆在里边,只要求父母送饭送菜。

    他一边学习一边想,如果像我这么努力都没能有一个好的结果的话,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

    他很少写诗了,因为忙,他不肯将任何一分一秒的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他想,我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5.

    高考查分数那天,他始终没说一句话。

    父母也有没过问,他的脸阴沉的像暴雨之前。

    他说,我不读书啦,我要去打工。

    父亲点了点头。

    他说,读成这样子都考不出成绩,我不复读啦。

    父亲点了点头。

    他说,我要去深圳,那儿打工也有挣大钱的。

    父亲点了点头。

    他很快收拾好行李,离开时候只听见母亲躲在屋里偷偷的抽泣。

    6.

    他来到了一家工厂,组装电子元器件。当他领到他第一个月的工资时,他感觉似乎自己又找到了一些从前丢失的感觉。于是,他又开始写诗了,他坚信,命运这个词,还是不适用于他。

    工厂的生活比上学时更加劳累。每天的规律的生活时间使得他透不过气,他只能从写诗中获得一些对自己的认同。

    他开始给一些刊物投稿,他认为自己写了那么多的诗不会一首都上不了台面吧。一份刊物刊登了他的其中一首诗,并邀请他参加即将举行的诗会。

    他十分的兴奋,像是看到了曙光,参加诗会给他带来了许多的收获,因为他得知,许多跟他一样写诗的工人,有的当上了人大代表,有的当上了刊物编辑,有的当上了办公室主任,而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其他没有写诗的工人不可能实现的。那天,他在诗会上朗诵了一首顾城的诗,诗的名字是,《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那天回工厂之前,他去了一家书店,买了一本书,是关于指导人们怎样通过写作投稿来挣钱的。

    7.

    他比以前更加勤奋的写作着。并不断的参加诗会,这使得他又收获了成就感,使得他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就能显得自己和身边的工友有着不同。

    他保持着投稿的习惯。稿件多多少少的被录用,换来不多的缺很有鼓励的稿费。

    有一次他在一个诗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女孩是一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到此地。他和女孩很聊得来,互留了联系方式。

    他问女孩,如果我不是一名工人的话,你愿意做我女朋友么?

    女孩回答,即使你是,我也愿意。

    他写诗的灵感不再单一的来源于与工厂相关的一切了,那一时刻,他突然明白,他还可以写写爱情。

    回家时,他向父母宣布了这个消息。父母很高兴,因为外出打工这几年他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很少有愉快的表情。

    8.

    有几次,他认为这就是他的归宿,与女孩白头偕老,一边偕老,一边给女孩念为她写就的诗。

    女孩毕业后去了一家银行工作。联系少了。

    他不断追问,女孩说,家里人反对,因为他家里离得太远了。

    他也就不再说什么,那段时间,他甚至没有力气再去写诗。

    他向城市里的一所图书城递交了自荐信,他知道在一所工厂里并不利于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创作。

    可是没有回音。

    他每天仍旧是在工厂中,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重复着一天一天。

    他不再去参加诗会了,也注销掉了用来与诗友通讯的社交工具。他甚至辞掉了工厂这份差事,他决定要去寻找一条真正的可以通过写作来养活自己的道路。

    9.

    他走出了位于城中村的租借来的家,去了附件的一家书店。

    他始终没能找到那条理想中的道路。

    在书店里他看了一会书,他曾将理想寄托在这些东西身上,而现在,他缺无法得知这么多年,书本究竟给予了他什么。

    他在位于十七楼的书店转悠了一会,来到了一扇窗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杀死那个揭阳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rx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