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兰若词》
金华北郊的兰若寺,已经荒废很久了。
寺庙里杂草丛生,蓬蒿长得几乎比人还高,石阶上苔藓遍布,他来到这荒芜的地方,也许是看见了不知何时爬满寺院庭院的葛藤花,突然就喜欢上了这里的清幽雅趣,于是决定住下。
毕竟不是自己惯睡的房间,当天夜里他辗转难眠,忽然听见屋外窗来幽幽如诉的琴声,没有睡意,便索性起身披衣,循着这婉转乐声来到湖边。
他远远望着弦音传出的湖心亭台,想要靠近一窥究竟,又怕自己唐突了琴者,于是他驻足,为她停留。
月光如同薄纱一般轻轻地铺在湖面,映照着水面开花的野藕,湖心亭中白帘低垂,却掩不住清幽琴声透散而出,夜晚的清风如同灵动的波纹徐徐拂过,扬起了四面帘幕,
若隐若现之间,那袭白衣连裙和那张倾世容颜,便在这个刹那猝不及防地映入眼帘。
他终于看见了她,第一眼。
这一眼,是一阴一阳,也是一生一世。
传说,月老会用一根红绳将姻缘簿上的男女紧紧系住,好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也能够顺利找到彼此。
所以在他和她初见的那一瞬,才会两心暗许。所谓一见倾心,或许也只是三生石上夙世因缘的今生再续。
爱情最美好的时候,大概是这朦胧的初见,似曾相识的陌生面孔,抑制不住的怦然心动。这个时候一切都还不明朗,未来模糊得只剩想象,早已陷入情网的心,很快就被甜蜜的憧憬所填满。
多好。纵然我看不见和你之间的重重阻碍,因而我也可以不管身份地位的差距,不管利益纠缠的计较,可以毫无顾忌地忽视一切的外物,用最最纯真的感情喜欢你。
是否是因为如此,纳兰容若才会在《木兰花令》里面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
可是——人生中总是往往免不了这个可是——当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冲入湖心凉亭的时候,却已倩影杳然,不复能见。
从她眼角滑落的晶莹悄然滑下,恰好滴落在烛蜡之上,跳动的火光如同他心头的炙热一般瞬间熄灭,而那飘然远去的幽魂,已经无声无息地隐没在黑夜之中,冥冥杳杳。
掌心那条联络彼此的姻缘线,终究还是断了。
阴阳,毕竟两隔。
堕入情网的人大多神智不清,所以兰若词里面才会唱“曾经为情所惑”。
是的,为情所惑,那么阴阳两隔又如何?为爱逆天又有何不可?
于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居然也壮着胆子斩妖除魔,不仅要对付树精姥姥,甚至还从地府石妖的手下抢亲。原来不是英雄才会救美,而是为了救美,才不得不成为英雄。
纵然这一人一鬼历经重重险阻,却也终究抵不过人鬼殊途,聂小倩在燕赤霞的建议下投胎轮回而去,只留下孑然一身的宁采臣,和他无可奈何的眷恋。
既然这一切到头来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那么当初的相逢又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不明白,爱情从来不是结果,爱情,一直都只是过程。
路过的书生来了又走,兰若寺残破的大门开了又关,尘埃终于落定,花开无果。
这一场花事既是情缘,却也是情劫。
相逢既然是姻缘的安排,分别又何曾不是命中注定的结局?一旦接受了开始,就躲不过天意弄人的结果。
尘世苦海,歌里轻轻唱着,爱过恨过也就罢了,可是沉沦的痴男怨女,又有谁人能舍?谁人能放?
叹只叹偏要回眸动了心魔,这百年寂寞,奈了红尘几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