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To Be or Not to Be

非暴力沟通:To Be or Not to Be

作者: 在黄金海岸的神勇小豆豆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12:12 被阅读0次

    最近参加了非暴力沟通(NVC)体验式两日工作坊,来谈谈感想。

    大多数人听到这个词语,都是因为那本著名的同名书籍。

    作者: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

    在书里,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种看待人和事的生活态度:我们说话和表达的方式是可以有选择的,有一种说话和用词表达方式会伤害彼此的感情(暴力),换另一种沟通表达则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非暴力)。那么为什么人们在看到或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的时候,有的人采用暴力的方式去沟通,有的人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呢?

    追根溯源,其实“非暴力”这个词是我们从小就在历史课堂上听过的。鼎鼎大名的政治家甘地和马丁路德,都是“非暴力”理念的提倡和践行者。非暴力指的是:从行动上不对他人的身体进行攻击伤害,从言语上不对他人使用攻击伤害的语言,从生活方式上采用诚实的态度,不对自己和他人进行任何欺诈。更重要和更根本的是,从思想上根除对他人的憎恨、敌意和评判。这就是东方古老的哲学文化了(包括佛教传统):平等心和对众生万物的慈爱心。可以说它是“性本善”论,也可以说它催生了西方的人本主义。

    我这样一讲,也许有人觉得太形而上,跟修行修道沾边会让人敬而远之,觉得一辈子也达不到那个高度。那也是很自然的,路漫漫其修远兮,每一步都是走,走哪儿是个问题。To Be NVC or Not to Be NVC?

    对于我来说,答案是显然的。比较幸运的是,几年前我就先接触了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的关于亲子沟通的著作《父母效能训练》(P.E.T.),接受了这套训练的我,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上收获太多,改变太大。现在我也致力于和别人分享和培训PET课程。了解PET和NVC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两者的哲学根基是一样的,技巧层面上差别也 不大。其实这两位沟通专家都出自同一个师门,美国人本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习惯了使用PET的我,在NVC课堂上并不感到陌生。

    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其实不难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名称不过是那么几个,认真的看过书的人都能记住的。NVC三个模块:

    1. 对自己的慈爱 -- 了解自己此刻的观察、感受、需求和对自己 的请求

    2. 对他人的慈爱---倾听技术 (PET里面叫积极倾听)了解他人在跟自己起冲突那个时刻的观察、感受、需求和对“我”的请求

    3. 非暴力的表达自己-- 表达技术(PET里面叫“我”信息) 真诚说出自己在跟他人起冲突那个时刻的观察、感受、需求和对他人的请求

    归纳起来好简单,做起来就是一辈子的挑战。在起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三大模块一起启动才行,要能够自如的切换,才能起到解决冲突又互相满足需求,双赢的局面。美妙的NVC沟通,犹如在三大模块之间行云流水般的起舞。我见到的是,光是学习感受和需求,课堂上已经难倒一大片。人们太不习惯连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引发一大堆家庭背景、童年创伤、文化习惯等等障碍,学员们刚开始是非常困惑的,好像没什么效果啊?突然舌头好像打结了啊?有人觉得这是西方的文化不适合中国人。我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沟通是非常个人的选择和内心活动,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是个脑神经活动正常的人,你就有感受和需求,你就可以运用NVC和PET。不能连接内心是因为我们的选择问题和练习程度不足的问题,again, to be or not to be?

    举几个常见的找不到感受和需求的例子:

    “我觉得被侮辱了。” (其实是个评判和想法:你侮辱了我。)

    “我觉得很失望。” (其实是个评判和想法:你没有达到我的标准。)

    “我很生气,赶着出门的时候孩子把牛奶打翻了,满厨房都是,我的需求是孩子给我省心一点。” (生气是笼统的感受,真实的感受可能是烦躁、累、不舒服,需求可能是,我在体能上的舒适、情绪上的平静、准时的重要性等等,每个人都不一样)

    选择践行非暴力,那么剩下的就是等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是多久呢?PET里面说我们大概需要5000次以上的练习,才能达到技巧上熟练运用。我们大脑的习得过程是很有意思的。信息涌入脑神经系统,刺激神经元引起了脑神经结构或功能的一个持久的改变, 如果这种改变不能持久,就不是习得。 这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体验信息和这种体验本身得来的持久的改变。 总的来说,要习得持久的改变需经历两个阶段: 信息从短期记忆阶段缓冲到存贮长期记忆的阶段,实际上是发生了从一种状态到一种特征的改变,改变从被启动到被安装固定。

    再稍微的说点人话结束本文。在这两天里,我看到不少人在做练习的时候,感受到暴力沟通中的伤害而忍不住流泪。我没有哭。在练习中我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回忆了这些年自己如何跟某些好友日渐冷落,尽力去连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请求。一起做练习的小伙伴眼睛都红了,可是我没有哭。后来是在家里晚上的时候突然间强烈的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所表达的“感受” --当我听到你如此说的时候,我的心好像突然绷紧了,我觉得很受伤,很难过,我害怕,我觉得自己很弱,很渺小 --- 我们不再来往是真的,我们尽量避免与对方交谈是真的,我的伤心也是真的 -- 痛苦如排山倒海,等到我察觉的时候,泪水源源不断的涌出来。这就是感受的力量,它跟事情的大小(对不起,事情的大小与否、重要与否、正确与否,这些都是评判,都是暴力)没有关系,它只跟真实有关。你的感受是真实的,需求是真实的,因而你会有对自己和他人行为上的不接纳,只需要连接感受和需求,真诚的去表达,就能感受到沟通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感受到沟通的美好,愿我们相信我们所相信的,并能够践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To Be or Not to B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jn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