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伦敦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横穿马路。
其实在悉尼也有很多人横穿马路,尤其是在市区。马路上没车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行人大步流星地穿过马路走到对面,但是我一直也都没学会。倒不是因为有多强的正义感,只是因为……横穿马路太麻烦了。要确定左边没有车,再确定右边没有车,也要确定不会有车突然从路边的胡同和小街上窜出来转弯到主路上,有太多的信息需要处理。尤其是一边走路一边想事情正到兴头上的时候,还要去想过马路安全不安全实在是挺麻烦的。
曾经和悉尼的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对方乃是土生土长的abc,其横穿马路的技术俊逸出尘。我问他你不觉得有愧疚感吗?他对此的回答是:“你去按行人红绿灯,车还要特别停下来等你。像我这样趁着没车过马路才不会阻碍交通。”顺便说现在悉尼横穿马路被警察抓到也是会罚款的,不过我可是曾经因为车太多有点怕而又懒得走到红绿灯处而偷偷跟着警察小哥旁若无人地横穿车流呢。
到了伦敦之后,伦敦人民横穿马路的技术则是令我目瞪口呆。伦敦的行人夸张到什么在伦敦的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西服革履的绅士,高跟窄裙的淑女,甚至推着宝宝的父母,互相搀扶的老人,稍微左顾右盼一下之后便步履悠然地穿过马路的情景。其行云流水舒适自在的程度完全看不出是在冒着生命危险横穿马路,倒像是在普通街道上散步一般。偶尔遇到车流量较大的状况,行人才会聚集到行人红绿灯旁等待绿灯。但即使如此,一旦车阵过去,不管绿灯亮了没有,大家都会像是约定好的一样开始三三两两地穿过马路向自己的目的地而去。即使有车在这时恰好出现,也会识趣地等待行人通过才前进——还能怎么办,也不能直接碾过去呀。
要说伦敦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别的“街道文化”,我觉得倒也不是完全不能解释。首先,说起来伦敦这个城市不论是人口总量还是人口密度都比悉尼要高上不少,但是伦敦的车可是比悉尼要少多了。要是伦敦人民像悉尼人民那样买车估计伦敦的路上得堵成一片,堵到第二天早上都到不了家。伦敦人倒不是不想买车或者买不起车(说起来这里的豪华车价钱真的不高),但是伦敦人民养不起车啊——停车难,油价贵,进城还要交拥堵费。所以一般能在街上看到的,都是相当不错的车。至于普通的劳动人民比如我和我的同事们,当然就是去挤公共交通啦。据我们的助理小姐说,她工作一年还没见过有人开车上班呢。
因此,伦敦的行人可是比车子要多的。除了上下班高峰,常常是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大马路上却车辆稀少,更不要提比较窄小的街道了,几乎空空的看不到车,三两步就能跑到对面,横穿马路几乎没有难度。因此伦敦人民横穿马路可谓常事。毕竟大马路上空空的一片,还要等红绿灯就显得有点迂腐了。我每次站在路边按下等待键等红绿灯的时候,旁边的人不是觉得我是游客就是觉得我是神经病,这么大好的马路不过等什么呢。
而另一个解释,就是近些年来十分受欢迎的理论“安全数字”(safety number)。最近有不少西方城市都在推行“骑自行车”这种公共交通方式。要说好处也是很明显,一是减少交通污染,二是增加国民的运动量。要说坏处嘛,也不是没有,就是危险和阻碍交通。大多数西方城市街道都是设计给汽车的,而像伦敦这样古老的城市街道又特别狭窄,因此要挤进一条自行车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政府立法给予自行车和汽车在道路上同样的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不可能如同法律规定的那样完美。毕竟自行车的速度比汽车要慢太多了,所以跟在自行车屁股后面的汽车都很忿忿不平。而自行车本身又喜欢在红灯的时候从汽车中间穿过。再加上喜欢乱过马路的行人,自行车引起的交通事故一直居高不下。不过近些年来有研究发现了一个理论叫做“安全数字(safety number)”,该理论提出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减少骑车的人,而是增加骑车的人。因为骑车的人数量增加,因此无论是汽车还是行人都会更加注意到自行车的存在,交通事故也会因此而减少。在另一个层面上,由于骑自行车的人数增加,也会推动政策上的调整,比如为自行车道通过更多预算等等。虽然在safety number这件事上还有许多争议,但是这个理论却多多少少可以解释伦敦横穿马路的行人。悉尼虽然也有很多横穿马路的人,但绝不会像伦敦这么嚣张,就是因为人到底是比车少多了,所以突然有人窜出来要过马路的情况也相对要少很多。即使有人横穿马路,也会充分考虑到马路上车辆的情况。伦敦人可不是这样,虽然会顾虑到车辆情况的人也有不少,但也不是没有看都不看就从人行道上窜到马路上的人的。至于为什么这些人居然能活到现在,估计是因为伦敦的司机已经被逼到无法不随时随地注意到马路上乱窜的行人了。
这是明月共同作文的第,嗯,应该是四篇吧,Yue小姐的是【珀斯杂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