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第10天
自从逻辑思维的60秒语音出现,到后来得到APP,以及现在的樊登读书会,这类型的听书平台蓬勃发展,能看出来在这浮躁的社会,大家多么渴望快速获得知识。
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被拆解浓缩成一小时左右的音频,几乎一天就能听完一本书,看起来效率极高,实则是低效率的勤奋。
01
为什么听书300本,不如深读1本。
从阅读层级由浅到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听书、自己读书、自己读书+金句摘抄、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从这个分层来看,听书属于最浅层次的学习,从逻辑上来说是最低效获取知识的方式。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也有达成高效率学习效果的,这个后面简单分析。
就我个人而言,是比较认同听书效率低下的说法,之前也开了得到APP会员,樊登读书会也开了一年,几乎每天早上都会开始听书,一天能听完两本,属实觉得很充实,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
他们对书籍的知识点总结也十分到位,确实把重点都总结了出来,但是通过半年下来的听书学习,累积听了几百本书,现在再去回忆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其实大多数已经忘记了。
当时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输入阶段,这种快速吸收大量知识的方式很容易让人进入低效率勤奋的状态。
身边还有很多人追求读书数量和读书速度的伙伴,其实大可不必,虽然说开卷有益,但不一定读得多,就能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假如你觉得读得慢,读得少,也不用焦虑,更不用去攀比,用心吸收一本书中精华的几个点,都好过囫囵吞枣听300本的效果。
02
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信息传播太快,已经很少有人能静下来好好学习了。
以前听书一小时,现在已经变成了3分钟读完 一本书。
以前是电视剧开始1.5倍速到5倍速,现在就连看一部电影也忍不住要开到2倍速。
往往就是这些信息来的太猛烈,让我们越来越焦虑,总觉得慢了,就会错过很多时间做别的事情,总怕比别人落伍,总想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快速成长。
其实当你真正静下来学习的时候,会体会到慢就是快。
在之前没有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的时候,每天想着找选题,追热点,生怕发出来的热点晚了,就没有别人的有热度了,每天的压力特别大,总想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一个爆款,然后写出一篇爆文。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表面上看,也花了很多精力去找各种选题,可是在打磨作品的时候,并没有自己深度的理解和思考,最终也不会产生很有用的价值,这样的作品不可能,引起关注,反而浪费自己的精力。
现在决定研究拆解这本书时,就没那么浮躁了,书中的知识点能很好的提供方向,通过触动的点加以自身的理解,结合自身经历来打磨一个有价值的作品,这个过程是充实的,同时学习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03
深度学习的方法
方法分为3种,如果能融汇贯通,会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01尽可能获得第一手高质量的知识。
就读书而言,读最原始的书籍是最好的。
经典、名著、学术论文,都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没有经过其他读者的粉饰加工,吸收的知识多寡,在于个人经历的理解,然后通过自身研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个没办法走捷径,都要自己长期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理,可能第一次吸收的不多,但是多读几遍以后,理解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02用自己的理解把知识点写出来,教出去。
看到触动自己的点,养成习惯做笔记,勾勾画画是最基础的,停下来摘抄语录也是一种锻炼方式。
最理想的就是将这段话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让听你表达的人能够理解得更深刻,坚持这样的训练就会让你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并且会加深自身的理解,从而在后续的过程中进行迭代。教是最好的学。
03反思生活。
深度学习的概念并不只停留在读书这个领域,平时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深度学习,经常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的人,成长会更快,收获会更多。
你会发现一段时间不使用的一些技能,再次拿出来展示的时候,就会有生疏感。
典型的就是长时间不进厨房,突然有一天下厨做饭的时候,会变得手足无措,最后饭菜大多数都不合胃口。
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秘密武器。
《好好学习》一书中就提到了这个概念:“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对经验的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04
利用好浅学习
前面讲到了,一年哪怕听书300本,还是会没有一点用,显得很绝对,毕竟有一部分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时代,利用好这样快速吸收知识的机会,将这些快速获取知识的途径作为辅助工具,为自己的深度学习打基础。
不能对这种浅学习一棒打死,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不论适应哪种学习方式,最终都要自己去体验、去实操、去思考、去反思、去升华迭代,只有如此知识点才会融入我们的脑袋,最终付诸行动。
以上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