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朋友交流了“如何扎根于一个地方?”的话题。
他:“你对家是怎么理解的?”
我:“‘家’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房子、住所,对于一个人来说,家就是根,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家是一个人亲情的寄托、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他:“就是常说的,人要落叶归根吧!”
我:“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兄弟姐妹、姑姑、舅舅、姨妈等很多人都没有,除了爷爷奶奶和父母,几乎就没啥亲人了,以前是一个大家庭,家的氛围浓厚、热烈、松散,以后家的氛围会趋于冷清、平淡、紧密。”
他:“现在过年都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我:“你刚刚说到落叶归根,现在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期,人都在不断的迁移,农村迁到城市,小城市迁到大城市,稍微混的好一点的还有谁归根?”
他:“一个人不回归故里,就好似一个游子在外漂泊,如水中浮萍,没有根不行啊!”
我:“好男儿志在四方,应以四海为家,为什么很多在外打拼的人,即便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甚至把父母都接过去,还是没有家的感觉?”
他:“这问题我也想过,但目前还没确定的答案。”
我:“这个答案很简单,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四川有种毛竹,毛竹在笋期时,虽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毛竹苗在前5年,它丝毫不长,当第6年雨季来临时,就会以每天1.8米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最后长到28米。竹子之所以三五年不长,因为前五年它的根部在地下发疯似的疯长,它的根系最长可以铺几里,竹子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营养和雨水,也就是它已经和那片土地融为一体了。”
他:“这和人扎根一样吗?”
我:“植物几乎都是这样扎根的,区别在于有的根扎得深,有的根扎的浅,人和树是类似的,为什么回家就有根外出打工就没根?你知道原因在哪吗?”
他:“家里有父母亲人,在外没有。”
我:“这样说也对,但这只是表象而非本质,植物扎根的作用是什么?”
他:“稳固枝干、吸收营养。”
我:“人在一个地方有‘根’的标志是什么?”
他:“亲朋好友都在那里。”
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是否有根的标志:就是和当地是否建立连接。连接就是有关系并产生交换,就拿树来说,无论是稳固枝干还是吸收营养,都是这颗树和周边的土壤建立了连接,连接越紧密,扎根越深,树就越牢固。人也一样,一个游子为什么打工不会有根?因为他除了和他所在的公司建立连接外,几乎就没其他连接,随时可以跳槽换新工作,没有连接就不牢靠,不牢靠哪里来的根?”
他:“一个在外打拼的人能在当地扎根吗?”
我:“只要和当地建立更多的连接,慢慢的根就扎下来了。”
他:“父母离那么远怎么办?”
我:“真正的‘孝’是超越,定期回去探望,在恰当的时机带他们出来走走看看,过去我曾想把父母接出来,现在想明白了,他们有他们的根,适当换个环境体验一下是可以的,他们来到这里语言不通,除了我之外,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我也不可能天天陪他们聊天,他们待在这里就是活受罪,如果他们长期离开那个他们曾赖以生存的环境,好比一棵树,拔出后挪到另外一个它不适应的地方,即便是种下了,也会慢慢枯萎…·”
他:“过去我也是想把父母接出来,看来他们不一定能适应啊!”
我:“他们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习惯,小孩子能适应是因为他正在养成习惯,父母几十年的习惯要再适应不是遭罪吗?”
我这里说的是普遍情况,至于是否接父母一起住,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勿钻牛角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