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少年往事(第三章)

少年往事(第三章)

作者: 尘凡无忧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0:57 被阅读7次

不再提离婚,并且早早退休在家休养的母亲,并没有从此风和日丽。

母亲喜欢从父亲的一言一行里捕风捉影,是那种侦察兵程度的心细如发,以及城池如临大敌的草木皆兵。

很多年后我想,母亲或许才是真正的完美主义者吧。母亲其实是非常在意婚姻的。她对婚姻爱情的态度十分的理想主义,理想到完全忽略了现实的诸多因素。

母亲对父亲全心全意,便也希望父亲对自己全心全意。在爱情观念上,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不过,婚姻是另外一回事。婚姻是很多有着千丝万缕的人参与到爱情外围的社会单位,那些通过血缘或者姻亲关系涌进的外部因素分散着爱情的专注力,更考验着爱情的承受力。

说到父母的婚姻,不能不提一个人:我的祖母。

从小便失去父爱的母亲或许渴望从父亲那里得到更多更细腻更深厚的爱的补偿,而父亲在这一点上,注定无法满足母亲。

父亲是个孝子。很多年都是。我这样说,是因为后来父亲为了母亲不得不背上不孝子的罪名。

我一直也想不明白中国长期以来恶劣的婆媳关系为什么会这么经久不衰地延续下来。

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不是爱人如己吗?为什么两个爱着同一个男人的女人就不能和平共处呢?为什么就会走到彼此水火不相容,甚至视对方为仇敌的地步呢?

母亲无疑是善良的,并且很有同情心。她会很热情地帮助陌生人,很慷慨地给乞讨者食物,钱财。印象里有一次母亲邀请过一个乞讨的老人到家里吃饭,吃完饭给老人十块钱,并且让哥哥骑车送老人到车站。那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十块钱不是一笔小数字。

母亲也是孝顺的。她工作后一直给外婆家用,一直到外婆九十几岁去世。我记得给外婆的家用比例占到母亲工资的四分之一。母亲这样做,原因之一是她爱外婆,外婆自己辛苦一生将他们兄妹几个拉扯大。原因之二是外婆帮助母亲照顾了小时候的我和哥哥。想来母亲是知恩图报的。

只是这样善良,孝顺,看上去识大体,懂大义的母亲对自己丈夫的家人却吝啬到不肯施给一个笑容,至少我能看到的事实是这样。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不仅如此,父亲同自己的弟妹分家析产,因为母亲参与的缘故,导致父亲跟自己的弟弟关系生疏,更跟自己一手供养大的妹妹20年形同陌路,没有说过一句话,直到父亲临去世前。

并且母亲极不喜欢祖母。即使年老的祖母在我看来像一个很和蔼可亲的暮年老人。母亲的理由是祖母没有帮她照看过哥哥和我。

我想,或许从母亲的角度来讲,也是可以理解的吧。不过,身处婚姻里的人,是不能够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立场的。其实婚姻也并不需要有多大的全局观,只要考虑两个人,自己和对方。

爱屋及乌应当不难。母亲是希望父亲孝顺外婆的,父亲也的确对外婆很尊敬和孝顺。但是母亲自己却不能做到孝顺父亲的母亲,甚至母亲不能容忍父亲孝顺他自己的母亲。在这一点上,诚实地说,我是觉得母亲很有双重标准的。归根结底,婚姻中的母亲,她的爱的确是狭隘而自私的。

这是我有了自己的婚姻之后的想法。当然年少时候考虑不到这些。那时母亲和父亲为祖母吵架,我甚至是偏向着母亲的。我觉得父亲不该为了祖母让母亲不开心,从而影响自己的家庭幸福。

而这种想法的渊源自然是来自母亲的灌输。

阴暗地猜测母亲的内心,或许她是希望祖母早逝的,这样父亲就不必再分心给祖母。这是种多么自私到邪恶的想法啊。我想懂得冷暖后,每一个人都会知道,这个世上,最爱你的无条件爱着你的不可替代地爱着你的,只有父母。

一个女人,一个聪明的女人,一个想要幸福的女人,永远不要跟自己丈夫的母亲争夺爱。

那时的母亲显然不懂得这一点。

很多事情父亲都妥协了。但是在对待祖母的问题上,父亲没有让步,至少没有让步到足以让母亲满意。

那时祖父已经去世。祖母一个人住在老屋,前后三套房子,并且还有厢房,十几间房屋的老屋,只住着祖母一个人。那时祖母已经年近80岁。

父亲提出冬天让祖母搬过来跟我们一起住,方便照顾。母亲起初不同意。后来勉强答应试试看。只是很短的时间就证明,母亲绝对不能跟祖母住在一起。

母亲不能容忍父亲在她眼皮底下对祖母嘘寒问暖,不能容忍父亲对祖母的温柔体贴和细致照顾。

母亲不能容忍祖母身上的那种老年人的味道。不能容忍跟祖母在同一张桌上用餐。

母亲甚至不能容忍祖母脸上的微笑。那种笑在母亲眼里别具深意。在母亲看来,那是一种挑衅的微笑,一种胜利者的微笑,一种可以轻易打败母亲的微笑。

其实那时祖母已经是一个看上去温和宽厚斯文有礼的老人,见人憨憨地笑,有几分慈祥。当然这是我的主观感受。对于祖母,我只是觉得她没有从小把我带大的外婆那么亲密罢了。我对祖母没有太多反感。或许这只是一种本能,因为我体内的血液有一部分来自她。

祖母是大家闺秀出身,识文断字。我不能想象她会对母亲怎样飞扬跋扈。当然,我也知道凡事不能看外表。只是少年时候我真的十分好奇,母亲为什么就容不下祖母这样一个老人。

何况这位老人是自己丈夫的母亲,是自己子女的祖母。

尝试同住失败,祖母搬回自己的老屋。父亲对母亲的期望也彻底破灭。

我想父亲当初是不想调回家乡的。祖母年纪渐老是一个促成因素。父亲一定是残存着一点希望,希望可以一家人在一起欢乐融融,共享天伦。

后来知道,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父亲是降级调回来的,并且不是他喜爱擅长的工作。父亲从那时起开始在事业上一路走下坡路,再也没有心力重振辉煌。

加上母亲接二连三的事情,父亲对人生大概也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思吧。

我也尝试着从父亲的角度理解这件事。我想,一个男人想孝顺侍奉自己年老的母亲善终应当不是该受指责的事情。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父母。每一个人的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即使风光无限,活力四射,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那些风光和活力,总有一天时间会把我们带到衰老和疾病面前,总有一天我们需要别人的支持才能站立,行走,甚至有一天,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翻身,大小便。

这是自然规律。无情的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逃脱。

当我们依靠着一双手长大,难道当这双手反过来需要我们的扶助时,你可以甩手走开吗?

我想,无论爱或不爱,这世间有比爱更沉重更不能拒绝更不可推卸的事情:那就是责任。

没错,可以有养老院,也可以寄养父母像我们小时候被寄养在别人家里那样,或者还有别的方法解决这件事。

不过,那种想亲自照顾自己的父母亲的想法错了吗?如同我们想亲手带大自己的孩子。尤其对自己的父母有着深厚情义的人,他们想承欢老人膝下,让自己辛劳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这种想法错了吗?

这是我从少年时候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

父亲的要求错了吗?如果父亲没有错,错的是谁?母亲吗?母亲必然有她的委屈,她的借口和理由。她和祖母没有血缘关系。她们没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她们之间没有任何情分。她难道不可以拒绝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吗?

当然可以。

可是,她们是真正意义上的陌生人吗?婚姻的意义在于什么呢?仅仅为了爱情,为了繁衍,为了解决两个人的性需求,为了自己的快活和幸福吗?

如果婚姻就是为了用一种亲情代替另一种亲情,甚至割裂那种与生俱来的亲情,我想很多人结婚后都会后悔。

因为你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你热爱的那个人。他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站着很多人,你喜欢的,不喜欢的。有一些人你不喜欢可以不来往,而他的父母,你必须面对,无论那是怎样的人。除非他自己本身就不在乎自己的父母。

我曾经对自己的先生说,无论我的母亲是怎样的人,无论她对我怎样,也无论她对你怎样,请你尊敬她,不要嫌弃她,尽可能地爱她。

不为别的,因为你是我的丈夫,是我身心合一交付的人。我需要你做到这些。我对你的期望高于对自己父母的期望。如此而已。

我的要求过分吗?我不觉得。

荣耀,卑微,甚至耻辱,那些与生俱来的,都是我的,我只能也必须坦然对之。

当然,这是经过很多年很多事以后我才懂得的道理。

那时父亲对母亲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已经80岁了。她还能活几年?你就不能忍一忍吗?这样说时,父亲无可奈何的声音里透着哀求。

不能!凭什么让我忍她?!她没有积下这个德!母亲的回答干脆而决绝。

父亲是从那时起开始迷恋上酒。不过父亲也不贪杯,但是每天必喝,中午和晚上。

还记得父亲喝酒的样子,每次一杯,用酒精炉烫一下,白酒的香气就开始缭绕地发散开来。父亲喝酒不需要多好的下酒菜,一碟五香花生米就够了。

父亲总是低垂着眼睑,一口一口地抿着,到最后一饮而尽。

记忆里饭桌上的氛围总是像父亲喝酒时的脸色,阴郁沉重,让人透不过气来。

想来父亲把所有的话都放进酒里了。

我始终不知道父亲那时究竟有没有外遇。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父亲有着艺术家的特质,对于美有着不同于寻常之人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一个对女人有着欣赏能力的男人是危险的。美丽的女人对他们来说像一枚枚炸弹,从眼睛而入,埋在血液里,随时会有被引爆的可能。

何况父亲本身英俊挺拔,有一定职位,又有着艺术的浪漫气质和才华。善解人意的男子眉梢间都是风情,更不要提已经懂得风月无边的妙处。

我看过父亲的一些照片,记得有一张他站在两个年轻美丽的女人中间。父亲笑得那么灿烂,我从没有在家中见过这么阳光的父亲。

父亲给我的感觉一直是阴郁的,沉闷而威严。我曾经以为父亲不会笑。原来父亲笑起来这么可亲。那个灿然大笑的男人和终日阴沉着脸的男人,哪一个是更真实的父亲呢?

时至今日,少年时候让我迷惑的事情,依旧让我迷惑。

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是现实,还是梦境?是灵魂,还是肉身?是泛泛的表象,还是深里的内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在父亲读书笔记的扉页上看到普希金的这首诗。

这也是我最早背下来的一首外国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我想,婚姻中的两个人,日日耳鬓厮磨,于时间的长河,慢慢淘洗去所有神秘美丽的装饰,在完全赤裸的精神世界里,一招一式地交手,我们才会看清彼此间真正的距离,看清原来彼此并不像以为的那样完美交合,而是参差错落,甚至毫不搭界。

还来得及吗?时间可不可以匆匆倒流回去。我们可不可以从错误里全身而退。

全身而退。对婚姻中的男女来说,尤其为人父母者,这是一个多奢侈的梦。

究竟是父亲的甜言蜜语无法一一兑现先欺骗了母亲,还是母亲外表的美貌和内在性格的偏执的极端不融洽让父亲觉得了被欺骗?

我无从得知。

只能说,每一个人都在下意识地欺骗。那种不自觉地自我遮掩和粉饰其实就是一种欺骗。这个世界上,最诚实的只有小孩子。他们哭,他们笑,他们从容不迫无所顾忌地流露自己。

而我们慢慢长大,慢慢学会了收敛起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在向世俗的条条框框俯首妥协的同时失去了那个真实自然的自己。

我们很好。我们很快乐。我们很幸福。我们很坚强。人世是这么祥和一片。

有谁会把愁苦和软弱轻易放在脸上?你可以说这不是欺骗。好吧。伪装。我们把自己伪装在幸福的套子里,用表面的浮华取暖。

而事实,生活的表情很多时候是哀戚的。

我一直在想,表面看上去很般配和谐的父亲母亲,他们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母亲数理化知识很强,这是母亲一直引以为傲的地方。只是这些知识在我看来过于机械,僵硬,连带着人的思维也易流于简单,呆板,固化。

而人类心灵的角落需要的是柔韧绵密的抚摸,尤其充满艺术气质的父亲,更需要一个细腻体贴温柔的妻子。美貌和高傲落到生活里,是那么中看不中用的一件华丽外衣,处处透露着冷硬的格格不入。

母亲不关心政治,不爱好父亲热衷的艺术,母亲甚至不喜欢读风花雪月的文字,不喜欢读任何小资小调类的文字,在母亲看来那都是无病呻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种气质的缺失,那种委婉迂回散发着绕梁清香的女人的味道。

我一直迷恋那种柔美的女性,如果再拥有一种温润的母性光泽,在我眼里,就是极致的女人了。像洛之的母亲。

或许母亲本身也不屑于散发那种味道。母亲的性格刚性有余,韧性不足。这也是后来诸多悲剧发生的根源。

拥有自己的婚姻之后,我想当年母亲对父亲的严格到扭曲的控制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婚姻没有任何瑕疵。即使在那种性观念相对保守的年代,母亲知道,依然有诱惑存在。那时的母亲已经年过四十,而四十几岁的父亲却是男人正魅力顶峰的时候。

母亲的眼睛容不得半点沙子,甚至半点细微的灰尘。

可是,这样的完美可能存在吗?

我承认,我是一个抱残守缺的人。我从不相信人间有完美。或者有过,但是非常非常短暂。短暂到我们来不及意识到它存在,它便消逝了。

而女人总是敏感的。

尤其是缺乏爱的女人,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饥饿感会让人嗅觉极度发达,像水母,分裂出千万条触须,敏感地触摸到貌似圆润的生活表面下那些细碎欲裂的纹路。

我想那时的母亲是缺乏爱的。

3岁失父的母亲心灵里有个角落始终没有长大。母亲简单天真,从不遮掩,凡事率性而为,没有顾忌。而父亲善于遮蔽。我想,在婚姻里,一个沉默的人,看似宽宏大量,实际意味着放弃努力,意味着坚持自我,意味着不在乎结局。

相对于母亲的事事呱噪,父亲的事事沉默对婚姻则更具有杀伤力。

父亲的忽略,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母亲都不能接受。母亲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向父亲索要关注。

那时候母亲从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许母亲也试图控制了,但母亲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几乎是零。稍稍不顺母亲的意,她便会立刻暴跳如雷,顷刻间浑身上下都是伤人的武器。

记忆中暴怒的母亲怒目圆睁,嘴角眉梢,脸颊的肌肉,甚至呼出的气息都是千把飞刀,刀刀致命。

我们没有人能让母亲安静下来。

那时候的我便会极端恐惧。心中有千万颗泪滴在飞坠,身下有千万只脚在飞跑。我想逃。逃得越远越好。可是我一动也不能动。站在那里,看着母亲发泄。

会是怎样的一副表情呢?那时的我。

我想我应当已经学会深藏起所有的恐惧和痛苦了吧。像一个一无所惧的小孩。

母亲的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她发泄完了,好了,走开休息去了。

而我还在无边无际的风暴里旋转着。

我也常常会在夜里被母亲的吵架声惊醒。即使隔着房间,也会听到母亲愤怒的声音,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尖利刺耳:

我知道,我死了你就高兴了。你就跟你妈去过吧!

你跟这个好,跟那个好。你管过我想什么吗?!

我把心挖出来吧。我把心挖出来给你看吧!——母亲的声音歇里斯底。然后就听到捶鼓一样的捶胸声……

我钻进被子里,用力捂住耳朵,拼命不让自己哭出声。

那是些怎样的噩梦一样的夜晚啊。我开始整宿整宿的失眠。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一定是这样质问过无数次。

我不知道,噩梦才刚刚开始。

母亲的病态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病征或多或少地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存在,只不过母亲极端的性格促使这些潜在的疾病因子得到淋漓尽致的爆发。

有人的心理是完全健康的吗?当我们从人心的漫漫泥沼爬过。

人到中年,我越来越觉得,心智的健康强壮胜过所有,包括健全的肉体,包括丰富的学识,包括所谓的成功。

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只野兽。我们的一生就是与它搏斗。

当它被豢养驯服的时候,我们是安静的。而当它被诱惑,被激怒的时候,它就会冲出肉身的笼子,破坏,践踏,甚至毁灭人世的森林。

有多少人一生那只野兽都被好好看管着,它安睡着,不曾跨出藩篱半步?

那一定是一个极其幸运的人。

一个没有健全心智的人是悲哀的,危险的,是真正的残疾,生活的隐患,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像炸弹一样把你的命运炸得面目全非。

可惜我们缺少对心理疾病的重视,即使现在经济发达时代,心理健康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被家人极力掩藏,遮盖,像遮盖一桩丑闻,或者亲人心理和精神的不健康带给我们的耻辱胜过丑闻。

阳光可以晒遍裸露的一切,但是阳光晒不到心灵。

有那么多在阴暗处滋生的念头在吞噬着我们,像墨绿潮湿的苔藓,覆盖了我们最初的面目,天使的面目。

你闻到过一些心灵的味道吗?弥散着墨黑的腥臭和腐朽。

我闻过。那种来自表象被蒸腾后的真实,幻觉一样的真实。

相关文章

  • 少年往事(第三章)

    不再提离婚,并且早早退休在家休养的母亲,并没有从此风和日丽。 母亲喜欢从父亲的一言一行里捕风捉影,是那种侦察兵程度...

  • 少年往事

    “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课堂上,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了敲写在黑板上的题目,目光开始巡视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等...

  • 少年往事

    谁没有过年少 除了少年自己 是往事 就会一石激起千重浪 时代的张力不够 就退缩到单纯黑暗的角落 最最浪漫的事 就是...

  • 少年往事

    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 已经过去了很久,差不多有七年。这几年明明经历了不少,在其他方面自诩深沉,但从不敢直面感情...

  • 少年往事

    晚上看了《少年往事》,突然想起初中的同桌狗晟。之前微博就曾讨论过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友谊,答案各有不同,但在我这,...

  • 少年往事

    我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同学,精灵一样,小巧,白皙,笑死来眼睛弯弯的,露出洁白的牙齿。我偷偷想,她的牙齿那么白,跟当过军...

  • 少年.往事

    十月的海边,一场小雨过后,让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所遗留的风,也散去了最后的一丝余温。这风,凉的让人的身体也开始变的有些...

  • 少年往事

    那一年,他上了一个月专科后返校复读,再备高考。她上了另外一个学院专科,直到毕业。 因为不甘心,因为抱负雄大,所以他...

  • 少年往事

    还记得 一群叽叽喳喳的15岁少年 走在放学的路上 春寒料峭里麦尖的露珠 阳光洒下来,晶莹剔透的样子 喜欢的男孩从身...

  • 少年往事

    少年游,杏花落满头。年少的日子,像下午三点的阳光。你冲我微笑,我跑向你问你好不好。 昨晚看了陈建忠导演的《少年往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往事(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w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