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同老爸摊牌之后,我发现虽然愤怒减轻了,但对很多事情的容忍度和觉察要较之前有些变化。
以前对环境要求不高,就现在租住的房间,大小,周围环境,噪声,从前是可以忍得,自从回来,便发现房间小,外面噪声太大,还有蟑螂,这三点让我无法容忍。
我不晓得自己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比以前更娇贵?刚回来不适应?又开始控制环境?变态的控制欲?
刚脑子里还在想,是不是自从在老爸跟前解除封印之后,变得更关注自己的需求了,想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
但要命的是,我并没有满足需求的资源,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让自己过得更自由舒适些。
回出租房第二天,科里就打电话叫我回临床,我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后来是无奈,只能接受。
最近发现自己不能三心二意的做事,如果上班,便又会回到从前那个上班过分消耗情绪,下班无比烦躁、暴饮暴食、失眠的失控人。
听樊登老师讲,对事件的情绪源于认知,如果改变认知,便能改变情绪及其不良影响。
那如何改变认知呢?
人的认知不是无缘无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不得不做的事情可能代表着责任,但这个责任是不想承担的,或者是他人强求的,这就不是那么愉快了。
所以我心生抵触,心态就不那么平稳。
7月5日离开科里的时候,我撤出了所有科里的群,一分一秒都不想多呆,觉得厌倦,看着心烦。
现在又让我回临床,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恐惧,害怕自己又回到之前那个状态,那个陌生让我无比厌恶的自己,我无法立刻改变我的认知,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接受这份工作内容,至少现在不能。
昨天打完电话后,那种焦虑到胸闷,想吐,习得性无助的感觉又回来了,这种感觉太熟悉了,我很不喜欢。但这次和解封前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再没有那种失控的愤怒,更多的是平静,明白世事无常,接受自己的责任,即使这份责任是基于科里的需求。
我还是明白,既然身在机构,就无法脱离他人的掌控,没有说不的权利。
这样的场景很多,那种被无形的力量推着走,突发事件和自己计划的冲突,让我始终无法安静专注的成长。
我目前的焦虑并不源于转行后未知的恐惧,而是现在即将要做的事情和我的未来丝毫助益也无,在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掩盖自己仍想要满足他人期待和评价。
这才是让我感觉很焦虑的事情。
一方面在逃离从前的思维误区,一方面又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在阻止自己逃离。
所以在逃避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在两者挣扎中消耗时间和精力,又不可避免地陷入被他人玩弄的工具盒中,真真让人捉急。
我思维带宽很窄,有一点我必须时时刻刻谨记,那就是如果我上临床工作,我的情绪垃圾导致的情绪管理失控、神经性贪食、失眠和躯体表现,使我将无法专注于备考,这样的状况成绩不及格才是合理的结果。
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就算不上临床,我拼劲全力也不一定能给一个满意的结果,我没有信心。
就像胡胡说的,不管医院学风如何,这些年在临床上除了 被动的干活之外,我一直在和自己的心理问题做和解,或者是斗争,现在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固然在学习上便有所疏忽。
我没有丝毫信心。
我可以说服自己专注于完成句号,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有且只能有一件。
这一点,需要同规秘老师来一次正面沟通。
今天专门为了能为自己争取时间,去听了樊登老师的《关键对话》。
底层原则:坦诚。
里面讲四步:
一:你想要通过此次关键对话达成什么结果?
答:不要让我回科里。
二:想要对方有什么样的收获?对方的需求?
答:我成绩保证通过。对方的需求:让我回科里干活。我们共同的需求:成绩通过?(我不确定)
三:想要达成怎样的双方关系?
答:坦然共识,我不欠医院或规秘老师的人情。
四:如何做才能达到?
我得想想。
樊登老师觉得最后一步最简单,我反而不这么认为,虽然提出了正确精准的问题,但解决问题才是难点。
我得好好想想。
根据樊登老师讲的《非暴力沟通》,方式原则是要揣测对方的真实需求,然后满足需求。
具体步骤:事实(不评价的观察)——感受(不逃避责任)——原因(产生需求或者愤怒情绪的原因——请求(具体到数字))
事实——感受——原因——请求
“老师,打扰您一下,我想就我回科里这件事和您做一个沟通。
现在到结业考试还有半月的时间,虽说我7月6日开始请假,但我到前天回太原之前一直没有专注于学习,而是和我的生涯咨询师专注于解决我的情绪管理问题(甚至可以说我这三年都在专注于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爸爸的正面对话,这曾是我最恐惧最逃避的部分),也缓解了我的暴饮暴食问题,甚至鼻炎的急性发作都破天荒的自愈了,虽然失眠还是在间断吃药,但并不会严重影响我的情绪了,我也知道该怎么调整,或者说我在解决问题方面变得专注而有效了。
我明白销假回科里是我应尽的责任,但考试将近,鉴于我前两个多月的经验,我无法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能保持情绪平稳,去专注于做我自己应该做的计划,暴饮暴食和失眠就是这样引发的,临床上无意识犯错让我身心俱疲,我不想再变回那样失控的样子。
考试和科里工作不可兼得,如果想考过,就必须专心备考,没有引发不良情绪的来源存在,把学习的状态寻找回来,如果科里也不在乎通不通过,我也可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完成科里安排的临床工作。
所以就产生了两个选择:
1.接下来半个月专注备考,尽我最大的努力通过考试,并在技能考试完成的第一个工作日去科里工作,直到规培结束的最后一天。
2.从明天开始去科里工作,考试的事不再在我的优先级,工作到规培结束的最后一天。
我很尊敬您,也会尊重科里的决定,所以坦诚真实地和您对话,也请您慎重考虑一下。”
我把以上的沟通内容以文字形式发给了规秘老师,她竟然同意我安心备考了,有事再联系,感恩樊登老师,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啊。
神奇。
哈哈。
解决了我当下的一大心病啊,以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要为自己计划好的路清理视野中的绊脚石,尝试不断地说不,不断拒绝可能影响我做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和精力,变得专注而平和。
有些忐忑惶恐,不太习惯,但必须要做,只因为这对我好。
所以我要学着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