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沉默的中立者往往力挽狂澜

沉默的中立者往往力挽狂澜

作者: 梁栋_d801 | 来源:发表于2017-08-25 16:58 被阅读0次

        大概高中的时候吧,时不时就听同学们在谈论热搜,那时本身不是很感兴趣。进去看了一下热搜网友的评论,无非两样赞扬or谩骂。那时候就对这东西失去兴趣了。后来,有一些较大的社会新闻登上热搜,但是然后很快就下去了。之后我也就不感兴趣了。

  对于这些热搜,特别是那些因黑而热搜的,我特别不理解。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人去评论一件根本不关自己的事情,而且那事情还是很小的事情(穿衣,走路,姿势)。我就很纳闷了,尽管别人是明星,但是那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一定会有你我他都有的习惯,好的坏的都有。有一些明明是受害方,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反驳,支持呢?

后来看过《柴静》之后,又有了一番领悟。书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区因为某一件事情,分成了两派人。一方赞同,一方不赞同最后争执到严重影响小区里的人出行。后来处于没有发声,沉默的人开始主持大局。因为这已经影响那些中立的人。他们把道路清理,开始组织投票,协商,拍板。最后通过了这一项决定。

      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站在极端的两方,而是沉默,不站队的一方。因为他们往往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

推己及人,舆论上,不那么随便发声的,沉默的,可能是不想随意发言。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足够多的事实支持,没有足够多的自己的知识见解,他们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意见想法。所以他们保持沉默。也幸好他们保持沉默,没有成为盲热的追随者,也没有成为无端的为黑而黑的人。为舆论保持一丝清醒。

那么如何让这般中立的人发声呢?更好的净化舆论?在我看来,都已经说了他们是中立者,也就无须发言了。不到事物两端化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出声,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想法。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又想到几个例子:一群人出去逛街,两个小群体对出游的地方持有不同意见,最后的决定权往往在于说随便的人。

班级竞选或是讨论的时候也不是讨论最激烈的两方,而是静静聆听双方的中间派。

一份团队分工合作中,本来是你跟另一个组织安排。但是你跟一方因分工问题发生争吵,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这时候能够让任务继续下去的往往也是本着"随便,我都可以做"的想法的人推动。

尽管例子举的有些看是理所当然而又必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往深处想为什么他是必然的,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会明白,他们可能真的是理智始终在的人群。

  看评论的时候,脑子里有时候会串出:发声多么容易啊,打打字就行了。可是要承担发声后的责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像现在我一样,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都是兢兢战战的。害怕自己的想法有些片面,狭隘了。

相关文章

  • 沉默的中立者往往力挽狂澜

    大概高中的时候吧,时不时就听同学们在谈论热搜,那时本身不是很感兴趣。进去看了一下热搜网友的评论,无非两样赞...

  • 中立者

    风带着方向和手势走过湖面将波涛收入玻璃体内大漠拒绝生长摇摆的植物山峰立于天地之间,除了本身的高度只象征自己的形体 ...

  • 中立者

    我们向来接受的影响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两股力量相互拮抗中,造就了每一个时期或是阶段的我们的观念。这种拮抗体现在不同神...

  • 中立者

    我自幼就不是个有主见的女孩,常常是别人在前头牵了绳子,我在后头走。 当时我家有两个邻居,一个住砖房,一...

  • 中立者之殇

    我是一个中立者,永远的中立者。从我做决定那天起,我就认清自己的“命运”之路。 每天都听到别人的抱...

  • 冲突调节者的角色

    中原焦点团队 谢夏进 成长分享第268天 有的人说调节者要中立,要做中立者,其实我认为当一个人真正中立的时候,是无...

  • 随笔

    一:在这个世界里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是有差别心的或者说势利心。即便说中立也是在某个点上中立,并非有中立。中庸...

  • 2019-08-10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很喜欢的一句话,往往那个说的最多的人,更能体现出内心的世界。沉默者,往往不容易被看穿。所以...

  • 督导笔记

    保持情绪的中立是很重要的,当来访者攻击咨询师的时候,咨询师需要保持情绪中立,抱持来访者的攻击而不是攻击回去。来访者...

  • 沉默者的沉默着

    如果是100年前,这里的山水树木,沉默荒脊的老路,埋藏于大地表层或里面,这里的黄昏不黄,这里的春和冬,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中立者往往力挽狂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txp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