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编辑的时间越久,就越发意识到,很多时候出版物被生产出来的意义并不是被阅读。在现实层面上,很多书籍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作者和编辑带来其他价值而已。对于作者来说,一本书可以是评职称的工具,可以是吸纳研究经费的手段,可以是申报出版基金的媒介,可以是个人履历上增添光彩的一行小字。而对于编辑来说,一本书不过是把自己苦心经营的人脉,变成银行账户上的一串奖金。
读大学的那几年,我总觉得畅销书是很糟糕的东西。它往往代表着成功的营销手段和平庸的大众审美趣味。但是,如今站在一个从业者的角度看,畅销书至少实现了一本书最基本的价值。即,把书中所承载的信息,成功地传递到有需要的读者手中。而在我身边,有太多书籍被遗忘在世界的角落。走过漫长的出版流程,印刷成铅字,这些书籍的生命也随之终结。
在出版社的时间长了,会对这个行业产生一些悲观的态度。在这样的时代,选择成为一名图书编辑,其实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决策。每一个选择这份职业的人,都对编辑这份工作带有一些玫瑰色的滤镜吧。出版物似乎有义务成为知识和理性价值的捍卫者,也应该向社会传播具有进步意义的理念。但是,在生存面前,一切高尚的理想和追求都显得单薄而无力。做书,也不过是一桩带有人文色彩的生意。
不过,当我走进书店的时候,面对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产品,内心深处的热情又会再度翻涌起来。无论社会风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过去相比,出版物的品类实际上变得更加丰富了。如果你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完全可以在书店里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书籍。市场需求推动着图书的品类不断细化,使每个人的兴趣都能得到充分地满足。书籍,永远是系统了解某一领域知识最有效的方式,这一点是新媒体无法取代的。哪怕纸质的书籍消亡,用“书籍”的形式组织文本、组织内容,依然是短期内会延续下去的传播方式。从这样的视角看,书籍这一形式本身,也是不朽的。
我也在慢慢地从一个读者转变为一个出版工作者吧。以前,我只会关注一本书的标题是否吸引人,它的内容我是否感兴趣,以及装帧好不好看。而现在,当我拿起一本好玩的书,我会先去思考做这样的选题需要哪些资源?这样的内容组稿难度大不大?这本书是不是引进版图书呢?它的出版范围和我所在的出版社有没有交集?诸如此类。
我曾经和女朋友说过,其实当了编辑之后,读书的乐趣会减少一些。因为在审稿的时候,你看待一本书的视角,会发生细微的转变。而且,并非每一本书稿都是你感兴趣的内容。当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人脉,恐怕才有能力去做一些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这是需要时间,一点点积累的东西。
我知道,自己这份工作的起点不高。如果,有机会转变环境,我或许能以图书编辑的身份,去做更多符合我自身审美的内容。
未来的可能性,就交给时间见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