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荣幸参加山师大集团校的联合教研活动,感谢马老师和宋老师的精彩演绎。尤其是听马老师对自主教学娓娓道来的时候,我仿佛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那些被马老师指导的幸福日子,想起了马老师的谆谆教导、想起了让我去听马三立的相声,想起了“听明白不是明白,讲明白才算明白,最高水平是把对方问明白”。谢谢马老师对我以及槐荫骨干教师团队一直以来的厚爱,让我们再次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马老师和宋老师!接下来谈一谈我的收获,分为两个层面。
一、大有可为
1.让学生尽情参与。
自拍的照片百看不厌,而再优秀的摄影照片看完就扔在一边,为什么?因为自拍中有你。在很多优质课的课后访谈环节,问起“你最喜欢的环节是什么”时,很多学生出乎意料的选择了“讨论的环节、板书的环节、操作的环节”,而非声光电的精彩设计环节,究其原因,有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给的环节最让人难忘。种种迹象表明,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之中,才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而自主的探究、自主的呈现,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们的需求。
2.让评价快捷直观。
网络上经常有把电梯按钮全都按红的熊孩子,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按电梯按钮呢?答案只有一个,按了就变红,孩子得到了迅速的反馈,这让他欲罢不能。及时的反馈,总能让人感受到点滴的持续成长,所以在课堂中设置积分的记录评价方式,可以见证学生的成长,提供持续的动力。每个人都是从外部奖励逐渐过渡到内部需求,小学生的兴趣依赖物化的奖励,持续引领,定会形成强烈的内部需求。
3.让课堂充满真实。
我很渴,但你又给了我一块面包。如果不能暴漏学生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自主的课堂很容易暴露学生的真实。暴露学生真实的起点,可以让我们少走晚走,直接起步;暴露学生探究中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有的放矢、思考深入……
二、有所不为
在大有所为的同时,有些时候我们还要有所不为。比如”蜃“这个字我们可能感觉很陌生,不敢读出拼音,但放到“海市蜃楼”中,你一下子就知道它怎么读了。同理,有些知识我们无需刻意去讲解,只需提供合适的素材和平台,进行迁移和转化,学生就顺其自然的掌握了。如:小数乘法的知识与整数乘法有紧密的联系,利用乘法的性质进行正向迁移,就能让学生算出小数乘法的结果,进而研究内在的算理,最后形成算法,整个过程体现了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精彩至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