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没有去甘肃,而是去了丝路敦煌展。上海第一高楼里,七大博物馆联手打造,三座等比例复原的敦煌石窟,100多件国宝文物,呈现了敦煌博大艺术世界的一角。
对敦煌二字最初清晰的印象,大概始于《文化苦旅》。高三那年,偶然在同学桌上看到了这本书,里面连着的《道士塔》和《莫高窟》,记住了斯坦因、伯希和、王圆箓三个名字。大学的语言学课程,年逾古稀的老教授研究半辈子都在研究敦煌变文,每一次痛心疾首地说起敦煌,让我对这个名字充满好奇和恐惧,好奇千年以前的文化盛景,惧怕历经灾难的劫后余生。
陈寅恪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余秋雨说得更形象,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 ,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旅途跋涉,大漠的风沙,很多文化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和疏于保护,对于敦煌厚重文化知之甚少,都让敦煌行一拖再拖。
抵达上海中心,抬头环顾一圈高楼林立,几乎可以治愈我的颈椎病,千年前的敦煌在这么现代的摩天大楼里展出,挺有意思的。
29号、220号和285号这三个远在敦煌的石窟平时很少开放。所以,能在上海走进高度还原的复制品也很不错了。一楼是三个洞窟,二楼三楼是文物展,有很多一级文物都是真品,还有一部分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的高度还原复制品(比如马踏飞燕)。
出发前一周,匆匆看完了500分钟的敦煌纪录片,现场也有导览。
285窟:东方的万神殿
285窟内容十分丰富,壁画上既有佛教又有印度教故事,东西方各种神在开派对。
1. 敦煌的前世今生
1600多年前,修行者乐尊在黄昏时分抵达鸣沙山,看到金光万道,他认为是佛光,就留在鸣沙山,开凿山洞,修行佛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僧人和普通人都来开凿石窟,绵延千年。古代鸣沙山又称莫高山,因此这里的石窟群称为莫高窟。
2. 与众不同的僧人
壁画中打坐僧人中原人席地而坐,是没有椅子的,这个僧人的椅子是中原发现的第一把椅子,叫胡椅。
3. 佛教中500强盗成罗汉的故事
官兵围剿 审问受刑 放逐山林 佛陀救治 皈依佛门导览是上海专业的儿童带展人,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绘声绘色有温度的讲述和启发式提问,非常适合小孩子。非常注重引导孩子去观察画面的细节然后思考。
4. 印度教三大主神
这一部分讲的我有点懵,之前看过的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是创造之神,排名第一,导览说第一大主神是毗湿奴,他创造了世界,从肚脐眼中生出了第一朵莲花,然后生出梵天(百度确有这样的说法)。回来翻阅了两年前准备去吴哥窟的时候看的资料笔记,重新做了梳理(吴哥在改信大乘佛教之前,一直是信奉印度教)。还是蒋勋的讲解更加清楚一些。
佛教产生于印度教,跟佛教有关的地方,会有印度教的影子。
第一大主神:梵天(Brahma),创造之神,宇宙之王,有4个头。
第二大主神:湿婆神(Shiva),有3只眼,坐骑是牛。
第三大主神:毗湿奴(Visnu),有4只手(285窟的壁画里有8只手,印度教的神千变万化,法力高的时候手变多,吴哥的克拉凡神殿里毗湿奴也是8手),配偶是吉祥天女。坐骑是Garuda(尖嘴人形有翅膀的鸟神), 也就是后来佛教中的金翅鸟王。
《吴哥之美》看过三遍,吴哥的视频看了N个,翻完了《罗摩衍那》,至今未能踏上吴哥之路,哪天问梁静茹再借点勇气,也许就真的一个人去了。
梵天 湿婆神5. 伏羲女娲
伏羲拿矩(尺子) 女娲拿规(圆规)6. 飞天
飞天这个名字太熟悉了,舒婷那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有一句: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220窟:各路神仙的音乐会
整个石窟布满千佛图,千佛图下面还有一层壁画,是个双层壁画洞窟。南北两面墙上的壁画非常精彩:南面的西方净土变和北面的药师经变画。
1. 八功德水和化生童子
西方净土有上中下三层,上层是天空,中间是水国,下方画的是地面上的乐队和舞者。佛国天堂的水称为八功德水,感觉冷了会变热,太热了又会变冷,导览讲这一段的时候让我想起汉斯格雅恒温花洒。进入佛国天堂的人会从水中孕育生命,从莲花中生出。
化生童子壁画中站在荷叶中的小孩就是刚刚来到佛国天堂从莲花中出生的人,称为“化生童子”。那个穿红色V领T恤绿短裤的,还有中间那个穿白色条纹背带裤的,要不要这么时髦。
2. 乐器和舞蹈
乐队中间是舞者,左右两边是乐队。左侧乐队那个最黑的吹的是陶埙,后面敲的有点像编钟的是方响。现在都看不到了。
这种娱乐活动大概是唐代很普遍的,去年底的一期《三联生活周刊》主题是唐风,我特地回来翻了,找到了类似的画。
这幅唐朝画里的乐器在敦煌壁画里都出现过。筝、箜篌、笙、拍板、排箫、曲项琵琶、筚篥、铜拨。中间跳舞的是汉人女子和胡人男子。
箜篌这是220窟西方净土变壁画最下方的乐队,那个类似竖琴的就是箜篌。《孔雀东南飞》里说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曹植、王昌龄、李贺,都写过《箜篌引》。现在有首同名古筝曲。
花边阮在西方净土变的对面,是药师佛经变画,画的是东方药师七佛所在的佛国天堂,依旧可以找到方响这种乐器,还有正中间那个花边阮,在全部的敦煌壁画中,这种花边阮只出现两次,已失传。现在的琵琶是四弦,这只阮有五根弦。其实古代是有五弦琵琶的,失传千年,最近一次出现是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展,可见日本当时有多喜欢唐朝文化。
这里要说到当天先听的一段免费导览,在介绍这个药师七佛的时候,说是七横死,人们去拜拜他们就不会横死街头,差点笑喷。所以如果要导览还是找付费的吧。上海的付费导览,格调都不低,很多导览人都是高学历学院派。
胡旋舞这种舞在唐代非常流行,叫胡旋舞,在一块小毯子上快速旋转,不能离开毯子。据说当时跳的最好的是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个胖子。白居易写过《胡旋女》: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诗中也提到擅长跳胡旋舞的杨贵妃和安禄山:禄山胡旋迷君眼,贵妃胡旋惑君心。
这种原地疯狂转圈圈我只能借用芭蕾舞《天鹅湖》里著名的黑天鹅32圈挥鞭转来感受一下:
32圈挥鞭转去年在大剧院看《天鹅湖》,我很认真的数了,确定是32圈没错。胡旋舞看不到了,有没有很想去看看《天鹅湖》。
3. 灯光师
音乐会怎能少了灯光和舞美效果,敦煌壁画里的灯光师也是很牛的。
灯光师和烛塔这多层蛋糕样的烛塔,在爱迪生爷爷发明了电灯后,不就变成了水晶大吊灯吗。敦煌壁画里还是用的琉璃盏呢,好高级。所以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说过,敦煌壁画的构图设色,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装饰绘画。民族自豪感迅速膨胀。
因为一张照片也没拍,29窟就直接跳过,最后很想说说这次的文物展。
我不懂文物,但是逛了一些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之后,吸引我的除了文物本身的故事,还有策展方的用心,比如灯光,展览物的摆放,橱窗。这次的展出文物大多来自甘肃省博物馆,策展人是上海中心的艺术总监,曾经往返敦煌20多次。整个展馆的布置非常大气简约,极具现代ins风,连楼梯转角的细节都注意到了。同行的女朋友说,不愧是大上海,精致和腔调一样不少。这些文物,如果放在灯光昏暗的地方,都不会想多看一眼吧。我想起前不久看过的朱敬一写的有关美术馆的书,里面提到:
“印度的博物馆绝大多数没有空调。南印度喜欢用巨大无比的电风扇,当电扇一开,其他声音你基本听不见了。美术馆是画家摆地摊的地方,这点和中国比较像,但人家做得心安理得。
日本的博物馆品类非常多,经常你开十几分钟车可以看见五六个,每个都很有特色、十分精致。馆内介绍周到,艺术商店里内容丰富。
欧洲的博物馆基本差不多,其实都挺无聊的,但人家的文化优越感在那里,你不得不去朝圣。
中国基本只要看一线城市的博物馆,当然也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博物馆有一些好东西,但是没有特殊关系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无论大小服务都超级差,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爷。”
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想去看看当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
前不久刚去的西方绘画展,因为是东京富士美术馆全程参与,宝龙美术馆本身给我的感觉一般,但这个画展的展厅整得相当高级,一面墙上摆几幅画哪几幅顺序如何,都极考究。还有之前的LV展,女朋友看了我拍的照片之后说,天哪,你真的没有修图吗?对啊,灯光好到我不忍心修。
我跟女朋友逛完都感慨,即使不远万里去到敦煌,顶着炎炎夏日,挤着乌泱泱的观光潮,也不一定能这样从容地看壁画上的内容,至于那么多的文物,如果是打卡式匆匆去博物馆,也不知道能看到什么,反而是这种策展人精心挑选出来的小部分,在宽敞舒适的展厅里,人可以安静地与之对视。
唐三彩 展厅一角 舍利套棺一层又一层的大大小小的棺材相套,最里面装了14颗舍利子。女朋友说,这不是中国版的俄罗斯套娃吗,真相了。
马踏飞燕郭沫若命名的,太有名了,小时候中学美术课本里就有。这次展出的是高度复制品,其实看看也无妨。
展览的热闹看完了,敦煌都成了专门的一门学问,多少学者画家考古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终其一生都沉浸在敦煌的文化里呕心沥血,很多内容又岂是我这样走马观花可以看得到。我把这些记下来,把导览全部手写成了文字稿,一定有那么一天,我会带着女儿,去一次大漠,去敦煌。
陈丹青有一句话很流行:人到了美术馆,会变得好看起来。
欧洲太远太贵,其实江浙一带大大小小的美术馆,都值得去走一走。
目前到过的,最美博物馆,非苏州博物馆莫属。最美的美术馆,我选木心美术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