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李晶,家境不好,高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
后来,她在一家大型的西餐连锁店做服务员。
平时工作勤奋,为人又机灵。几年以后,老板有意想提升她做店长。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位熟客新开了一家公司,看中了李晶的头脑和能吃苦的劲儿,以双倍工资为条件,鼓动李晶跳槽。
在马上到手的金钱与提升自己的机会之间,李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不到一年半,那家新成立的公司倒闭了。最后还欠了李晶一个月的工资不了了之。
后来,李晶又辗转了不少地方打工,可惜的是,她始终是个底层员工。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各种职业间不停更换,她的优势越来越小了。
偶尔微信聊天,她也会感慨,困惑自己,当初谁的工资高就给谁工作,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李晶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论语》中的一段话。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追求人生理想而非衣食无缺。勤奋耕种,也可能挨饿;认真学习,自然得到俸禄。君子只忧心实现理想而不忧心生活贫困。”
不管怎样,“谋食”是基础的首要事情。总要衣食无忧,再去谈其它的。
但对物质无止境的追求如果成为了生活的全部,就容易把精力都耗在对金钱的患得患失上。
孔子在这里阐述的道理,也是告诉学生,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谋食”上。
反之,如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自我的修养提升上面,物质的回报常常随之而来。
就像李晶,如果当初不把眼前的工资看得太重,而是把精力多用于升为店长后,对自己能力的锻炼上。
耐心在更大的平台上磨练自己,等有了更强的工作能力,还用担心以后的工资太低吗?
凡事有本末,就像一棵树,在根上培育,更能够枝繁叶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