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君流年的《【散文】草木夏光最可人》,她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中的两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让我联想到许多。
初夏,是一段美好时光,已经脱去了冬装,冬被也已经盖不住了,这便是进入了轻捷、洒脱的季节,万木葱茏,生机盎然,一片勃发的样子。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初夏,初夏是橙色的,它没有盛夏那般火红。它没有盛夏般的燥热,太阳也还没有那样毒辣,但已满眼是繁华。
秦观在《三月晦日偶题》这首诗中,阐释了富有哲理的理趣。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到了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很多性情感敏的人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秦观在这首诗中写出了新意。
李商隐在《无题》中,就有“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句,写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谢,因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让女主人公无可奈何。文人伤春,似乎是永恒的主题,但秦观没有这样的伤春、叹春和惜春。
秦观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能所为。因为新陈代谢,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那些想挽留住春天,不愿春去的人,都是徒劳的。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令人耳目一新。繁华似锦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是“可人”的!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的精神气质。
其实,我们看待事物,都要遵从它的规律,顺应规律,而不是违背规律。无论是对待节气,还是其它的事情,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吃蔬菜瓜果,还是要吃时令的,反季节的蔬菜瓜果,虽然会感到新鲜,但味道要比时令的差上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