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向往某一种职业,那就开始按照那个职业的样子去生活。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可以每天早起,用一个小时静心写作。365天每天如此,时刻记得自己是一个作家。上班的路上,和朋友吃饭逛街聊天的过程中,都下意识的观察和挖掘素材,然后把它们写进文章。你还可以在搭乘地铁的时候,带一本精装纸质书,人少的时候拿出来阅读。你甚至需要关心一些名作家的一举一动,你要利用周末时间,去家附近的书店逛逛,翻一翻最近畅销的新书……
再比如你如果向往画家的生活,那就拿出画纸,准备好笔和颜料,开始画画,有规划的学习一些绘画技巧,读一些国内外的美术史,周末去看画展,找到喜欢的某种风格的画家,看看他的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以上所说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过上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别犹豫,别管自己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只要你想,这件事这个职业这种生活对你有十足的诱惑,那就啥也别说了,就是干!
我有一个女性朋友,现在已嫁到英国。
六年前我们刚毕业,成为同事,住在一起。她喜欢英语。
有一天早晨,突然跟我建议每天早起去公司楼下背英语,我当时觉得她脑子瓦塌了。我们干着和英语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学英语做什么?!
我当然没有和她一起学英语。
我以为她也是心血来潮,或者闲的没事找事做。后来发现她好像是认真的。
她在网上买了本雅思甚至新概念还有一些英语杂志,没事就在家翻看。她在大学的时候,旅游时认识了一个歪果仁,一直写邮件联系。后来有了微信后,一直在微信上沟通。她当时的英文水平和我旗鼓相当,经常有想不起来的单词,常常看到她拿有道做翻译。
但我依然猜想,她最多也就半年的热情。
可过了一年多,她报名买了一张英语培训转让卡,花了一万多。那时,我对花这么多钱去学一项在我眼里看不出任何卵用的技能,表示很不解。
后来,她在培训机构和外教混的特熟,下课后经常一起约着去酒吧,人家老外也希望通过她去学习一些中国文化,所以交往的很愉快。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她的英文水平进步神速。又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她上完课后,萌生创业的想法,想做英语培训。
她注册了一个公司,当时深圳注册公司不花钱,就是流程比较繁琐。注册完后,开始招学生,借场地,联系之前培训机构的英文老师来兼职,她自己做助教,从艰难的第一次一直做到几十次。通过她的朋友圈看到每一次都特别热闹,还会做一些英语交流活动,有烛光晚餐,有在体育场玩趣味游戏,有在酒吧跳钢管舞,总之看起来生活十分精彩。
过了一年多,她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过程我不了解,总之她最终嫁到了英国。
结婚的时候,通过她的朋友圈,看到她和老公甜蜜的婚纱照,真的替她开心。
其实前面写的很多关于她的经历,我只知道大概,因为我和她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我辞职去了别的城市,很多的事情都是通过她的朋友圈得知。
概括来讲,她用了4年多的时间,掌握了一门外语,一直在努力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有付出,有努力,有了回报。
这期间,她一定经历过比我们更多的煎熬,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因为我通过她的朋友圈照片,看到她做公司搞培训的那段时间瘦了很多很多。
她没有漂亮的脸蛋,没有傲人的身材,但依然用自己的一点点行动,和内心巨大的渴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我想起了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内心对一件事情的渴望,就如那星星之火,别看它在一开始的时候,一星半点的毫不起眼,它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完全可以为你创造一个全新的人生。
如果说别人的例子多少有点出入,那我斗胆拿自己来现身说法一下。当然,我自认为和前面那个女朋友比起来还差的远。
大学时没有选好专业,学了一个不喜欢的也不适合的。毕业后也没有太多想法,就跟班里的一个同学一起签了深圳一家建筑公司。去了后,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开始天天画图的生活。
不到一年,我辞了职,但我在辞职的那天也还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罢了。
我只记得当时买了一台电动缝纫机,想做一些手工制品,拿出去售卖,打造自己的独立品牌。很幼稚很天真吧?!我没有任何计划,卡里剩下不到三千元钱。
结果可想而知,那是一条绝对行不通的路。我明智的放弃了。
不久,大学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份国企的工作,还是大学专业老本行。面试通过后,开始实习,实习完开始正儿八经的工作起来。我那时已经历了很多复杂扭曲的心理过程,(过程就不细说了,故事太长现在不想写)。
对生活已渐渐认命,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吧,没勇气,没胆识,没本事,没头脑,空有一些不赚钱的爱好。
有一段时间,真心的打算就在国企工作一辈子,和那些老员工一样,这也正是我爸妈所希望的。
可当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发现自己还是没有放下对文艺生活的向往之心,我喜欢手工,也喜欢写作。
我记得有次在宿舍做手工,隔壁宿舍女研究生跑过来串门,看到我做的纸花表示很不理解,问我有啥用,我说好玩啊。其实那是我调节苦闷生活的独特的方式。
企业里有内部网站可以投稿,中心还有期刊每月要出版,我接了所有和文字有关的活计,除了不多的稿费外,没有任何补贴。我只是想调剂调剂我那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有心,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找到突破口,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束光。当你浑身散发着对某件事物的渴望,那些事物也会最终寻觅到你。
我每周都会写一些文章,渐渐地,很多文章上报了,在网站发表了。虽然都是内部发表,倒也能让我美滋滋的。
后来,公众号开始流行,我也给自己注册了一个,一开始关注了一位美食博主,叫做田螺姑娘,十分喜欢,加上自己也是吃货,就也学着她写起了自己制作的美食,后来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和精力每天像她一样做做一些新花样,研究做法,发详细的教程,就放弃了。
其实,我才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有很多爱好,但却没有一样精通,但我唯一的优点就是不会觉得它们没用,虽然不能给我带来金钱,但我觉得最起码可以排遣无聊,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颜色。
第一次尝试失败后,我又开过两三个公号,转载一些干货,有时也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文章,眼看着公号主们都开通了原创标,还能收到打赏,我十分羡慕。
为了和他们一样有原创标,拿到打赏功能,我有段时间每天都更新,哪怕很不情愿,都会逼迫自己每天坚持写一篇原创。
但令人失望的是,更新了一个月都没有拿到。
心累,怀疑自己,放弃了。
觉得自己一个月傻乎乎的写一些只有自己朋友偶尔看的文章,很丢脸。
我就这样,在一个没有太多色彩的世界里,我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找寻那些偶尔才能出现的七彩虹,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然后,把它们一次次收藏。
终于,我在国企干了不到三年,裸辞。
来到北京,我本打算找人力的工作,投了很多简历,但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当时去面人力却又带着一些之前发表过文章的报纸和期刊去面试。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神奇,如果你骨子里喜欢一件事情,你是无论如何也掩藏不住的。就像我带着文章去面人力。
前公司的老板看了我的文章,说让我试一试文案。这个岗位,对一个理工科毕业的人来说,第一次听说。
说实话,我当时是看上了前公司的环境,在一个精致院落里办公,十分静美。
于是,我没想太多,就从文案干起。经历过实习期改文章的挣扎,最后也能写出一些可以拿去机构推送的文章。总之,工作久了,就会越来越顺。
公司赶潮流,也注册了公众号,这时,我之前鼓捣的一些技能开始派上用场啦,我很开心。开始接触新媒体方面的工作,越来越熟练。排版软件,微信后台,吸粉技巧,营销方式等,一步步学习。然后一干快三年。
期间,我还是不死心,觉得先前夭折的所有个人订阅号,都是为了以后做大号打基础,于是,定位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领域,写一些极简主义方面的文章,不到一个月就拿到了原创打赏标。
也是在那一刻,才发现其实有些事情不能太强求,你需要一些过程,一些积累的时间,等到你肚子里有了东西,很多事情都是随之而来的。
定位明确,加上文章质量逐渐走高,粉丝从几十人慢慢增长到一千多,内心觉得很美妙。
说回工作,因为前公司毕竟是个私企,没有平台资源和成长环境,加上觉得自己每天闭着眼都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开始蠢蠢欲动想出去看看。在老员工不断离职的影响下,我开始做简历,投简历,逐渐开始约面试,一开始请假去面试,后来觉得不行,有时候遇到开会就无法请假,时间上的冲突会错过很多好的机会,果断提了离职申请。
老板找我谈话后,说让我帮忙到月底,期间随时可以去面试。我同意了。半个月左右,面试了六次,找到了还算满意的工作,做新媒体运营。
在这之前,我曾想过转行做设计,报了两万多的培训课程,学到了一些设计的技能,也是在老师的课上,加上和一些设计师的交流,通过前公司观察设计师每日的工作内容,却慢慢让自己转变了成为设计师的想法。
心想,如果做设计,就得从初级设计师开始,工资一定没有目前高,只会一些软件的技能,离成为真正的设计师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与其充满挫折地重新开始,不如让设计技能成为自己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加分项。
于是我的简历定位在新媒体运营上。有文案功底,有新媒体运营经验,有设计能力,简历发出后,几乎每天都有hr打电话过来。找到工作后,无缝对接开始实习,实习期间也有很多挫折和煎熬,但只要认真,努力,肯学习,一切都会过去。
写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没有任何努力会白费,我们过去当下和未来走的每一步,都会在你生命里的某一天发生作用,永远不要怀疑这件事情。趁着年轻,做些什么吧,每一天的积累都会像小溪一样汇成海洋。
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大胆的朝着你想要的生活靠近,不要质疑自己,不要恐惧别人的眼光,他们只是羡慕你的勇敢而已。
像我那个女朋友一样从点滴做起,有时看起来慢,但其实是最快的。像我一样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不要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
每个人都有机会有权利抵达自己向往的玫瑰花园。
网友评论
虽然是你的那一束
却也能照耀
我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