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间,刀郎活了,不对,刀郎火了…一首《罗刹海市》让广大歌迷在一些歌手的微博和直播间种下了四五十万条的留言。
我想起小时候也喜欢国内的流行音乐,例如田震独特的嗓音,屠洪刚追不上的高音调,可是无论如何都觉得层次比较低级,总是归为“信天游”的乡土之流。甚至那位顶流好声音女导师在模仿国内数个歌手未能成功后,终究还是拜倒在港台音乐的石榴裙下。
是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港台音乐如同当时人们对港台经济生活的向往,绝对是时尚的潮流。例如咖啡馆里放着张信哲的婉约,大型演唱会梅艳芳的霸气,甚至不懂粤语却一定要逢人就说Beyond。这种潮流恰恰是内地人对于高楼林立,西装革履,一杯咖啡,一首歌的崇拜,以为有了这个文化圈子,就是这个层次的人。没有人记得也不在乎当时内地遍地都是钢筋水泥大工地上的农民工喜欢听什么歌曲,是不是能够接受那些从欧美日本经由港台改编或照抄传入的音乐文化,总之,唱歌也教你做人,做一个人上人……
的确,当时充斥着三角债和下岗危机的工人和小老板们没有权利选择想要的生活,能够活下去,然后哼唱一首港台流行,脑海里浮现出港台商战剧里菁英的形象,那种故事,那种形象千篇一律,却激励着一代人……
2002年刀郎来了,《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举横扫内地乐坛,拿下了300万张的战绩,如同加入WTO以后的内地市场,世人震惊!要知道巅峰的《七里香》不过206万张,怎么可能被一个代表着底层文化,认知一般的西部粗矿汉子打败?不可能也绝不罢休。
于是代表上流音乐文化港台流行音乐以及他们在内地成长起来的话事人无所不用其极贬低挖苦甚至诋毁这个男人,恢复港台流行音乐的正统。他们成功了,这个坚强的男人坚持了八年,2010年倒下了,2012年销声匿迹了。
谁也不会料到,十一年后,2023年刀郎已这样一种方式回归,嬉笑怒骂中看清世事文章。然而,世道变了,我们不需要拜服港台的菁英文化,不崇拜他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怎么舒服怎么来,不需要他们教我们做人!
应该说,二十年前,工地上大汗淋漓的工人,闲暇时流行的就是庞龙的《两只蝴蝶》,因为朗朗上口,因为唱的舒服。
既然唱的舒服,为什么要接受所谓的潮流,去反复模仿也不会的《发如雪》,去追逐那些原本就是抄袭欧美日韩的音律,自己填词所谓的上流音乐,甚至用拼音注解日文韩文。我们在一直被灌输你应该要什么,需要做什么几十年后幡然醒悟,原来一切都不重要,只是你喜欢,你舒服就好。“我来教你们什么是美?”本身就是以上俯下的傲慢感,如今似乎不吃这一套了。
回头想想,当年的我为什么坚信信天游大风从坡上挂过被归纳为“有点土”,实在是幼稚。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不就是我喜欢听什么就是什么,无对错,无优劣,无贵贱。在网络盛行的当下,什么人生导师,什么行业专家,什么心灵鸡汤,什么管理模式,无一例外,全部塌房……那还要谁来教我们感悟音乐,品味人生,用上下级的方式教你做人已经没有用了,我是什么阶层和档次,就品味属于自己档次的音乐;我处在什么人生阶段,自然会去寻找这个阶段该听的歌曲。所谓的“上层”不要用刻薄与嘲讽对待所谓“低层”的文化输出,就不会引来低层的愤怒和谩骂,别瞎折腾,谁还不知道谁一样。
刀郎回来了,但一切都不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