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转变”了吗? 哈佛摇篮国际小学校长 潘跃勇 泰戈尔说:“诗人把最伟大的童年时代,献给了世界。”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必须把人当做人来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 蒙台梭利说:“父母不要试图当自己孩子的老师,而要当他们的伙伴,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自然生长的环境。” 无论是诗人、作家,还是哲学家、教育家,都在以人类生命存在的高度、民族复苏的高度唤醒着今天的成人社会,唤醒着承担儿童教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们,唤醒着浩瀚宇宙,告诉这个世界,我们应该向儿童学习,真心、童心、初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儿童应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教育不应为儿童未来而牺牲儿童现在,不能从未来的角度提早设计儿童的当下生活,把世界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世界。 151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波兰的尼古拉·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颠覆了人类对自身以及对自然的几千年以来的认识,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不仅开启了人类认识世界和宇宙的新纪元,而且还点燃了人类的文明智慧,人类的教育文明大幕也由此缓缓拉开。从杜威到福禄贝尔,从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到马拉古奇的瑞吉欧,从是史泰纳的华德福教育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巴甫雷什中学,从陈鹤琴的鼓楼幼稚园到今天李希贵的十一学校,从李月儿巴学园到崔其升的杜郎口中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从来没有停歇过,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哥白尼式的第二次教育革命要以儿童为中心的新的“日心说”,正如蕴藏已久的冬日地下之火,即将喷薄而出。 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没有认清当前的课改形势,把握不住当前小学课改的最佳机遇,恐怕不远的将来,就要被无情地甩出中国基础教育的“高速列车”。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教学正面临四个转变。 一是校长角色转变。由传统的管理型和非专业型向专业型、教育型、专家型、教育家型转变;由个人英雄主义、个人浪漫主义向集体英雄主义和集体浪漫主义转变;由传统学校的校长办学向真正以教师文本,发挥教师所长;以孩子为本,发挥孩子所长转变;由过去校长亲力亲为向“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基本我不做,观察与思考”的方向转变。 二是教师角色转变,由“部分”教学互动,“部分”利用学生向完全教学互动、全面利用学生转变;由过去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者向儿童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儿童学习过程的启发者、诱发者、激发者、引导者,儿童成果的分享者、学习者转变;由过去的“我是孩子老师”向“孩子是我的老师,孩子你来教我”转变。 三是儿童角色的转变。由过去书本型学习向视、听、嗅、味、触、意完全体验型转变;由过去“拼音、英语、知识重要”向“好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转变;由过去的室内学习工作向在森林公园、儿童农场的大自然的学习工作转变;由过去的放学回家就看电视向回家洗衣、叠衣、擦地、做绘本日记转变;由过去“别的小朋友可好了”向“做最好的自己”转变。 四是课程特色的转变。由过去统一的“语、数、外、音、体、美、劳”向个性化、班本化、校本化,多元化、丰富化的“以世界为教材,引万物入课堂”转变;由同校同教材向一对一个性化课程设计转变;由过去的封闭式课堂向无隔断全面开放式、社会化、走向大自然、活的课程转变;由过去的分科型、单一型课程向主题型、全面整合型、深入延伸型转变。由过去的素质教育关注身心发展向实现身、心、灵、魂的同步发展转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