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世界各国不时传来恐怖袭击的新闻,一条条原本有无限可能的鲜活生命被瞬间葬送。亲人的伤痛最终只化作墓碑上的短暂文字,成为他们曾经存在过的唯一凭证。
在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之前,尽管看新闻时也觉得恐怖分子暴力残忍血腥,尽管也觉得暴乱地区民众生活悲惨,但几十秒钟的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毕竟有限,而感觉也只是停留在浅薄的同情阶段。左右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感慨而已,更多的还是庆幸自己能够身处在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之中。
而打开《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它以生动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真实细腻的苦难世界,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痛苦都能令我们感同深受。
书中阿富汗动乱的原因在于宗教信仰所产生的分歧,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无神论者最难以理解的地方。
这世间的宗教尽管形式不同,供奉也多样,但所有宗教最根本最核心的教义不都应该是引导人们走向善良平和,更好地抵御外在世界的嘈杂,最终回归自我内心的平静吗?为什么他们可以一边做着虔诚的祈祷却又一边凶残地向身边的人类举起屠刀?
他们在杀戮时最常用的说法是称对方为魔鬼,借此将自己的罪行合理化。可是,魔鬼之所以被称之为魔鬼不就是因为它凶残血腥吗?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杀戮难道不正是对宗教最大的亵渎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曾经对宗教信仰整体都持否定态度,因为觉得它太容易令人走向极端和疯狂。
直到我看了《血战钢锔岭》。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也是一位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他因为固守自己的信仰,虽然参军却始终不肯拿枪,不惜犯下拒服兵役罪而面临牢狱之灾。在美军中有的是有宗教信仰但照样举枪射杀敌人的士兵,主人公此时选择拿枪完全无可厚非,谁也说不了他什么。可是,宁肯面对牢狱之灾,他依旧坚持自己的信仰不肯拿枪,只肯作为一名无害的医务兵在军中服役。
为此,他被同僚轻视,乃至欺凌,却依旧坚持。
看到这里,我仿佛对于宗教又有了全新的认识,隐隐约约觉得或许这才是一个真正有信仰者的样子。
结果,就是这样一个不被看好的拖累,却在惨烈的钢锔岭战役中,在部队已经撤出阵地之后,依旧顶着满天炮火和日军的清理,冒着生命危险将受伤的战友一个又一个地背下阵地。
这其中,不仅有曾经鄙视欺凌过他的战友,甚至还有几名日军伤兵。
在他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所谓的“神迹”,也由衷折服于宗教的魅力,它令人们战胜恐惧和懦弱,因为向善而坚强。
或许,这才是那些宗教先贤者当初开创教派时的真实愿望。
他们是为了让广大教徒们能够因为信奉他们的教义思想而彼此更好地相亲相爱,而不是以他们之名带给这世界以战乱的创伤。
愿他们的信徒终能得到他们的庇护,还世界以和平与安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