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元素周期表》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元素周期表》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7-20 08:31 被阅读0次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每天推荐一本书 || 编号:[1682]

。。原作名: Il Sistema Periodico

。。ISBN: 9787020122981

。。内容简介。。

《元素周期表》是意大 利作家普里莫·莱维风格最强烈的文集,既有自传因素,又糅合了寓言、想象,甚至历史。作者通过阐释二十一种元素的特性,钩沉了自己在二战前后的成长、生活,对人类道德和物质世界的隐蔽关联进行了深邃动人的追问。

化学家和奥斯维辛幸存者这两个身份,在莱维身上如此强烈地共存着。对于莱维而言,化学是“一所政治的学校”,化学的物质世界向他呈现诸多微妙的伦理和道德隐喻,帮助他面对身为一个意大利犹太人在法西斯岁月中经历的诸般流离。

莱维用惰性气体“氩”来隐喻他成长的犹太社区和皮埃蒙特地区其他族裔之间的隔膜;用“汞”这种不稳定、易挥发的气体来指代当时服膺于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识分子;而用元素“锌”“惰性、必须要有杂质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特性来有力讽刺了当时希特勒鼓吹的“犹太人是一种必须要去除的杂质”的荒谬言说。“铈”、“钒”、“金”的故事则隐约还原了作者在奥斯维辛担任“化学工程师”的经历的痛苦记忆;而莱维对生命的看法也在最后一章“碳”中揭露无遗,作家以超历史的视角还原了一枚碳原子在天地万物和人体之间的传递和循环。每个读者也被迫和莱维面临一样的思考:既然生命都是物质的偶然、随机重组,那生命必定是虚无的吗?

。。作者简介。。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公众喉舌,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莱维1947年出版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处女作《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才终获文坛认可。从此,他的创作如源泉喷涌,涉及诗歌、小说、回忆录等各个领域。1963年出版的《终战》,描述他从集中营得救回到意大利的经过,这部作品被选入意大利语文教材,并于1997年被改编为电影《劫后余生》。

出版于1975年的《元素周期表》是莱维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并在2016被BBC出于教育公众的目的,改编成两集广播剧。

。。网评。。

#

在图书馆里邂逅此书,实在惊喜,不料第一篇大量希伯来语差点吓退了我,好在慢慢静下心来,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入了那个陌生的时代——各类气体弥漫的实验室、老旧简陋的器具、翻山越岭品尝熊肉、在压抑的工坊写下铅和汞的幻想、侦破可疑的糖和易溶口红的谜团、集中营里的胆战心惊,以及构成世间万物的碳元素。感谢莱维写下如此美丽的化学之诗,让我回忆起那即将消散在脑海中的化学课堂,带我领略课堂之外的元素、物质、自然和人工,感叹神奇的造物

#

还没读传记,不知道曾经深夜里吃掉假身份证没有勇气自杀最终为何选择了结束生命。原来人生的经历可以与职业如此完美地结合,可以于平静中落泪,可以出其不意拍案叫好。感谢努力活下去努力记录一切并分享的莱维。

#

每次读完莱维,都会生出那种巨大的惭愧感,只懂文学(或许根本也不懂)的人,究竟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了解了哪怕一星半点的世界。我们似乎就像活在一个不及物的世界里一样,只顾高谈阔论,而莱维的回忆之所以珍贵,是因为他对于真正的具体的物质本身有着如此的感悟,而对于我们来说,那只是一个难解的方程式,一个不能激起任何情感的对象。我相信与物质的联结真正拯救了莱维,但物质却没能拯救他到最后一刻。但是即使是在一个没有奥斯维辛的世界里,莱维也是最有资格撰写回忆录的那一类人,我们任何一个纸上谈兵者都不能比的过他一句信手拈来的比喻。他一掠而过在奥斯维辛为他换来面包的那个元素,不紧不慢地讲述着被拯救后的遭遇,即使经历非人的磨难,他的世界仍旧是具体的,没有化学,没有元素,莱维永远不会是莱维。

#

《元素周期表》一书不止是莱维的自传、他这行业的记录,更是他那一代的故事。透过化学元素的隐喻、科学式的文笔,他写下自己和他周围一群人的遭遇,及他的冥想和反思。《元素周期表》是一本很难分类的书,很难用简单几句话描述它。莱维的吸引力在于他所传递的整体感,在他的世界里,每样事都奇妙地联结在一起。

引自 翻译莱维(译后记) 牟中原 228

#

“对我,化学好像远方西奈山上的涡云,还夹带闪电。就像摩西,我希望从云中取得我的定律,世界的原理。虽然我仍生吞活剥地读书,但那时已对书本厌倦,正在找其他通往真理之钥。那钥匙一定有,但我确定由于某种阴谋,我无法在学校里找到它。学校里,他们塞给我成吨的东西,我也辛勤地消化它们,但血管就是没法暖起来。”

#

今天我知道想用文字编织一个人,让他在纸上活起来,尤其桑德多,是完全无望的。他不是那种你可以说故事的人,也不是那种你可以立碑的人——他嘲笑石碑。他活在行动中,当行动结束,他什么也没留下——留下的就只有文字。

引自 铁 Iron

#

当量是指与特定或俗成的数值相当的量;化学专业用语,用作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质量比值的称谓。

元素周期律(periodic law of elements),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外电子数或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周期律的发现是化学系统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化学和现代原子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是什么关系?大部分教材强调的主流观点认为,化学“本质上”不过是物理,所有的化学现象,尤其是周期系统,都可以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来。

#

事实上,化学和建筑一样,是“美”的架构——对称、简单,也是最坚固的。总之,教堂圆顶和桥梁拱弧的道理,和分子结构相似。很可能它的解释也不冷僻,不必是玄秘的。“美”意指“可欲的”,自从人类开始建筑以来,就要建得又稳又便宜又美。当然,不是一直如此,曾有一段时间,“美”被看成是“装饰”,外加的矫饰。但很可能这些是脱轨的年代。真正的美,每世纪都承认的美,是在石柱、船壳、斧刃和机翼上找到的。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 钒(Vanadium)

    作者:[意大利]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 选自《元素周期表(Il Sistema ...

  • 碳(Carbon)

    作者:[意大利]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 选自《元素周期表(Il Sistema ...

  • 我的房子

    作者:[意大利]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1987) 我一直以来都住在我出生的那间房子里,所以...

  • 读《这是不是个人》

    作者:普利莫·莱维(Primo Levi,1919.7.31-1987.4.11) 出生于意大利都灵,犹太裔意大利...

  •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原作名:I sommersi e i salvati 内容简介: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

  •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作者: 普里莫·莱维 意大利犹太人 代表作: "奥斯维辛三部曲" 《这是不是个人》《休战》《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

  • 读《被淹没的被拯救的》的有感

    生活的目标是对死亡最好的抵御。-----普里莫莱维 作者作为一个从奥斯维辛幸存下来的人,以冷静客观自持的笔触记叙了...

  •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文by阿珂 01/ 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最后的作品。莱维是意大利乃至全人类最为重要的作家,这种评价一点都...

  • 每天推荐一本书005《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今天推荐的是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最后一部作品--《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少有的幸存者,莱维写过...

  • 《休战》

    《休战》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奥斯维辛三部曲之一,一本载满了死亡与希望的记忆之书。《休战》是莱维奥斯维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素周期表》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gy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