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29沐叶扫文专题
萧红《呼兰河传》:难道无知,就是可以残忍的理由吗?

萧红《呼兰河传》:难道无知,就是可以残忍的理由吗?

作者: 一位书笙 | 来源:发表于2021-08-09 19:56 被阅读0次

    翻开这本书之前只知道她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及鲁迅先生的学生,翻开这本书之后心想到底是经历怎样坎坷的一生才能写出如此孤寂的文字。是的,孤寂。

    萧红从呼兰到哈尔滨,从上海到日本,再到武汉、香港,这个从北方走来的柔弱女子,敏感,细腻,天真,执着,才情横溢,命运多舛,她一字字用心写下了情出肺腑、“力透纸背”的精彩文字,一行行用力留下了她辗转挣扎、辛苦艰难的生命足迹。

    呼兰河,那是一座怎样古老的小镇?《呼兰河传》开头和结尾都有同样的一句话: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童年,原本是被呵护在掌心里的温暖。干净透亮的本质,不谙世事的清纯,才能够温柔地填满空缺,被父母的爱包围着,直至成熟。很难想象,若失去了爱的童年,便是要经历怎样的艰辛和磨难,才能够小心翼翼地长大,不屈不挠地向前,完成人生初始的这一个阶段。

    萧红的童年虽然没有父母的疼爱,但幸好,她有爱她的祖父。祖父的爱与宽容,给了她欢笑与自由,填充了她黑白色调的童年。

    《呼兰河传》是一部半自传的小说,围绕呼兰河城作者周围的生活展开。从一个五六岁的孩童写出身边所见所闻,童稚中透露出纯真,可文字读来却十分沉重压抑。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也许代表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状。人们活得得过且过,又被封建思想深深的残害,非愚昧无知所能表达了。那些大人们看似热心肠却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说他们麻木不仁也是不对,毕竟在人快死了的时候他们都想伸手救一救,也会悲伤的泪流不止。

    草菅人命的事儿没人敢做,但“添火加柴”的热心人倒是不少,生怕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仿佛大家一边希望不要有不好的事发生,一边又怕这样的日子太过平淡一点乐趣都没有。

    于是,横在路中间深5米的大水坑,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地掉进去鸡鸭猪,一再有人摔倒其中。人们乐意做的只是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打捞,随便看个热闹。即使有人献策把路边的院墙拆了好绕着走(院子的主人肯定是不乐意的),也没有一个人提出把这个坑用土填起来。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谁都不想把那点看热闹的引子给断送。

    团圆媳妇,一个十二岁的童养媳,被婆家接到家的第一天因为一顿吃了三碗饭,因为她见人不害羞,因为他长得高长的壮,被婆婆列为需要好好调教的儿媳妇。

    自己不高兴了打,自己丢了东西打,自己摔倒了也打,总觉得是个理由就得打一顿,掉在房梁上打晕过去了用凉水泼醒接着打,怕打跑了拿火红的烙铁烙脚底。

    残忍至极,做了所谓恶婆婆“应该”做的一切,邻居们也觉得调教调教是应该的。被折磨了一个多月后,团圆媳妇终于病倒了,饭吃得一天比一天少,卧床不起精神失常,这时候包括婆婆在内的任何人,都觉得她是被鬼魂附体了,染上了不干净的东西。

    东家借言,西家献策好生热闹,扎纸人,跳大神,偏方妙药不断,更有甚者用热水烫了三次。病一点不见好,人们倒是顿时有了太多的乐趣,甭管多远,大人小孩无不争先恐后地前去看热闹,生怕去晚了错过什么。

    说这婆婆虽然狠毒吧,她也竟愿意倾家荡产花5000吊为儿媳妇治病,订了童养媳每年给出去的头绳钱,绑带钱可不能白花了。钱花了病好不好的先暂且不说,得先满足了那整院的“观众”才是要事,不能让人家扫兴而归不是。正如婆婆那句“早知道没来多少人看,我就不烧真布衣服了,内心悔恨自己的很”。

    最终小团圆媳妇死了,终于死了。死在了婆婆所谓的“调教”下,死在了街坊邻居所谓的“热心帮助”下,也死在了封建迷信礼仪下。死了,或许对她自己而言是一种解脱。

    对于作为读者的我们而言是一种心痛与为她松了一口气的愤怒呐喊,如果她还没死,估计又少不了一番新的折磨。能说她婆婆是坏人吗?我觉得不能,只是想说无知。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希望媳妇能早点好,于是听用了街坊邻居的偏方。

    小团圆媳妇到死我们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同时也为那个年代的女性感到心痛,心痛的是当时社会女性地位的极其低下,很少部分有所觉悟及知识,更多的是被催着往前走,见到的也只是一些街坊邻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冯磨官,冯磨官是一个善良且疼爱老婆王大姐的人,可他们家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却因为生二胎王大姐最后也死了。他们家的重担不得不压在了冯嘴歪子一个人身上,又当爹又当妈,一个还在襁褓里,一个才几岁。面对冷嘲热讽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街坊邻居,他从未有过抱怨或不满。

    书中一个人物是作者的祖父,祖父是这个家唯一的光源,唯一疼爱关心“我”的人,善良有爱心,如上小团圆媳妇家要他们一家别打小团圆媳妇了,如得知冯嘴歪子有了小孩,在冯嘴歪子上门时二话不说立马借另一边茅草屋给他们住,也如知道吃多了糯米团子会消化不良,要小耗子别吃了,而母亲只是为了钱等等。

    一座小小的呼兰河城,一本中篇半自传,不仅仅反应了当时的情况,很多恶习至今依然存在。如街坊邻居平常没什么话题可聊,聊来聊去还不都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这家今天怎样怎样,那家昨天怎样怎样,殊不知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静时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萧红《呼兰河传》:难道无知,就是可以残忍的理由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ht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