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生”,从小就对作文课不感冒,记得三年级第一次参加班里的作文考试,我只写了四行字一句话,至今,还记得妈妈开完家长会时无奈的样子。
工作后,先后有多次机会与写作结缘,但我都主动的“拒绝”了她。印象较深的有两次:
第一次,工作之初,单位的宣传科要选调一个略懂文笔的年轻人,同时被“召见”的有三个新人,前两人都向科长表示,愿意积极学习锻炼,对科长安排的“试炼稿”很感兴趣。轮到我时,我果断说“写东西我不在行、也没多少兴趣,恐怕不能胜任”,科长当时的表情请大家脑补。现在回想起来,都为自己的无知无畏感到由衷的“敬佩”。
第二次,因多媒体、视频制作等工作需要,我有幸调到了组织科工作,但这只是临时性需要,一段时间后还是需要写材料。对此,我“深恶痛绝”。科长安慰我:“别担心,慢慢来,我们都会教你的”。不知你们能否猜到我当时的回答“我从来不看报纸、不看书,除了玄幻小说,您觉得我真的可以吗?”请继续脑补科长的表情。
或许有人会说“年少轻狂啊!”,或许有人认为我这是“装逼”,其实了解我工作环境和本人情况的都知道,我其实是单纯的怕写材料,或许从那次作文考试时就已然是这样了。宁愿做更辛苦的工作,宁愿付出更多的代价,但就是不愿意在这条自以为“错误”的路上多走哪怕一步。
今天,我却时不时的要主动写一段微信,投一篇“简书”,还坚持“经营”一个公众号,虽然文字功底确实很一般,思想也难见“电光火石”之处,但却实实在在可以写出一些东西了,至少不会为工作上的业务文稿担心,关键还经常自得其乐。有些时候,我不禁想,如果十年前我有这样的“情怀”,去试着走一下写材料这条路,说不定真的成了“笔杆子”。或许,这是上天故意跟我开的一个玩笑;或许,这是生活经历给人的变化;或许,这就是个巧合,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有一个关键的“诱因”,我个人觉得,我突然喜欢阅读,希望写点东西,跟这个app有着莫大联系——掌阅(iReader)。
起初只是为了看玄幻小说,到处下载一些阅读app,有幸结识了掌阅,就这样开启了阅读写作之路。
—1—吝啬笔者怎么买书
诚然“书非借不能读”,但个人认为,书“免费”亦可读(ps:笔者就是个吝啬的人,很少愿意花钱买书,特别是电子书),而且某些方面更甚借书,至少不用红着脸麻烦别人嘛。掌阅获得免费书有几个途径:
1.“今日免费”栏目,每天推荐若干免费书籍(可下载噢),除了小说、漫画、杂志,还有很多出版发行的经典名著、畅销书籍,天天更新,不可多得。
2.各种“阅饼”免费送,每天一次签到领阅饼,6-51阅饼不等;完成各种阅读任务,都有阅饼领;“活动”栏目定期推出各种打折、免费、领阅饼活动。其实这些基本能够支撑一般的阅读速度,反正我是看得没有领的快。
3.VIP包月(目前8元/月),一次投入,无数下载。我就是这样义无反顾的完成了书籍的原始积累,不知道掌阅知道后,会否封闭这个功能。
4.朋友分享或本地导入,购买过的图书可以免费分享给别人,本地的文档(txt、word、pdf什么的)也可以导入书架阅读。
书架上放着很多优质书籍,即便阅读兴趣不甚浓的我,也会时不时翻看几本,总会有那么几本打动我,让我坚持读下去。有人说兴趣可以培养,我觉得非也。个人认为:兴趣也是要讲“缘分”的,没有机会见面,永远都发现不了自己的兴趣,总是相遇,说不定哪一次就“擦出了火花”。我和阅读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2—掌阅的优势
常有人说,电子书不是真正的阅读。对此,我嗤之以鼻。一个优质app给你的阅读体验,在很多方面都完胜纸质书。这里,只列举几个简单的“走心”设计,大家自己感受。
1.旁注功能。书籍都会对一些重要文字做注释,纸质书只能在文后或底部编号记录,而掌阅电子书可以即时弹出,实时阅读。掌阅自己编撰了不少公版图书,注记非常认真,阅读方便使用,业界良心。
2.辞典功能。掌阅内置了辞典功能,选中生僻字,马上可以显示中英文翻译,如果未入库或翻译内容不足,还可以直接“去百度百科看看”,瞬间解决疑难。这一点对于阅读国学类古典书籍相当贴心,远比一手捧书、一手捧字典方便高效(我想外文书或许效果更好)。
3.想法(笔记)功能(笔者最受益的功能)。拖选文字,便可勾画注记,实时添加自己的想法、感受等。还可以查阅其他读者的笔记想法(个人决定是否公开)并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书籍和笔记可同步到云书架,也可以导出到本地或分享给朋友,不用担心“心血”丢失问题。云书架还可以将自己的书籍及想法同步到其他设备,手机丢失或更换也没有任何顾虑。通过笔记可以马上跳转原文,方便随时查阅。远比在书上注记或者专门找本子摘抄方便实用,且易于保存和再次查询,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正是这个强大功能,让自己一直坚持读书做笔记,积累了不少资料和灵感,经常翻阅,反复阅读,为自己写作创造了不可或缺的灵感。
4.其他功能,此外还有护眼模式、夜间模式、自动翻页、语音朗读、定时关闭、书友圈等诸多实用功能,不再一一赘述,大家可以自己体验。
末了,我想说,或许掌阅只是一个契机,但没有这个契机,我不知道还要等多久,才知道自己其实跟“写作”多少有点缘分的。
网友评论